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妇产科学》

出生缺陷儿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1-03-14  浏览次数:444次

  作者:张国华 张静茹 马二玲 方芳 张彦玲  作者单位:050011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医院妇产科(张国华、张静茹、方芳);河北省灵寿县医院妇产科(马二玲);河北省灵寿县妇幼保健院(张彦玲)

  【摘要】 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的出生缺陷发生情况,为进一步制订出生缺陷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5至2009年在石家庄市第四医院住院分娩的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至2009年平均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7.12‰,各年分别为15.65‰、14.76‰、14.62‰、18.87‰、20.55‰(P>0.05)。584例出生缺陷儿中,前5位分别是先天性心脏病、肢体畸形、外耳畸形、泌尿系畸形、脑积水脊柱裂,分别占23.12%、15.07%、14.73%、12.50%、7.88%。结论 2005至2009年石家庄市出生缺陷发生率仍然较高,先天性心脏病位居首位,开展广泛健康教育,做好三级预防工作,从产前—围产保健预防模式向孕前—围产保健预防模式转变,确定重点保健人群,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必要措施。

  【关键词】 围产儿;出生缺陷;变化趋势

  出生缺陷是指胎儿出生前就存在的结构、功能或代谢方面的异常。这些异常可由遗传因素(染色体畸形、基因突变)、环境因素或两者共同作用所致[1]。它会严重影响人口出生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全世界每年至少有330 万5 岁以下儿童死于出生缺陷,320 万存活儿童终身残疾[2]。为进一步制订出生缺陷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2005至2009年在石家庄市第四医院住院分娩的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石家庄市第四医院作为出生缺陷监测医院,凡在我院分娩的孕满28 周至产后7 d内的围产儿(包括活产、死胎、死产、产后7 d内死亡缺陷儿)为监测对象;年龄18~42 岁,平均年龄27岁; 孕周28~42+1,平均孕周35+4周;一胎335例(57.36%),二胎213例(36.41%),三胎34例(5.82%);四胎2例(0.34%);男胎366例(62.67%),女胎218例(37.3%)。

  1.2 监测方法

  根据国家妇幼卫生监测中心制定的“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按照23 类出生缺陷定义、特征及诊断标准进行监测。由经过统一专业培训医务人员负责监测工作,发现畸形经确认后,填报“出生缺陷儿报告卡”及每季填报“围产儿数季报表”,调查并进行汇总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采用非参数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出生缺陷发生率

  5 年间共监测围产儿34 114例,发现缺陷儿584 例,平均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71.19/万。5 年间出生缺陷发生率比较,ChiSquare统计量=4.0,P=0.4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每年的缺陷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历年出生缺陷发生率见表1。表1 2005至2009年出生缺陷发生率

  2.2 出生缺陷病种、顺位及发生率

  本组出生缺陷584例,前10位出生缺陷构成及发生率见表2。

  2.3 石家庄市2005至2009 年出生缺陷类别前5 位构成比(%) 见表3。表2 前10位出生缺陷构成及发生率表3 2005至2009年石家庄市第四医院出生缺陷前5位动态变化

  3 讨论

  3.1 出生缺陷发生情况

  出生缺陷监测是妇幼卫生监测的一耳畸形14.07外耳畸形16.573肢体畸形13.92肢体畸形、 外耳畸形14.44外耳畸形11.71泌尿系畸形9.63肢体畸形15.384泌尿系畸形12.66脑积水脊柱裂10.00泌尿系畸形10.81唇裂腭裂血管畸形血管瘤5.19泌尿系畸形14.205唇裂腭裂10.13唇裂腭裂8.89唇裂腭裂8.11消化道畸形1.48脑积水脊柱裂11.83项重要内容,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从2005年开始监测到2009年共计5年,5 年间共监测围产儿34 114例,发现缺陷儿584 例,平均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71.19/万。2009年出生缺陷发生率最高,2007年出生缺陷发生率最低,出生缺陷发生率自2007年开始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由2007年的146.21/万上升到2009年的205.52/万。可能与住院分娩率增加、2008年全球流行“H1N1” 、生活环境的影响以及诊断水平的逐步提高有关。但我省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国出生监测中心2007年发布的全国出生缺陷发生率(128.38/万)[3],因此还有待于采取有力的干预措施,降低缺陷儿的出生率,提高我省出生人口素质。

  3.2 主要先天性畸形发生率变化趋势

  河北省1996至2007年12年出生缺陷监测显示:主要先天畸形的前5位畸形是神经管畸形、总唇裂、多指、先天性脑积水、先天性心脏病[4]。本调查显示自2005年以来本市主要先天畸形的前5位畸形有所改变,分别是先心病、肢体畸形、外耳畸形、神经管畸形、泌尿系畸形。由于超声技术的迅速发展,总唇裂的诊断率提高,使得总唇裂出生缺陷逐年下降。从5年的监测结果看,先心病、肢体畸形、神经管畸形仍然是影响我省出生人口素质的主要因素,先心病发病率上升至第1位为39.57/万,推测孕早期接触病毒感染易致胎儿畸形,尤其是风疹病毒感染易致胎儿心脏畸形,可能与孕妇的体质、滥用药物、不良嗜好等有关,另外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神经管畸形、总唇裂的诊断率提高,相应的出生缺陷下降。神经管畸形发生率降至第五位为13.58/万,分析原因可能由于孕期推广服用小剂量叶酸,加强了孕期营养指导以及产前筛查工作等一系列措施,从而有效的降低了神经管畸形的发病率。有研究表明,女性在妊娠前后每天单独服用叶酸0.4 mg,能有效降低神经管畸形发生的危险性[5]。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仍然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重视围产期保健,开展产前诊断,提高产前诊断水平,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婚前检查率,使人们掌握正确的优生知识,如围婚期及孕早期口服小剂量叶酸并进行优生筛查,对高危人群进行羊水细胞检查、染色体核型分析等检查[6],以便早期诊断,降低缺陷儿的出生率。

  3.3 出生缺陷与性别的关系

  近5年的监测显示男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62.67%,女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37.3%,男女出生缺陷有差异,男婴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女婴,这与既往的很多调查结果一致,这种现象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外,确切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今后要进一步建立持续有效的干预措施,大力加强产前、产时保健,普及优生优育知识,努力提高产前诊断水平,及时发现胎儿畸形终止妊娠等三级预防措施,以降低新生儿畸形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熊庆,吴康敏主编.妇女保健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16.

  2 任爱国,美国一基金会发布全球出生缺陷报告.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6,3:1211.

  3 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中国妇幼卫生监测工作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0.

  4 莘翠芝,胡炜,赵晓青,等.河北省预防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干预措施的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09,24:587589.

  5 李竹.中国妇女妊娠前后单纯服用叶酸对神经管畸形的预防效果.中华医学杂志,2000,7:493.

  6 郑玉仁,魏梅坤,沈志鸿,等.20032006年莆田市出生缺陷现状及干预对策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240.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