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内科学其他学科》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巴曲酶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2-03-01  浏览次数:650次

  作者:刘代一  作者单位:湖南辰溪县寺前镇卫生院,湖南 辰溪

  【摘要】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巴曲酶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巴曲酶组(以下简称治疗组)及福辛普利组(以下简称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一个月后,治疗组在降低尿蛋白、血纤维蛋白原、血尿素氮与肌酐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血压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1),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巴曲酶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可以减少尿蛋白,降低血纤维蛋白原,改善和保护肾功能,疗效优于福辛普利组;在降低血压方面与福辛普利组相当。

  【关键词】 慢性肾小球肾炎,还原型谷胱甘肽,巴曲酶;福辛普利

  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上常用的各种治疗方法都有不足之处。糖皮质激素与细胞毒类药物因其副作用显著而日益受到排斥;ACEI及ARB类药物因降低肾小球内“三高”而显示出确切的肾保护作用,但当肾功能损害发展到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血肌酐增高达275~350 μmol/L时,该类药物的应用就会受到限制[1]。作者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巴曲酶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6例均为本院住院临床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符合诊断标准:无症状性蛋白尿,尿蛋白大于1 g /d者;蛋白尿或血尿,伴有水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一种情况以上者;除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高血压肾损害,其他肾小球肾炎(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遗传性肾小球肾炎。86例患者均无出血倾向,并通过B超排除肾囊肿、肾结石、肾大血管疾病。86例年龄为(29.35±11.20)岁,病程为(19.82±56.30)个月。86例随机分为两组: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巴曲酶组(治疗组)及福辛普利组(对照组),每组43人。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高血压、尿蛋白、血纤维蛋白原、血尿素氮与肌酐水平及临床症状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还原型谷胱甘肽1.8 g加入5%葡萄糖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巴曲酶5BU加入生理盐水200 ml中静脉滴注,每星期一次。对照组:福辛普利10 mg口服,每日2次。饮食与基础治疗两组无明显差异。

  1.3 观测指标

  观测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临床症状、血压、尿蛋白与红细胞、血尿素氮与肌酐、疑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等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治疗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2.1 血压水平两组治疗前后变化

  治疗前两组血压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血压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两组之间血压水平无显著差异。见表1。

  2.2 尿蛋白水平两组治疗前后变化

  治疗前尿蛋白水平两组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尿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组尿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1。

  2.3 血纤维蛋白原水平两组治疗前后变化

  血纤维蛋白原水平治疗前两组无显著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见表1。

  2.4 血尿素氮水平两组治疗前后变化

  血尿素氮水平两组治疗前无明显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见表2。

  2.5 血肌酐水平两组治疗前后变化

  血肌酐水平两组治疗前无明显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表1 两组治疗前后收缩血压、尿蛋白及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比较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尿素氮及肌酐水平变化比较

  3 讨论

  免疫反应介导炎症损伤是肾小球疾病发生的始动和主要因素,非免疫机制如高血压、蛋白尿、高脂血症、高粘血症、微血栓形成等因素也是肾小球疾病慢性进展过程中病变持续与恶化的重要原因。

  升高的血内皮素参与肾小球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2],它强烈收缩肾血管,引起肾脏缺血缺氧性损害。随着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肾小管对钠重吸收增加,抗利尿激素作用增强,血容量增加,又导致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氧自由基大量产生损害肾小球细胞膜性结构及功能;同时升高的血内皮素又作为炎症介质趋化、激活炎症细胞与肾小球固有细胞,产生多种炎症介质和细胞外基质,促进肾小球硬化。肾组织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氧自由基破坏及免疫损伤又促进血内皮素释放,如此周而复始,造成持续肾损害。还原型谷胱甘肽具有拮抗内皮素[3]、清除自由基、稳定细胞膜等作用,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能有效对抗内皮素引起的肾血管收缩,抑制肾小球固有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分泌,中断免疫反应及其介导的炎症损害,达到降低血压、减少尿蛋白、保护肾功能目标[4]。

  纤维蛋白原是影响血浆黏度的主要因素[5]。慢性肾小球肾炎血纤维蛋白原增高,血液黏度增高,促进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纤维蛋白或微血栓形成,导致肾小球微循环功能障碍,促使肾功能恶化。巴曲酶作用于血浆纤维蛋白原,使其分解为纤维蛋白单体,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阻止血小板血栓的形成[6];它还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发挥溶栓作用[7]。巴曲酶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能有效清除纤维蛋白沉积,溶解微血栓,改善肾小球微循环功能,保护血管内皮。巴曲酶与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应用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能降低血压、减少尿蛋白、清除过高的血纤维蛋白原、改善微循环和保护肾功能,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参考文献】

  [1] Dykeman-Sharpe J.Proteinuria A modifiable risk factor: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s)and angiotensin Ⅱ receptor blockers(ARBs)[J].CANNT J,2003,13(4):34-36.

  [2] Pinto—Sietsma SJ,Herrmann SM,Schmidt—Petersen K,et a1.Role of the endothelin一1 gene locus for renal impairment in the general nondiabetic population[J].J Am Soc Nephrol,2003,14(10):2596-2602.

  [3] Sri Balasubashini M,Rukkumani R,Menon VP.Protective effects of ferulic acid on hyperlipidemic diabetic rats[J].Aeta Diabetol,2003,40(3):118-122.

  [4] Zhao TF,Zhang L,Deng HC.Renal protective effect and its mechanism of sodium ferulate in diabetic rats[J].Zhongguo Zhong Xi Yi Jie He Za Zhi,2004,24(5):445-449.

  [5] 赵春亭,赵子文.临床血液流变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44-148.

  [6] Banoinger H,Lammle B,Furlan M.Binding of alph-thrombin to fibrin depends on the quality of the fibrin net-work[J].Biochem J,1994,298:157-159.

  [7] Halvorsen S,kjonsberg OH,Good GH.the stimulatory effect of soluble fibrin on plasminogen activation by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J].thromb Res,1991,61:453-456.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