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妇产科学》

宫内节育器超声定位的临床应用评价

发表时间:2009-09-11  浏览次数:431次

  作者:刘淑惠 王锦    作者单位:710100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医院B超室

  【摘要】  目的:探讨B型超声技术在宫内节育器(IUD)定位的临床应用评价。方法:2001年12月~2006年1月经B超诊断IUD位置37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临床-超声显像之间的关系。结果:B超诊断出IUD370例,各类异常273例,占总数的73%。结论:B型超声是目前定位IUD快捷、安全的方法之一,可为临床提供有用的辅助支持。

  【关键词】  宫内节育器 超声 应用

  资料和方法

    我院B超室2001年1月~2006年1月共诊断出佩带IUD者370例,年龄21~63岁,带环时间1~24年。

    方法:应用AIOKA SSO-260型线阵式超声显象仪、探头频率3.5MHz,检查前要求患者膀胱中度充盈,平卧位,纵、横切子宫,观察子宫位置,倾屈度、仔细观察节育器在宫内的位置,与宫内宫外异常回声的毗邻关系,并进行记录和拍照。

    结  果

    共检出IUD370例,其中IUD伴子宫肌瘤、肌腺病93例,伴卵巢囊肿49例,伴卵巢良、恶性肿瘤32例,伴盆腔炎性包块17例,伴宫外孕36例,带器妊娠21例,节育器肌壁嵌顿2例,伴子宫肥大10例;轻度下移(指节育器在子宫内口以上者)23例,中度下移(指节育器在子宫内口处者)9例,重度下移(指节育器在子宫内口以下者)3例;无合并症之IUD97例。为便于分析,将观察到的节育器者,归纳为IUD位置正常组与位置异常组。

    IUD位置正常组:除绝大多数正常前位、中位、后位子宫、节育器在宫腔内正常位置外(正常位置指节育器在宫腔内位置适中,其上缘距宫底浆膜层距离为1~2cm),发现极度后屈子宫伴IUD3例;绝经10年子宫萎缩伴IUD3例;双子宫一侧节育器,一侧早孕3例;双子宫双节育器1例;IUD合并宫外孕33例(均经手术证实);多发性子宫肌瘤伴IUD位置正常3例;IUD伴宫颈肌瘤1例;节育器伴宫颈癌1例;IUD伴卵巢囊肿49例;IUD伴卵巢畸胎瘤27例。以上病例IUD位置均正常,其声像图特点因超声束通过IUD的角度和范围不同而不同。当声束与节育器(主要指本地区应用最多的不锈钢单环)平面平行时,节育器呈圆环形,直径18~22mm;当声束与节育器平面成任一角度时,显示为两个彗星状声影,距离18~22mm;当声束通过节育器的半周时,呈线条状或浅弧形强光带,长度18~22mm;此外尚检出宫内“T”形节育器2例;宫内翼形节育器1例,均呈长条状强光带回声[1]。

    IUD位置异常组:正常盆腔而IUD轻度下移者23例,占无合并症之17%;中度下移9例,占6.8%;重度下移3例,占2.2%。子宫肌瘤(包括肌腺症)伴IUD移位90例,均显示节育器被挤向前、后、左右、上、下等处(其中34例经手术证实);子宫黏膜下肌瘤入宫颈管伴IUD重度下移1例;IUD下移伴宫外孕3例;宫内双器,一器正常,一器下移1例;正常子宫部分性节育器肌层嵌顿1例(节育器上缘与宫底部浆膜层距离为4mm);宫内早孕伴节育器嵌顿于子宫前壁内1例(其节育器平行光带强回声与子宫前壁浆膜层距离约5mm);IUD伴盆腔脓肿1例;带器妊娠25例(其中IUD伴过期流产9例),带器妊娠时间38~280天,带器妊娠均与IUD不同程度下移或肌层嵌顿有关。IUD合并宫内早孕10例,合并中晚期妊娠6例[1例中期妊娠,节育器贴于子宫前壁,5例晚期妊娠节育器均在先露(胎头)附近,在胎头与宫壁之间成1条粗光带回声]。

    讨  论

    超声探测定位宫内节育器,可以进一步了解IUD与子宫的确切关系,显示其在宫腔内位置是否正常,是否出现节育器下移、脱落、肌层嵌顿等,更为安全、无不良反应,且可多次进行复查。

    通过本组370例观察,超声定位节育器可以协助诊断子宫畸形、子宫肌瘤和盆腔包块。在盆腔有大的肿瘤、炎性包块或腹腔内出血充满凝血块等盆腔结构回声复杂的情况下,如果子宫内有1枚节育器就可帮助我们寻找子宫,确定关系,并结合病史和妇科检查,进一步提高诊断符合率。因此IUD又为B超进一步诊断妇产科疾病起到了参照物的作用,是妇产科超声诊断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观察内容。

    应定期B超检查IUD,一旦发现IUD低位置、下移或已合并妊娠,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包括取环、人流并重新放置合适的节育器,以提高IUD的避孕效果。注意上环前须行妇科检查,掌握适应证,减少并发症,提高IUD的避孕效果[2]。      行B超检查还有助于IUD的鉴别诊断。

【参考文献】1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2003:1308-1311.

2 王泽华,程丽坤,孙丽君.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66-270.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