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干预的效果评价
发表时间:2012-03-19 浏览次数:1137次
作者:向燕萍,袁红,张丽华,李俊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荆州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中心医院体检中心,湖北 荆州 434020
【摘要】目的评价健康促进在社区控制高血压中的效果。方法: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以荆州市中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试点,选择社区中3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为重点目标人群,未患高血压的社区居民为一般目标人群,设计并开展以社区、家庭、患者为中心的系统的健康促进活动。结果: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率达91.4%,控制率达69.9%,高血压患者定期测量率达94.5%;2008年心脑血管疾病病死率为296.22/10万,较2004年下降7.86%。结论:将健康促进融入社区卫生服务对社区高血压的控制切实有效。
【关键词】 高血压,社区,健康促进
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最危险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的老龄化,高血压病正在不断影响社区群众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相关资料报告2002年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18.8%,高血压患者约1.6亿。在第二届“21世纪心血管病防治论坛”上,专家一致认为,高血压仅仅依靠医院门诊治疗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社区人群防治和对患者的管理,才能从根本上遏制高血压的蔓延[1]。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以荆州市中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试点,以健康促进为切入点,推动社区卫生服务的整体工作,尤其是在社区控制高血压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干预对象 ①重点目标人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35岁的常住高血压患者875人,其中男493人,女382人;②一般目标人群:辖区内常住居民91526人,其中男45885人,女45641人。
1.2 干预策略和方法
1.2.1 干预目标 ①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②提高采纳健康生活方式的行为改变率。③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④充分调动患者主动治疗的积极性,坚定长期治疗的信心,合理用药。
1.2.2 政策与制度保障 ①中心在辖区内每2~4个居委会设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与各站每年签定目标责任书,将社区健康促进纳入社区日常工作。②2004年起荆州市卫生局将社区控制高血压(简称控高)纳入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疾病控制中心综合管理目标考核中。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实施“35岁以上患者首诊测血压”制度。④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每年至少进行2次高血压等慢性病防治培训。⑤向社会公布无烟社区、无烟家庭评定标准,督促全区人群进行监督。
1.2.3 干预方法 ①一、二、三级预防措施。组织经过培训的调查宣传员,入户进行高血压知识为主的健康教育并定期向社区居民逐户发放宣传品,内容包括:高血压流行现况、主要危险因素、高危人群、主要症状预防措施等,实行 35岁以上患者首诊免费测血压制,定期对社区的高危人群及患者进行体检、咨询、健康指导[23];②建立社区与专科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制度,从而使社区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之间有良好的信息沟通。社区确定专门人员建立高血压门诊,不定期请三甲医院心血管专家对社区医生进行心血管疾病专业指导,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及进行心血管疾病健康教育和义诊。每月组织一次专科医生与患者面对面的座谈会,解决患者在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增强患者对社区医生的信任;③药物治疗指导。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强调按时服药的重要性,指导并督促患者正确用药,及时在健康档案中记载患者用药情况,以便系统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及时调整药物;④改变生活方式。为药物治疗的重要辅助,措施包括戒烟、减轻体重、减少酒精及盐摄入、多吃水果蔬菜、减少食物中脂肪总量及饱和脂肪酸含量、适量运动、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等。⑤建立高血压俱乐部,制订详细的章程,规定病友的权利和义务,活动一切自主,形式多样活泼,具有参与性与亲和力。如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有奖知识竟猜活动,乒乓球比赛、卡拉 OK大赛、环湖集体步行锻炼等。通过参与社交活动,在病友活动中倾诉心中的困惑,得到彼此了解,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平衡心理,改变高血压患者长期精神压力和心情抑郁,提高治疗的顺从性;⑥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人、23个居委会主任、血压测量员、84个居民小组长、健康志愿者开展多层次健康促进理论教育和项目干预操作技能培训;⑦利用每年的“世界高血压日”、“世界卫生日”、“计划免疫日”、“世界无烟日”和“心、脑血管防治宣传周”举办大型宣传活动,开展高血压咨询、测量、治疗。⑧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立健康教育资料免费取阅处,居委会黑板报每月1期,地方电视台专门设立健康频道,晚报设立卫生园地专栏[4]等。
1.2.4 质量控制与评估 ①每年进行工作评价,内容包括对社区血压免费测量,无烟社区、无烟家庭及烟草销售量的评定;②开展社区居民行为危险因素时点调查,高血压患者控高KAP(知识、态度、行为)时点调查;③开展社区高血压三级控制管理评估[5]; ④开展社区居民食用盐量“三日盐调法”调查;⑤每季度召开1次社区控高干预工作例会,请专家指导,每年举办1次社区控高干预工作交流会。
1.3 统计学处理 率的比较采用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建立了社区控高工作模式 荆州市卫生局2004年起将社区控高工作纳入医院疾控综合管理目标,社区控高与社区卫生服务及慢性病控制结合,进入常规业务范围,已纳入疾控中心、慢性病科总体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具体指导,社区居委会执行的社区控高模式,达到预期目标。
