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骨骨折钛板内固定24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09-07-01 浏览次数:800次
作者:李顺海 作者单位:山东省蒙阴县医院口腔科,山东 蒙阴 276200 【关键词】 下颌骨骨折 内固定 钛合金小夹板
下颌骨骨折是口腔颌面外科的常见病之一,下颌骨占据面下1/3及两侧面中1/3的一部分,面积大,位置突出,骨折的发生率较高,我科自2000年3月~2006年8月共收治下颌骨骨折54例,对其中24例行手术切开钛板内固定,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4例中,男性19例,女性5例,年龄最小者16岁,年龄最大者57岁,平均年龄36.5岁,主要以青壮年为主。
1.2 致病原因:车祸15例,打击伤5例,摔伤2例,挤压伤1例,爆炸伤1例,
1.3 骨折的部位及数目:24例患者中,一处骨折者19例,两处骨折者4例,三处骨折者1例。其中颏部正中骨折8例,下颌体部骨折6,下颌角部骨折4例,髁状突骨折1例,颏部正中合并下颌骨体骨折3例,下颌体部两处骨折1例,颏部、下颌角及髁状突三处骨折1例。
1.4 手术方法:术中采用局部浸润加传导阻滞麻醉或气管插管下静脉复合麻醉,术前行X线片及CT检查,明确骨折的部位、骨折的类型及骨折的移位情况,以便设计最佳的手术入路及钛板的固定位置和数量。手术中一般采用口内切口及口外切口两种方法,对于颏部骨折和下颌体部骨折多采用口内切口,沿口腔前庭做切口,术中应注意不要损伤颏神经及牙根,还应防止钛钉进入下颌管损伤血管神经束。为防止肌肉牵拉移位应采用4孔以上双板固定。下颌角及髁状突骨折可采用口外切口,一般由下颌角后下方入路,有利于骨折断面的暴露及复位,术中应注意对面神经下颌缘支的保护,如无明显移位可行单板固定。
1.5 结果:24例患者除1例因合并脑挫伤在伤后22d手术外,其余均在伤后7~10d内手术,术后为防止骨折块在肌肉的牵拉下出现旋转及移位,可在小钛板内固定的基础上行1~2周的单颌牙弓夹板外固定,防止影响手术效果,也可以行颅颌绷带外固定,24例患者中23例恢复正常咬牙合关系或基本恢复咬牙合关系,1例多发性骨折者因受伤时间长及体质差出现切口感染,经多次换药及抗感染后愈合,半年后X线片复查均为骨性愈合。
2 讨论
2.1 下颌骨骨折治疗的目的是恢复正常的咬牙合关系,恢复正常的张口度及正常的运动功能。常规治疗方法一般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年龄、受伤部位、受伤程度及牙齿情况而定,同时应考虑患者全身情况,对于单发骨折、无明显移位、有牙齿可以利用者,一般采用保守治疗,行牙弓夹板外固定或颅颌绷带外固定,儿童混合牙列的骨折为防止恒牙牙胚损伤一般采取保守治疗。而对于多发性、开放性、下颌角或髁状突部位的骨折,或错位严重、牙列不全或合并颅脑损伤不能配合治疗者,及其他不愿采取常规治疗者,采用钛板切开内固定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3.2 钛板内固定的优点:钛合金小夹板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机体无毒副作用,坚固耐用且柔韧性好,易于塑型,术中剥离范围小于传统的钢丝内固定,不需剥离颌骨内侧骨膜,术后复查时X线片清晰,患者术后多数不需上下颌间固定,当天即可进流食,有利于增加营养及促进愈合,方便口腔护理,有利于保持口腔卫生,钛合金小夹板可以长时间留滞体内不必取出,免除了患者二次手术的痛苦,但钛板的价格较为昂贵,增加了患者的费用,同时手术治疗也造成了二次创伤。
3.3 注意事项:钛板内固定具有其明显的优点,但术中应注意以下事项:在选择钛钉时应注意钛钉直径要稍大于钻头直径,且钛钉长度应在骨皮质厚度的2倍以上,以增强钛钉的固位性及稳定性,钻头钻孔时与钛板的角度不应超过30°,必须保持直线进出,钛板要精确塑型确保与骨折两端紧密贴合,拧紧钛钉时应防止用力过大或过小,以免出现钛钉折断或钛板松动现象。
3.4 手术的时机及并发症的防治:下颌骨骨折在合并颅脑损伤、出血、休克及其他重要脏器损伤时,应首先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仔细检查及诊断,防止遗漏及延误病情,同时在合并上颌骨、颧骨、眶骨、鼻骨等部位骨折时,为防止颌面部畸形及恢复正常咬牙合关系,应同时进行其他颌面部骨折的复位及手术,由于在下颌骨骨折时伴有局部的肿胀出血,骨折断端的显露及复位困难,因此手术的最佳时机应在局部肿胀形成前或在水肿消除后,一般应在伤后急诊手术,或5~7d水肿消除后为宜,在超过2周后,由于骨折处骨痂的形成,会增加手术复位的难度,影响手术效果,因此我们认为选择合适的病例、适应证及合适的手术时间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刘彦普,雷德林.下颌骨折的坚固内固定治疗[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0,16(5):412.
[2]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