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内科学其他学科》

阿魏酸钠治疗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高脂血症的观察

发表时间:2011-11-18  浏览次数:684次

  作者:胡志娟,牛凯,刘月欣,刘冰  作者单位:河北省人民医院肾内科,河北 石家庄

  【摘要】 目的 探讨阿魏酸钠(SF)对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60例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进行常规激素(泼尼松1 mg•kg-1•d-1)疗法,其中30例在此基础上加SF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后血浆脂蛋白、血液流变学、肾功以及24 h尿蛋白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及单用激素相比,激素联合SF治疗可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缓解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高凝状态,减少尿蛋白的丢失。结论 SF联合泼尼松治疗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好。

  【关键词】 阿魏酸钠,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血脂;血液流变学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患者存在高凝状态和高脂血症,严重影响该病的治疗及预后,临床上多采用肝素和双嘧达莫治疗,但副作用较多。阿魏酸钠(sodium ferulate,SF)是我国自行研发的一类新的非肽类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可拮抗内皮素引起的血管收缩、升高血压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增加一氧化氮的合成;松弛血管平滑肌。近年发现SF具有抑制血小板集聚、抗凝血、改善血液流变学特征;可抑制胆固醇合成,降低血脂,清除自由基,防治脂质过氧化及损伤〔1〕;影响补体,增强免疫功能,并具有一定的镇痛、解痉作用。本文应用SF联合泼尼松治疗老年人PNS,观察SF对老年PNS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机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5年5月至2007年5月我院肾内科患者60例,年龄60~76(平均69.2±4.6)岁,男34例,女26例;全部病例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PNS,并排除了所有可引起肾病综合征(NS)的继发因素,临床诊断标准是按1985年南京肾脏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型标准。

  1.2 治疗方法

  60例患者均以泼尼松1 mg•kg-1•d-1晨顿服的标准激素疗法,其中30例再加SF注射液(商品名:益米乐,四川国泰药业有限公司)0.3 g加入5%葡萄糖250 ml静滴,每日1次,14 d为1疗程,间隔3 d用下一疗程,共2个疗程。用药期间禁用双嘧达莫、肝素、灯盏花等抗凝药物及降脂药物。

  1.3 观察项目

  治疗前后观察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HC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血浆白蛋白及24 h尿蛋白定量。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以x±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 果

  2.1 血脂变化

  与治疗前相比,单用激素组治疗后TG、TC明显下降,HDL增高(P<0.05);与治疗前及单用激素组相比,激素+SF治疗后TG、TC明显下降,HDL增高(P<0.05),而LDL虽有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 05)。

  2.2 血液流变学变化

  与治疗前及单用激素组相比,激素+SF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和HCT数均显著下降(P<0.05);与治疗前相比,单用激素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有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

  2.3 肾功、血白蛋白和尿蛋白的变化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BUN、Cr明显下降,24 h尿蛋白也明显下降,而血白蛋白增高(P<0.05),单用激素组与激素+SF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 论

  血液高凝状态和高脂血症是肾病综合征(NS)主要并发症之一〔2〕。本研究中患者治疗前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和血脂均明显升高,表明存在高黏血症和高脂血症。NS患者处于高凝状态,易致血栓形成,常加重肾小球损伤,加速肾功能损害,成为该病患者致残、致死的常见原因。据文献报道〔3〕,NS患者伴高凝状态、血栓形成,其血中可能存在多种凝血因子浓度升高,抗凝血酶原活性水平下降,纤溶酶原浓度降低,血小板增加及聚集性、黏附性增强,血液黏滞度升高等变化,易于出现血栓形成;血液瘀滞、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利尿剂、长期大量糖皮质激素均使NS凝血、血栓形成倾向更加严重。血液高黏与高凝互为因果,成为NS难治因素之一,并可致肾静脉血栓形成,肾功能减退,因此,对NS患者降黏治疗十分必要〔4〕。

  资料表明血液流变学为一个综合指标,取决于血浆蛋白成分、红细胞数、HCT、红细胞流变特性及血小板聚集能力、血纤维蛋白原含量等。本文患者治疗前血液呈高凝状态,经SF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纤维蛋白原、HCT均显著下降,且较单用激素组效果显著,表明肾脏的缺血性损害得以减轻,有助于肾脏功能的恢复和尿蛋白的降低。目前药理研究发现SF能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中的血栓素合成酶并直接对抗血栓素A2(thromboxane A2,TXA2)的活性,从而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抗血栓形成。

  高脂血症是NS常见的并发症〔5〕,原因不明,可能与低蛋白血症造成肝脏合成血浆蛋白和脂质过多有关,也与脂质分解代谢降低有关。尽管高脂血症随尿蛋白减少而降低,但尿蛋白正常后高脂血症仍可持续一段时间。目前许多动物实验及体外试验证明高脂血症可加剧原有肾脏病或正常大鼠肾小球损伤〔6,7〕。此外,LDL胆固醇可刺激肾脏缩血管物质如TXA2的产生,因此NS需降脂治疗,以防肾小球疾病进展。目前对NS的治疗往往着重于如何降低尿蛋白上,对降脂治疗重视不够。本文资料显示,NS患者经SF治疗后,TG、TC下降,LDL也有降低趋势,而HDL增高,高脂血症显著改善。SF能降血脂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结果表明,激素联合SF治疗NS可起到良好的协同作用,降低高凝状态、高脂血症,提高疗效,减少或减轻血栓等并发症。故在NS中应用是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同峰,邓华聪.阿魏酸钠的药理研究新进展〔J〕.西北药学杂志,2001;16(3):135-6.

  2 Valdivielso P,Moliz M,Valera A,et al.Atorvastatin in dyslipidaemia of the nephrotic syndrome〔J〕.Nephrology(Carlton),2003;8(2):61-4.

  3 Harris RC,Ismail N.Extrarenal complications of the nephrotic syndrome〔J〕.Am J Kidney Dis,1994;23(4):477-97.

  4 Brunton C,Varghese Z,Miorhead JF.Lipopheresis in the nephritic syndrome〔J〕.Kidney Int,1999;(Suppl 71):6-9.

  5 Wheeler DC.Lipid abnormalities in the nephrotic syndrome:the therapeutic role of statins〔J〕.J Nephrol,2001;14(Suppl 4):s70-5.

  6 Kees-Folts D,Diamond JR.Relationship between hyperlipidemia,lipid mediators,and progressive glomerulosclerosis in the nephrotic syndrome〔J〕.Am J Nephrol,1993;13(5):365-75.

  7 何永成,廖履坦,丁小强,等.高胆固醇血症对健康大鼠肾脏形态学的影响〔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0;9(1):34-8.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