2.2 实施控高模式在一般人群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通过广泛的宣传,各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2004年至2008年新发现高血压患者分别为1219、826、507和491人,并为其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复诊患者数分别为816、1584、2121和2704人,呈现逐渐递增的态势。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关爱自己和防治慢性病日益受到辖区居民的重视。
2.3 延伸与扩展了社区控高工作 荆州市卫生局于2006年将社区控高工作由8个试点社区扩展到全市22个非试点社区。2006年9月起开始了社区高血压三级管理工作,促进了本市控高管理工作的进展。
2.4 高血压患者控高KAP问卷调查结果 高血压患者各项危险因素知晓率在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控高行为的形成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表1 高血压患者875例危险因素知晓率表2 高血压患者875例干预前、后生活行为变化比较
2.5 高血压的控制与管理 经过5年的高血压干预,高血压患者875例的管理率达91.4%,控制率达69.9%,定期测量率达88.6%,其中94.5%为主动测量。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见表3。2008年辖区内心、脑血管病病死率为296.22/10万,较2004年的心、脑血管病病死率(320.86/10万)下降了7.68%。 表3 高血压患者875例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 例(%)
3 讨 论
2004年由中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牵头,以下属各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依托,探索融入健康促进的办法,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选择了辖区内3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875例为重点目标人群,普通常住居民91526例为一般目标人群,针对他们高血压知识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和发病率高等问题,开展了以社区、家庭和患者为中心的系统的健康促进活动,包括建立多部门合作,建立高血压日常管理模式,在社区开展健康促进活动,营造支持性环境,对社区基层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多种形式提供健康公共信息等。经过5年干预,试点区高血压患者控高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明显提高,显著改善高血压患者缺乏运动,高盐饮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明显降低心血管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对高血压患者施行社区干预治疗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通过社区综合干预,可显著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另外,我们在干预行动中发现,通过学习高血压医疗知识,能转变患者的不良态度和不良行为。因此,卫生知识水平对行为态度产生了积极作用,能让其他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良性发展。国外把社区高血压的防治计划和初级保健结合起来,由家庭医生和护士有针对性地指导居民,从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67],这种管理干预的工作量大,但医患关系较好,从而使高血压患病率下降,相关知识知晓率提高,取得良好的效果。
2010年3月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在这5年控高的健康促进工作中,我们深刻感受到:①高血压的干预和治疗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除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努力及居民的大力配合外,政府在慢性疾病管理中应该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重视以高血压等为代表的慢性疾病防治工作,制定并出台相应的卫生支持性政策和干预策略,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构建社区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网络,降低患病率,切实改善居民的健康状况。②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是高血压群体防止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应积极运用健康档案、健康调查、健康教育干预管理规范治疗等手段改变居民的不健康行为,进行慢性病预防和早期诊断治疗,应发挥社区各部门如卫生、教育、居委会、妇联、新闻媒体等协调与合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支持性环境。③大医院的专科医生和社区全科医生应该功能分明,各司其职,互相补充,通力协作是高血压防治工作取得实效的必要条件。④加大财政投入,不断完善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的管理,营造文明健康的社区环境,促进社区人群健康水平提高[8]。
【参考文献】
[1]吴锡桂. 中国高血压病患病率及发展趋势[J]. 中国高血压病杂志,1995,3(增刊):713.
[2] 孔灵芝.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与社区卫生服务[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8,6(1):3538.
[3]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 高血压杂志,2000, 8(1):94102.
[4] 刘力生,实用高血压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317.
[5] 钟文玲,薛长镐,陈铁晖,等. 三明市社区人群高血压的流行现状及干预对策[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4,12(1):3536.
[6] 刘明春. 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的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4,11(9):28.
[7] 滕世助,何关松,许茂林. 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的做法和建议[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8(4):6869.
[8] 刘继红,田秀珍,孙力光,等. 北京市石景山八角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效果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06,9: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