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心血管病学》

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2-05-04  浏览次数:358次

  作者:王敬萍,曾秋棠,李慧芳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湖北 武汉 武警山西医院总队医院心内科

  【摘要】目的观察抗血管紧张素Ⅱ1 型(AT1) 受体自身抗体的产生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衰的影响。方法 以合成的AT1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肽段作为抗原,用ELISA 法检测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衰组(90例)、老年单纯高血压组(123例)以及老年健康对照组(88例)血清中的抗AT1受体自身抗体。结果 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衰组42例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46.7%)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34.1%)(P<0. 05)和对照组(14.8%)(P<0.01)。在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衰组中,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组的心脏结构、功能变化和肾功能损伤程度均明显重于抗体阴性组。但在3 种不同心功能分级的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衰亚组中,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 05)。 结论 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中抗AT1受体自身抗体检出频率显著增高,其可能参与了心衰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心肌重构和肾功能损伤等病理改变。

  【关键词】 自身抗体,血管紧张素受体,高血压,心力衰竭

  高血压是多种致病因素作用的结果,发病机制至今未完全清楚,其中免疫功能异常在高血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受到关注。研究发现在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血清中,检测出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AT1 ) 受体自身抗体,且这些患者合并肾损害频率明显增高〔1〕。动物实验证实,抗AT1受体自身抗体具有激动AT1受体的活性,可引起相关靶器官损害〔2〕,提示AT1受体自身抗体的产生在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检测老年高血压合并慢性心衰患者血清抗AT1受体自身抗体,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衰与免疫反应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均为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其中,单纯高血压组123例,男70例,女53例,平均年龄(67.6±12.4)岁,高血压诊断标准参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学会(WHO/ISH)高血压防治指南〔3〕。高血压合并心衰组90例,男52例,女38例,平均年龄(68.7±10.4)岁,按照上述高血压诊断标准和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 分为Ⅱ~Ⅳ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45%。健康对照组88例,男48例,女40例,平均年龄(66.3±8.5)岁,选取血压正常的体检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各种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内分泌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各种感染性疾病。每例入选对象抽取静脉血5 ml,离心分离血清,置于-40 ℃保存待测。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生物素化山羊抗人IgGs、辣根酶标记链霉卵白素(北京中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ABTS〔2,2′aminodi(2ethylbenzothiazoline sulphonic acid6) ammonium salt,Sigma 公司〕,MabTrap Kit (Amersham), M2e型酶标仪(美国Molecular Device公司)。

  1.3 抗原肽段的合成及纯度分析 按照人AT1受体165~191位细胞外第二环功能表位肽段序列IHRNVFFIENTNITVCAFGYESQN,由西安美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固相多肽合成法合成,经高压液相色谱和质谱分析合成肽的纯度大于95%。

  1.4 抗AT1受体自身抗体的检测及结果的判定

  1.4.1 抗AT1受体自身抗体的检测方法 采用链酶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测定(SAELISA)技术,检测各组血清标本中的抗AT1受体自身抗体〔4〕。①将合成的针对AT1受体细胞外第二环抗原多肽溶解于100 mmol/L Na2CO3溶液(pH=11.0)中,配成浓度为2.5 mg/L的抗原包被液,包被于可拆式96孔微孔板,4℃吸附过夜。②加入PMT溶液:PMT即磷酸盐缓冲液中加入5%小牛血清、0.1% Tween20、0.1%硫柳汞,37℃水浴1 h,进行滴定板空位点封闭。③血清标本以1∶20用PMT稀释,并做终点滴定,37℃水浴1 h。④加入1∶1 500生物素化羊抗人IgG单克隆抗体,37℃水浴1 h。⑤加入1∶750标记有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链酶亲和素(SA),37℃水浴1 h。⑥将底物ABTS以2 mmol/L的浓度溶于pH 5.0的磷酸柠檬酸底物缓冲液中,临用前加入H2O2 (2.5 mmol/L),37℃避光作用30 min;使用Emax型酶标仪测定405 nm的吸光度值(OD)。以上步骤每孔加样50 μl。①⑤每步结束时用PBSTween20洗涤3次,每次5 min。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每一标本均做复孔测定,同时设立已知的阳性和阴性对照。

  1.4.2 结果判断标准 以(标本A值-空白对照A值)/(阴性对照A值-空白对照A值)(即S/N值)≥2.1定为阳性。

  1.5 超声心动图检查 使用PHILIPS SONOS 7500型超声心动图仪,探头频率2.5 MHz。以常规标准切面测量各指标。左心房内径(LAd)>3.5 c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5.5 cm为扩大,室间隔厚度(IVSD)>1.1 cm为增厚;LVEF正常参考值范围为50%~70%。

  1.6 尿蛋白阳性测定 以入院后第一次尿常规化验蛋白≥“+”为蛋白尿。

  1.7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多组均数的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的LSD法;两组率的检验及多组率的分割。

  2 结 果

  2.1 三组血清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临床资料比较 单纯高血压组抗AT1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单纯高血压组相比,高血压合并心衰组患者抗AT1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进一步增高(P<0.05)。在单纯高血压组及高血压合并心衰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 05) ,但两组抗体阳性组的平均病程明显大于抗体阴性组(P<0.05)。在高血压合并心衰组,抗体阳性组的心率较阴性组快(P<0.05)。见表1。表1 三组血清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临床资料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1)P<0.05,2)P<0.01;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3)P<0.05, 4)P<0.01;与抗体阴性组比较: 5) P<0.05

