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口腔医学》

佳木斯市正常牙合者露齿距的测量研究

发表时间:2011-03-08  浏览次数:481次

  作者:肖月,息雪娜,王健平,李宝花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关键词】 上颌前牙;全上唇高;露齿距;内眦距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美观的要求越来越高。上颌前牙缺失导致面部美观和发音受到严重影响,因此上颌前牙的修复在口腔修复学中占有重要意义。传统观点认为,上颌前牙应在唇下暴露2mm[1],但是人类面型千差万别,不可能笼统的全部唇下暴露2mm。因此测量面部的一些解剖标志点间距,如瞳孔间距、内眦间距、上唇长度等,来研究其与上颌前牙的关系[2,3]。以往的研究多为通过直接测量得到数据,而直接测量法容易受面部皮肤弹性的影响而导致测量失准。因此,笔者采用数码照相及计算机辅助测量技术研究分析上唇长度、面下1/3高、内眦间距与露齿距间的关系,以期指导临床选牙及排牙。

  1 研究对象和仪器设备

  1.1 研究对象

  为佳木斯籍汉族人群120例(男60例,女60例),年龄18~40岁,平均29岁。正常牙合纳入标准为:汉族,头颌面部对称,无先天畸形及外伤病史,牙列完整,牙合曲线正常,无正畸治疗史,前牙无缺损,无磨耗,无龋齿,修复治疗史,磨牙中性牙合,前牙覆合覆盖正常。所有测量对象均知情同意本研究。

  1.2 仪器设备

  测量仪器:三脚架,蓝色背景布,自制头颅定位仪。图像采集分析系统:由 SONY DSC-T20数码相机,主机32位微电脑、Image一 ProPlus6.0专业图像分析软件组成的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

  1.3 平面照相测量法

  (a)墙壁上挂蓝色背景布,用头颅定位仪辅助定位,自然头位,双眼平视正前方。(b)将相机固定于三角架的云台上,镜头距离人中点 150cm,镜头长轴位于正中矢状面上并保持水平。(c)相机镜头中心正对拍摄部位鼻尖点。(d)调焦后闪光下拍摄相片A(自带闪光灯,焦距72.0~,快门1/60秒,光圈F3.5)。(e)调节云台高度,使相机镜头中心正对拍摄部位鼻梁点。嘱受检者口唇放松,达到休息位,再嘱其自然地发出微笑,重复训练数次后,由同一拍摄者对其休息位、嘴唇微张开及微笑位进行拍摄。将图像传输至计算机,利用图像测量软件,对相片进行测量。 (f)每个项目测量2次,记录者将数据记录到测量记录表上。

  1.4 计算机图像测量软件辅助测量

  在休息位照片和微张口照片上分别测量:露齿距、口角距、内眦间距、鼻切距、全上唇高、面下1/3距离;微笑位照片测量: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正面观宽度;露齿距:上中切牙在唇下露出的距离,病人自然微张口时,上唇唇黏膜下缘至中切牙下缘间距离;口角间距:下颌姿势位时头部正面照片上两侧上下口裂连接点的间距;内眦间距:头部正面照片上两眼内侧上下睑裂的连接点间距;鼻-切距:鼻底点(鼻小柱与上唇的连接点)至上中切牙切缘的距离;全上唇高:鼻底点到口裂点的距离; 面下1/3距离:鼻底点到颏下点的距离。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采用相关回归进行统计比较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间比较及相关分析

  各测量值在男女性别中存在显著性差异,均为男性>女性(P<0.05,表1)。不同性别之间鼻切距、内眦间距、面下1/3高与露齿距均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全上唇高与露齿距存在负相关;口角距与露齿距不存在相关关系(P<0.05,表2)。表1 数码相片上不同性别颌面部各测量值比较(略)表2 数码相片上,不同性别露齿距与鼻切距、全上唇高、内眦距、面下1/3高、口角距相关性检验结果(略)

  2.2 多重性回归分析

  不同性别将全上唇高、面下1/3高分别与露齿距进行多重性回归分析,回归方程见表3。表3 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略)

  2.3 上颌前牙宽度比值

  上颌前牙正位观时上颌中切牙、上颌侧切牙、上颌尖牙宽度比值男性为1.409:1:0.793,女性为1.342:1:0.8。

  3 讨论

  3.1 鼻切距

  本检测鼻切距的值在男女性别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男性测量值明显大于女性。施生根[4]等的研究中,40岁以下男性与女性测量结果均为26mm。这可能是由于施生根等的研究对象的年龄范围较广(14~69岁),地区的差异及测量方法的差异可能是导致测量结果产生较大差距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中鼻切距与露齿距有显著相关性,与施生根等的结果相一致,由此可见鼻切距与露齿距存在相关关系。

  3.2 上唇高度

  本检测上唇高度男女均值分别为2.474和2.313,上唇高度与露齿距存在负相关关系。冯海兰等[5]调查了成年人有牙颌的唇长和露齿距,提出了唇长与露齿距之间有负相关关系。 本研究中露齿距与内眦距、面下1/3高存在显著相关性,报道显示,内眦间距在8~14岁时达到成人水平后基本保持稳定[6]。鼻切距、全上唇高、内眦间距、面下1/3高分别与露齿距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 因此笔者将全上唇高及面下1/3高两个指标一起与露齿距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推导出回归方程。其多重相关系数较绝大部分一元相关系数明显增大。

  说明在上颌前牙的选择与排列时应避免选择单一的指标作为参考,而应该尽量综合考虑多个指标。本研究推导出的多重线性回归方程可以作为临床全口义齿上颌前牙的选择与排列的指导。

  3.3 上颌前牙宽度比值

  Lombardi[7]和Levin[8]提出上颌前牙正位观的宽度比例与黄金分割比例一致。然而Ward[9]认为上颌前牙宽度比例如果采用黄金分割比例,会出现上颌侧切牙、尖牙宽度过窄的结果。 本研究利用数码相机计算机辅助测量的方法测得东北地区青年正常颌者上颌前牙正面观宽度比值为男性:1.409:1:0.793;女性:1.342:1:0.8。此比值可以作为临床全口义齿上颌前牙的选择与排列的指导。

  【参考文献】

  [1]赵铱民主编.口腔修复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14315

  [2]Mohammed A A. Inner canthal distance and geometric progression as a predictor of maxillary central incisor width[J].J Prosthet Dent,2002,88:1620

  [3]姚月玲,欧阳官,汪文骏,等.鼻宽、切牙乳突与上前牙位置系的测量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1992,8(1):112114

  [4]施生根,李静波,欧阳官.关于成年人牙合平面前点的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89,24(3):168170

  [5]冯海兰.与全口义齿修复有关的面部标志测量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85,3:110

  [6]Farkas L G,Posnick J C,Hreczko T M,et al. Growth Patterns in the orbital region:a morphometric study[J].Cleft Palate Cranionfac J,1992,29:315318

  [7]Lam bardi RE.The principles of visual perception and their clinical application to denture esthetics[J].J Prosthet Dent,1973,29(4):358382

  [8]Levin EI.Dental esthetics and the golden proportion[J].J Prosthet Dent,1978,40(3):244252

  [9]Ward DH. Proportional smile design using the recurring esthetic dental(red) proportion[J].Dent C lin North Am,2001,45(1):143154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