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心血管病学》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心率变异及颈动脉弹性功

发表时间:2012-01-31  浏览次数:420次

  作者:许伟,徐伯平  作者单位:210029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科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心率变异、颈动脉弹性功能的相关性。 方法 我科2005~2006年老年高血压患者56例,用动态血压观察血压昼夜节律,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夜间平均收缩压(nMSP)与白天平均收缩压(dMSP)比值]分组, nMSP/dMSP≥100%为反杓型组,nMSP/dMSP≤90%为杓型组,90%

  【关键词】 高血压,血压昼夜节律,心率变异; 颈动脉弹性; 老年人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 of daynight rhythm of blood pressure with heart rate variability and carotid artery elasticit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Methods Fiftysix hospitalized cases from 2005 to 2006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reversedipping group(nMSP/dMSP≥100%),nondipping group(90%

  【Key words】 hypertension; daynight rhythm of blood pressure; heart rate variability; carotid artery elasticity; aged

  在影响老年人健康和长寿的主要疾病如脑血管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中,高血压是上述疾病的一个重要背景或危险因素。目前认为,判断高血压病情的预后不能仅仅单纯依据偶测血压的高低,大量研究证明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比诊所偶测血压更大程度上与高血压引起的靶器官损害相关[1],众多ABPM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改变与心、脑、肾及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为探讨老年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自主神经功能、颈动脉弹性功能的相关性,本研究对我科收治的5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5~2006年我科住院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56例,其中男45例,女11例,年龄64~88岁,平均(76.73±1.39)岁,均符合WHO/ISH(1999)高血压诊断标准[2],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房颤、糖尿病、严重肺、肝、肾及甲状腺疾病者。同步进行ABPM、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DCG)及颈部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参照张维忠等[3]提出的夜间血压下降率为标准,根据夜间平均收缩压(nMSP)与白天平均收缩压(dMSP)比值将患者分为3组,nMSP/dMSP≥100%为反杓型组(17例); nMSP/dMSP<100%者再分为2组, nMSP 较dMSP 下降≥10%,(dMSP-nMSP)/dMSP×100% ≥10%,nMSP/dMSP≤90%,为正常血压昼夜节律,即杓型组(16例);nMSP 较dMSP 下降<10%,0<(dMSP-nMSP)/dMSP×100% <10%,即90%0.05 )。

  1.2 方法

  1.2.1 ABPM使用美国太空实验室(space lab)生产的902171B型全自动无创袖带式血压监测仪。定昼时间为6:00~21:59,夜时间为22:00~5:59,间隔20 min,总记录时间≥24 h,有效测量次数占总测量次数的80%以上为有效数据。记录信息资料输入微机,读取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与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与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与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

  1.2.2 DCG采用美国通用公司的动态分析系统SEER MC,在DCG检查常规分析之后进行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排除DCG检查时基本心率为非窦性心率和由于早搏及干扰等使合格心率数<85%及记录时间<22 h者。时域分析指标:24 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 ),每5 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 每5 min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均值(ASD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频域分析用快速傅立叶转换方法获得,记录低频和高频比率(LF/HF)。

  1.2.3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惠普 SONOS 5500型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探头频率为7.5 MHz。患者静息状态下取平卧头部后仰位,充分暴露颈部,头转向检查对侧。分别检查左右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起始段及椎动脉阻力指数(RI)。

  1.2.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各参数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患者心率变异的比较 心率变异频域指标LF/HF随着nMSP/dMSP比值升高而下降,3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而时域各指标3组间差异不显著。见表1。

  表1 3组心率变异的比较(略)

  注:与非杓型组比较,*P<0.05; 与杓型组比较,△△P<0.01

  2.2 3组颈部动脉RI的比较 各组颈部动脉RI随nMSP/dMSP比值升高而呈现增加趋势,其中右侧颈总动脉RI在杓型组与反杓型组以及杓型组与非杓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左侧椎动脉RI在杓型组与反杓型组以及非杓型组与反杓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右侧椎动脉RI在杓型组与反杓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EH发病的本质特征是机体内维持血压的内环境平衡受到破坏,其主要原因之一是通过压力反射控制的自主神经系统(ANS)功能严重失调。心率变异率(HRV)分析是目前公认的评价心血管ANS功能的方法。虽然EH与HRV的关系尚无统一的肯定意义,但大多研究已经肯定了ANS功能失调在EH的初始、维持、发展以及靶器官损伤中的作用[1]。本研究中,在相同年龄范围内,随着nMSP/dMSP增高,即血压昼夜节律的消失,心率变异频域指标LF/HF呈下降趋势,且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表明随夜间血压升高,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张力失衡有加重趋势,这与李昉等[4]的报道相一致。

  表2 3组颈部动脉RI的比较(略)

  注:与杓型组比较,*P<0.05;与非杓型组比较,△P<0.05

  EH患者由于管壁切力变化,引发内皮功能失调,结构和功能改变,同时在血管活性物质作用下管壁发生重塑,管壁弹性减退。在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中,动脉增厚及弹性减退是AS的亚临床表现[5]。颈动脉是全身中型动脉的窗口,是粥样硬化最易累及的血管之一, 其粥样硬化程度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脑动脉及外周动脉硬化的程度[6]。本研究中反映血管弹性的指标颈部动脉RI随着nMSP/dMSP比值升高而呈现增加趋势,其中杓型组与反杓型组、杓型组与非杓型组及反杓型组与非杓型组的部分颈部动脉RI有显著相关性,提示夜间血压持续升高影响了血管弹性,加速了AS进程。郑曼如等[7]选取老年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为指标进行比较,也表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程度明显相关,异常的血压昼夜节律提示可能存在更严重的靶器官损害。

  尽管本研究还存在样本数量较小、性别分布以男性为主等局限性,加之某些指标本身分布比较离散,均可能会影响结果,但通过本研究笔者认为,在临床工作中,良好的血压治疗不仅是降低血压本身,还应该恢复血压的昼夜节律,改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延缓高血压靶器官损伤。

  【参考文献】

  [1] 刘力生.高血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60795.

  [2] 林金秀,吴可贵.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高血压治疗指南[J].高血压杂志,1999,7(2):97100.

  [3] 张维忠,施海明,王瑞冬,等.动态血压参数正常参照值协作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5,23(5):325.

  [4] 李昉,王日胜,郭伴东,等.血压昼夜节律对心率变异、亚临床颈动脉硬化的影响[J].北京医学,2006,28(11):687688.

  [5] Boutouyrie P,Bussy C,Tropeano AI,et al.Local pulse pressure and regression of arterial wall hypertrophy during Longterm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J].Circulation,2000,101(22):26012606.

  [6] 汪德闲, 欧阳福珍, 毕艳.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分析[J].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0,8(2):8486.

  [7] 郑曼如,黄为明,刘丰,等.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对颈总动脉IMT的影响[J].实用老年医学,2006,20(5):344345.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