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速度成像在定量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左室局部收缩功能变化的价值
发表时间:2012-04-12 浏览次数:494次
作者:李立志,彭建国 ,蒋云山 作者单位:1. 永州市人民医院超声科,湖南省 永州 425008; 2. 中山市坦州医院超声科,广东省 中山 528467
【摘要】 目的 探讨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在定量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左室局部收缩功能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 4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溶栓患者,分别于溶栓前、溶栓后10 d、溶栓后1个月测量前壁及前间隔的基底段、中段的收缩期速度。结果 收缩期速度与溶栓前相比,溶栓后10 d明显增加(P<0.05),溶栓后1个月显著增加(P<0.01)。结论 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能定量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变化。
【关键词】 左室局部收缩功能,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组织速度成像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后心功能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早已被许多临床和实验观察资料证实[1]。但是,由于技术和方法的限制,长期以来,对AMI后心肌功能恢复后运动特点的研究却较少。近来,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用来评价左室局部收缩功能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采用TVI技术评价AMI后左心收缩功能的变化,旨在更全面、深入地认识溶栓治疗与心功能的关系。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院40例住院的AMI患者,心电图示前壁及广泛前壁AMI。男29例,女11例。平均年龄(58.1±7.2)岁,发病时间(6.2±2.1) h。
1.2 仪器
美国GE VIVID7超声诊断系统,探头频率2~4 MHz,组织多普勒成像帧频大于80帧/s,其成像系统和图像定量分析系统可定量分析8个心肌节段同步多普勒运动曲线的时相。
1.3 方法
受检者采取左侧卧位,连接心电图。在溶栓前,溶栓后10 d,溶栓后1个月分别对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在组织速度成像条件下采集心尖左心长轴切面,心尖二腔切面各自心动周期的动态图像,帧频大于80帧/s,存入磁光盘中,进行脱机分析。
1.4 图像分析
选择收缩期图像进行分析,将取样点分别置于前壁及前间隔基底段及中间段水平,记录收缩期峰值速度。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5统计分析软件整理、分析数据。各项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定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MI患者经溶栓治疗后10 d心肌的收缩期峰值速度明显增加,1个月后显著增加(表1)。表1 各节段心肌在溶栓前、溶栓后10 d、1个月的收缩期速度变化(略)注:与溶栓前比较,aP<0.05, bP<0.01
3 讨论
AMI造成节段性心肌功能减低的心肌中,不仅有完全坏死的心肌,也可能含有存活心肌[2]。通常这种暂时机械功能障碍的心肌为顿抑心肌,这些心肌通过及时的治疗,其代谢、机械功能及病理生理障碍可以逆转。溶栓可使梗死相关血管在短时间内重新开通,以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的状况,增加心肌的存活面积,因此,进行溶栓可挽救这些心肌,以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常规超声心动图是实时观察室壁运动异常的常用方法,但由于其采用的是半定量目测法,结果的重复性及可靠性均受到影响。组织多普勒速度成像技术是新近开发的室壁运动实时分析技术,是定量评估心肌收缩功能的新方法。它可以对任意心肌节段的运动速度进行定量分析,对心肌的运动及功能的判定更加准确及客观。
从表中可以看出,溶栓前,患者心肌各节段的收缩期速度减低,溶栓后10 d,收缩期速度明显增加(P<0.05),溶栓后1月显著增加(P<0.01)。说明了溶栓使冠状动脉相关血管在短时间内重新开通,改善了心肌缺血缺氧的状况,使心功能得到改善;再者,随着心肌缺血缺氧环境的改善,顿抑心肌及冬眠心肌细胞内[K+]的产生减少,Ca2+肌钙蛋白结合增加,ATP的产生量增加,从而使心肌收缩功能增强。
本研究还表明,AMI溶栓再灌注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的恢复可换救部分濒于坏死的心肌组织而使梗死的面积缩小,或透壁的程度降低,但由于顿抑心肌及冬眠心肌的存在,再灌注引起的心功能改善,是逐渐出现的。
因此,TVI能够定量监测心肌梗死患者的局部收缩功能,预测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恢复,对临床治疗选择和患者预后评估有指导意义。
局限性:心肌收缩是一个复杂的运动,本研究只对其长轴方向的运动进行测量,故只能在一定的程度上代表心肌的特性。
【参考文献】
[1]郑 刚,王 静,何焕忠,等.抬高的ST段恢复时间对预测溶栓治疗后室壁运动的临床意义[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2,18:1517.
[2]Main ML,Magaski A,Chee NK, et al. Fullmotion pulse inversion power Doppler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 differentiates stunning from ecrosis and predicts recovery of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after a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 J Am coll Cardiol, 2001,38:13901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