  2.2 高血压合并心衰不同心功能分级亚组的抗AT1受体自身抗体的分析 在高血压合并心衰组中,按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Ⅱ、Ⅲ、Ⅳ级3个亚组的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12(28.6%)、20(47.6%)、10(23.8%)〕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2.3 高血压合并心衰组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心脏结构、功能和肾损害的比较 高血压合并心衰抗AT1受体抗体阳性组左心房扩大(LAd>3.5 cm)的比率高于抗体阴性组(P<0.05),左心室扩大(LVDd≥5.5 cm)的比率也高于抗体阴性组(P<0.05),LVEF≤40%的比例高于抗体阴性组(P<0.05);蛋白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抗体阴性组(P<0.01)。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组在心脏扩大、心功能下降和肾损害患者的比例显著升高。室间隔缺损(IVSD≥5.5 cm)在阳性组和阴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表2 高血压合并心衰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的心脏结构功能变化和肾功能损伤的比较与抗体阴性组比较:1) P<0.05,2)P<0.01

  3 讨 论

  已发现在高血压病人中存在着针对机体心血管调节受体的自身抗体,尤其是抗G蛋白偶联受体的自身抗体,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尤其是恶性高血压等发病的重要因素。G蛋白偶联受体是将胞外信号传导给胞内的通用信号分子,在心血管调节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其肽链结构7次穿越胞膜并形成胞外3个环多肽和胞内3个环多肽〔5〕。AT1受体也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广泛存在于心脏、血管、肾脏等组织中,在心血管系统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表明AT1受体自身抗体在原发性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改变中起重要作用,参与了心肌及血管的重构和功能的改变〔6〕。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先兆子痫患者血清中,存在高滴度抗AT1受体自身抗体,该自身抗体作用于AT1受体细胞外第二环多肽,能增加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具有受体激动剂样作用,其激动心肌细胞收缩信号途径由蛋白激酶C介导〔7〕。抗AT1受体自身抗体成为独立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另一种受体激动因子,在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Dechend等〔8〕证实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通过激动AT1受体,促使AP1激活,诱导原癌基因cjun表达,使平滑肌细胞及基质增殖,加重各种病理损害。

  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构。本研究结果发现,在高血压合并慢性心衰的患者血清中,检测出较高的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及对照组,同时,观察到与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阴性组相比,自身抗体阳性组的心率增加,左心房和左心室结构、功能发生改变,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组在心脏扩大、心功能下降和肾损害患者的阳性率显著升高。因此,推测抗AT1受体自身抗体与AT1受体结合,发挥着与Ang Ⅱ相似的激动剂样效应,使心肌、血管平滑肌、血管内皮细胞及胶原纤维网等发生相应变化,导致血管及心室重构。而这种不随时间脱敏的激动剂样效应持续存在,心肌损害进一步加重,心室重塑的病理变化不断发展,必然促进了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

  同时,本研究发现在高血压合并心衰不同心功能分级亚组中,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说明抗体的产生与心功能的分级不相关,提示该抗体的产生可能并非继发于心功能的损伤,而是继发于高血压引起血管损害之后的免疫反应,并在高血压患者心力衰竭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一定作用。

  魏宇淼等〔9〕通过比较AT1受体阻滞剂(氯沙坦)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依那普利)的降压作用,发现氯沙坦降压疗效显著优于依那普利,说明氯沙坦可能不仅阻断Ang Ⅱ引起的AT1受体激动,还可能通过阻断AT1受体自身抗体引起的AT1受体激动,起到额外降压作用。因此,早期检测高血压患者血清抗AT1受体自身抗体可能对预测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构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临床选用合适的降压药物,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Liao YH, Wei YM, Wang M, et al.Autoantibodies against AT1receptor and α1adrenergic receptor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J〕.Hypertens Res, 2002;25: 6414.

  2 Wang B, Liao YH, Zhou ZH, et al.Arterial structure changes in rats immunized by AT1receptor peptide〔J〕.Heart Vessels, 2005; 20:1538.

  3 Guidelines Subcommittee.1999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J〕.J Hypertens,1999; 17:15183.

  4 Liu HR, Zhao RR, Zhi JM, et al.Screening of serum autoantibodies to cardiac β1adrenoceptors and M2muscar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 in 408 healthy subjects of varying ages〔J〕.Autoimmunity, 1999; 29:4351.

  5 Hoebeke J.Structural basis of autoimmunity against G protein coupled membrane receptors〔J〕.Int J Cardiol, 1996; 54 :103.

  6 Zhang L, Wang SY, Miao GB, et al.The correlation of autoantibodies against Gproteincoupled β2 and α1adrenergic and angiotensin Ⅱ1 receptors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J〕.Chin J Clin Rehabil,2003; 7:21601.

  7 Wallukat G, Homuth V, Fischer T, et al.Patients with preeclampsia develop agonistic autoantibodies against the angiotensin AT1 receptor〔J〕.J Clin Invest, 1999; 103 :94552.

  8 Dechend R, Homuth V, Wallukat G, et al.AT1 receptor agonistic antibodies from preeclamptic patients cause vascular cells to express tissue factors〔J〕.Circulation, 2000; 101:23827.

  9 魏宇淼,廖玉华,王 敏, 等.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难治性高血压氯沙坦与伊那普利降压疗效交叉对比试验〔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 26(9):11114.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