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妇产科学》

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0-05-25  浏览次数:430次

  作者:陈建英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香洲医院妇产科,广东珠海 519000

  【摘要】 目的:观察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BV)对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方法:对我院产前检查的妊娠16~28周的520例孕妇做BV筛查,感染BV的167例孕妇分为两组:治疗组(93例)给予甲硝唑外用;未治疗组(74例)未行治疗;对照组(251例)为正常孕妇(排除其他病原体感染);感染其他者102例不作观察及随访。随访并记录3组早产、胎膜早破、产褥感染及新生儿感染率。结果:BV在妊娠期的检出率为32.1%;BV孕妇未治疗组的早产、胎膜早破、产褥感染及新生儿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BV孕妇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比较早产及产褥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V在妊娠期的检出率较高,可明显增加早产、胎膜早破、产褥感染及新生儿感染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故对妊娠期进行常规BV筛查和系统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妊娠期 细菌性阴道病 妊娠结局

  细菌性阴道病(BV)是育龄妇女较常见的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的混合感染疾病,它不仅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且妊娠合并BV还可对妊娠产生多种不良影响。笔者选择我院近3年常规进行产前检查的正常孕妇,于16~28周行阴道病原体筛查并与相应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在我院常规行产前检查的孕妇(520例)为研究对象,均排除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及孕期使用抗生素的孕妇,年龄21~40岁,孕周为16~28周,行白带常规检查,筛查细菌性阴道病。

  1.2 诊断方法[1]

  根据《妇产科学》第6版诊断BV:(1)阴道鱼腥臭味,性交后出现阴道分泌物时增多;(2)阴道分泌物灰白、稀薄,覆盖于阴道壁;(3)分泌物pH>4.5(通常为4.7~5.7);(4)阴道分泌物显微镜检查提示为数量增多的线索细胞,白细胞显著减少;在严重的BV病例中,超过20%的上皮细胞是线索细胞;(5)KOH加入阴道分泌物会产生鱼腥味或氨样的气味。

  1.3 治疗方法[2]及观察指标

  520例孕妇检出167例妊娠期BV,将此167例分为两组:治疗组93例,给予甲硝唑400mg塞阴道治疗,每晚1次,连续7d,1周复查;未治疗组74例不予药物治疗;正常孕妇251例为对照组;感染其他者102例不做观察及随访。

  疗效判定:治愈为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阴性;显效:症状明显改善,实验室检查阴性或阳性;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实验室检查阳性。追踪随访3组的早产、胎膜早破、产褥感染及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本研究已排除失访者)。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520例孕妇检出167例妊娠期BV,检出率为32.1%。

  2.1 妊娠期BV未治疗组与对照组妊娠结局的比较

  妊娠期BV未治疗组与正常孕妇比较,早产、胎膜早破、产褥感染及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 见表1。表1 妊娠期BV未治疗组与对照组妊娠结局的比较(略)

  2.2 妊娠期BV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妊娠结局的比较

  妊娠期BV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比较,早产及产褥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及新生儿感染发生率也有很大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2 妊娠期BV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妊娠结局的比较(略)

  3 讨论

  BV是阴道菌群发生变化,即以高浓度的阴道加德纳杆菌、各种厌氧菌及人型支原体替代了正常、健康的阴道乳酸杆菌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疾病。正常妇女厌氧菌只占阴道菌群的不到1%,而在感染BV的妇女中,厌氧菌如G.vagianlis和人类支原体的浓度要比正常妇女高100~1000倍,通常没有乳酸杆菌[1]。虽然符合BV这一疾病诊断标准的妇女中50%没有症状,但BV是引起异常阴道分泌物和阴道炎的最常见原因。妊娠期BV检出率远高于阴道滴虫及念珠菌感染,而且BV的发生率不断增加。本组资料中BV的感染率是32.1%,高于其他病原体的检出率,与郑建华[3]报道相符。

  妊娠合并BV感染后,虽然多数无特殊症状或症状轻微,但可以引起早产、胎膜早破、产褥感染及新生儿感染等不良妊娠结局。从本组资料可见,早产、胎膜早破、产褥感染及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分别是20.3%、35.1%、17.6%和10.8%, 比正常孕妇明显升高,与刘健等[4]报道相似。妊娠合并BV影响妊娠结局,其原因可能与BV有关的致病菌可产生多种活性酶有关[5],磷脂酶、蛋白分解酶等通过局部扩散方式扩散到子宫颈,分解子宫颈粘液,有助于致病菌穿透宫颈屏障进入子宫腔内;同时,细菌产生的毒素以及诱导因子也可通过局部扩散或进入血循环,使疾病的细胞因子网络失衡。BV感染产生的一系列反应性氧分子如O2、H2O2等与前述水解酶协同作用可破坏胎膜的完整性,导致羊膜绒毛膜炎、胎膜早破。BV相关的病原体可产生粘蛋白酶和延酸酶,有效地降解保护性的粘蛋白层,导致细菌进入宫腔而发生感染及炎症反应;细菌及其产物激活的细胞免疫产生IL1、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细胞因子,细胞因子能激发羊膜、绒毛膜、蜕膜细胞的环加氧酶活性,增加PG的合成和释放,诱发宫缩,引起早产[6]。

  妊娠期BV治疗应抑制厌氧菌,治疗上主要有甲硝唑、克林霉素。甲硝唑是一种对厌氧杆菌高效而对乳酸杆菌活性低的抗生素,是治疗BV的首选药物[1]。从本组资料可见,治疗组早产及产褥感染发生率比未治疗组比较明显降低;胎膜早破及新生儿感染发生率也有很大的下降。故孕期BV的筛查治疗非常必要,孕中期妊娠比较稳定,生殖道感染检查、治疗在孕中期实行,争取达到治愈,以免造成感染所致早产、胎膜早破、产褥感染及新生儿疾病,以提高围生期质量。

  【参考文献】

  [1]BEREK J S.段涛(主译).NOVAK 妇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06.

  [2]乐杰.妇产科学[J].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87288.

  [3]郑建华.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7(12):717.

  [4]刘健,贾琳钰.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15(5):28772878.

  [5]吴慧英.细菌性阴道病致胎膜早破的临床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3,11(2):3435.

  [6]尹玉竹,李小毛,李国梁,等.细菌性阴道病和早产者宫颈分泌物IL1β、IL6含量变化的相关性[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6):361362.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