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状15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1-05-18 浏览次数:382次
作者:鲁峥, 昌秀兰, 姚卓 作者单位:835500 新疆特克斯,特克斯县人民医院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及多发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发生部位大多数在盆腔,但也可发生在会阴和腹部的手术切口。由于临床上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不同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因此,对我院近10年间的15例手术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资料进行了总结,临床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995~2005年间,我院因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的收治的病例共15例。其中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8例,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7例,全部行手术治疗,均为病理检查证实。部分患者手术前后辅以药物治疗,术后均进行随访。
1.1 一般资料 年龄20~42岁,平均34岁;发病时间最长手术后10年,最短4个月,平均38个月;产后哺乳半年以上者发病时间在1年以上,而哺乳在半年以内者发病时间在1年以内。
1.2 临床特点 15例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经期切口瘢痕处疼痛,局部触及痛性结节或肿块,月经期可增大,月经后可变小,其中7例结节或肿块表面呈紫蓝色。肿块触之质韧,并有不同程度的触痛,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肿块大多数为单个,但有2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呈串珠状。
1.3 治疗方法与疗效 8例肿块较大,诊断明确的患者直接行手术切除治疗,手术范围应尽可能切除病灶,包括病灶周围1cm的正常组织。5例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患者病灶较深,累及肛门括约肌。2例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呈串珠状的患者术前给予内美通2.5mg,每周2次,连用3个月后进行手术治疗,其中1例腹壁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和1例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病灶未能完全切除干净,术后给予内美通2.5mg,每周2次,治疗半年。15例患者治疗后随访1年无复发。
2 讨论
2.1 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症机制及预防 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在微观上含有四种成分:子宫内膜腺体、子宫内膜间质、纤维素及出血。病理检查含两种以上成分以上成分即可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包括种植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免疫学说及血行、淋巴播散学说。种植学说意味着人为造成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各种宫腔操作均可将子宫内膜移植至切口,引起子宫内膜异位症。但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较低,可能的原因是产妇产后体内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至较低水平,移植的子宫内膜不易生长。本文观察到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时间和哺乳时间的长短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我们在手术时间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宫腔操作,以免有活性的蜕膜组织的间质成分种植到手术切口处,或尽量保护好手术切口。如疑有子宫内膜散落到切口,应及时使用生理盐水充分清洗切口。另外,我们提倡产后哺乳时间要达6个月以上,这也是可预防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的发生。
2.2 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 本组资料显示,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共同临床表现为:均有会阴侧切或剖宫产史;一定潜伏期后出现切口处结节或肿块,肿块与月经周期相关的周期性疼痛和触痛,肿块经期增大月经后缩小;检查肿块质韧,与周围组织边界欠清。一般根据病史及典型的症状与体征即可以做出诊断。但有时还需做超声检查、CT检查和肿块细胞学检查来了解肿块的浸润范围及深度和鉴别肿块的性质。
2.3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 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首选为手术切除病灶。我院对15例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采用了手术治疗。手术中,笔者的体会是使用锐性分离法切除肿块;切除病灶的财同时应切除病灶周围的纤维结缔组织及部分正常组织。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术后复发。但如肿块边界不清或有可能累及肛门括约肌的患者术前应辅以一定时间的药物治疗,其目的是提高病灶的手术切除率。如在术中发现病灶未能完全切除者术后还应辅以一定时持的药物治疗。本文15例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上述原则治疗后随访1年无1例复发。
【参考文献】
1 冷金花,郎景和,杨佳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进展.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11(2):99-100.
2 朱兰,郎景和.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2):80-81.
3 Wolf GC,Sing KA.Ceareacol endometriosis.Obstet Gynecol Surv,1989,44(1):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