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分娩期孕产妇及其丈夫心理健康水平调查
发表时间:2009-06-23 浏览次数:688次
作者:向瑞萍,吴冬梅,鲁益萍
作者单位:遵义医院妇产科(贵州 遵义,563002) 【摘要】 目的 了解住院孕产妇及其丈夫的心理状态,为有针对性地实施身心护理及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SCL90自评量表对孕产妇及其丈夫进行调查。结果 孕产妇及其丈夫的各类心理症状因子分高于国内常模(均P<0.01)。其中各因子均分比较,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症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孕产妇及其丈夫均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但丈夫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症状上较妻子轻。 提示护理工作中既要关心孕产妇,也要关心其丈夫的心理问题,同时充分发挥丈夫对妻子的情感支持。
【关键词】 孕产妇 丈夫 心理状态 数据收集
妊娠是女性生命发展过程中的独特事件,也是家庭生活的转折点。随着临产的到来,不仅对孕妇心理产生影响,对丈夫及家庭也是一个强烈的压力源。在传统的社会文化中,丈夫在分娩过程中的反应常被忽略。笔者对30名我院2005年9~10月住院分娩的孕产妇及其丈夫进行心理健康水平调查,旨在为护理人员有针对性地实施身心护理及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30名孕产妇年龄21~32岁,平均25.27岁。孕37~41周,均为初产妇;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7名,高中15名,初中8名。丈夫年龄23~36岁,平均27.51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1名,高中9名,初中10名。家庭关系:良好45名,一般15名。住院陪伴:选择丈夫35名,助产士10名,家庭其他成员15名。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采取症状自评量表(SCL90)[1],入院时在病区采用访谈的形式,向孕产妇及其丈夫解释量表中各项内容及填表要求后,让调查对象独立填写。共发放60份,收回有效问卷60份,有效率100%。
1.2.2 统计学方法:用Foxpro软件建立数据库文件,应用POM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t检验。
2 结果
30名孕产妇及其丈夫SCL90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见表1。表1 30名孕产妇及其丈夫SCL90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
3 讨论
3.1 孕产妇及其丈夫的心理状况分析
3.1.1 孕产妇的心理状况:本研究结果显示,孕产妇SCL90各因子分与健康成人比较,其各因子分显著高于健康成人(均P<0.01)。提示孕产妇在住院分娩期间有显著的心理健康问题,与范玲等[2]研究一致。妊娠本身对孕妇来说是一种较为重大的生活事件,会使孕妇产生压力,影响孕妇的身心健康。在住院分娩期间,孕妇担心胎儿能否安全,害怕疼痛等均成为孕妇的心理压力源[3],亦会加重孕妇的心理负担,严重影响孕妇的健康,甚至影响分娩方式的选择。
3.1.2 孕产妇丈夫的心理状况:对于孕产妇的丈夫,因妻子的怀孕分娩,同样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由于传统的思想,往往忽略准父亲的心理状态。表1结果显示,孕产妇的丈夫SCL90各因子分与健康成人比较,其各因子分亦显著高于健康成人(均P<0.01)。这可能与担心妻子分娩安全、疼痛,对分娩知识所知甚少等有关。新成员的增加对家庭角色的改变也可能影响准父亲的心理健康状态。
3.1.3 孕产妇及其丈夫心理状况差别:本次调查还提示,孕产妇与其丈夫SCL90评分比较,丈夫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的程度上轻于孕妇(均P<0.05);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精神病性与孕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①躯体症状。孕妇在躯体化方面,表现在头痛、头晕,胸痛、腰痛,恶心或胃部不适,发冷或发热,身体发麻或刺痛,感到身体某一部分软弱无力等。这可能与性别差异有关,女性更注重身体症状,尤其分娩时躯体症状更强烈,而丈夫不经历分娩阵痛,体会较少,以致表现出的身体症状较孕产妇轻。 ②抑郁症状。孕产妇较其丈夫有更严重的抑郁症状,表现为对生活的兴趣减弱,记忆力减退,体力下降;常常责怪自己,过分担忧;经常感到孤独,做任何事情都力不从心等。这可能与孕产妇的处世方法,情绪控制,家庭关系,对分娩心理准备不充分和孕期激素变化有关。③焦虑症状。孕产妇焦虑症状较丈夫严重。表现为精神过度紧张,心中不踏实,无缘无故地突然感到害怕等。可能与性别,文化程度,对环境陌生,担心分娩不顺利,为胎儿性别烦恼,害怕手术,担心胎儿安全,担心产后母婴无人照顾,担心经济费用等有关。④恐怖症状。孕产妇恐怖症状较丈夫强烈。表现为害怕,不愿独处等,这与性别及传统文化教育有关。由于分娩的阵痛和对分娩的未知,独自承担分娩过程,环境陌生,害怕手术等,因而恐怖症状较重。
3.2 对策
3.2.1 加强心理保健,提高认知水平:妊娠妇女由于对妊娠分娩的有关知识了解不够,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因此产生紧张、焦虑、恐惧情绪。其丈夫同样存在这些不良情绪,但在程度上较孕产妇轻。轻度的紧张、焦虑能提高人的应激能力,因而在向孕产妇及丈夫提供孕产期保健知识时,丈夫更容易接受。可充分发挥丈夫的认知能力,使丈夫全身心投入到整个分娩过程中,以减轻孕产妇的心理负担。因而在健康教育中,让丈夫积极参与是非常重要的。
3.2.2 改变产时服务模式,提高护士对分娩期孕产妇及其丈夫心理状态的认识:住院分娩期妇女有部分压力来源于医务人员的态度。因此,医务人员应用友善、亲切、温和的语言,对孕产妇表示更多的关心。在此,护士应同时关注其丈夫的心理问题。虽然,丈夫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精神病性方面与孕产妇无显著差异,但也有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等症状,表现为自卑感,心神不安,在人际交往中自我意识的消极期待,容易烦躁和激动等。护士应提醒丈夫注意情绪对孕产妇的影响,给予孕产妇信心,使妻子在分娩时得到更好的情感支持,以增加其心理舒适性[4],利于分娩。此样本虽然在陪伴需求中选择护士的不多,但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可给予孕产妇更良好的心理支持和护理,提倡导乐分娩[5]。
【参考文献】 [1]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98:318.
[2] 范玲,黄醒华.对孕产妇的心理评估与干预[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1,4(3):185186.
[3] 潘颖丽,王沌娟,胡敏.孕妇心理压力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3,18(12):891893.
[4] 袁秀珍,曹桂萍,邬燕苹.孕产妇住院分娩期心理舒适需求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3,18(10):755756.
[5] 马伟娜.临床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与应对方式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3,18(7):53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