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妇产科学》

子宫颈原位癌136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09-06-23  浏览次数:550次

作者:谢翠玲

作者单位:山东省嘉祥县人民医院,山东 嘉祥 272400

  【关键词】  子宫颈 癌 临床分析

  近年来,临床上子宫颈原位癌的发现日益增多。本文着重探讨原位癌的诊断及治疗问题,以期提高治愈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1996年至2006年,对门诊30岁以上的已婚妇女,常规做阴道细胞学检查,涂片64 500张,经病理证实为原位癌158例,资料完整的136例。发病年龄:30~50岁,平均44岁。

  1.2  临床表现

  136例中,宫颈糜烂115例,占85%,其余21例(15%)无任何症状及体征,说明细胞学检查是发现原位癌的重要方法。

  1.3  阴道细胞学分级与病理分类

  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以细胞学Ⅳ、Ⅴ级涂片与病理分类的符合率最高。有人指出,Ⅲ级涂片无临床意义,须反复涂片确诊[1]。另有6例Ⅰ、Ⅱ级涂片为假阴性,后因其他疾病切除子宫,病理检查发现为原位癌,假阴性率4.4%。表1  136例细胞学分级与病理学分类(略)

  1.4  细胞学发现异常至最后确诊的过程

  本文大部分病例在细胞学初步诊断后,一次活检即被确诊而行手术。尚有25%的患者经多次涂片及活检而确诊,有的长达10余年或宫颈锥切连续切片1 000余张才确诊,这说明对细胞学可疑者,不可因病理报告为非癌而放弃随诊。确诊后应立即手术,但本文中部分病例因无自觉症状,对此病缺乏认识,拒绝及时手术。其中,6例于确诊后4年、2例于确诊后10年才施行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仍为原位癌,提示原位癌有较长的稳定期。

  1.5  治疗方法

  行子宫及附件全切除术120例,其中,16例做次根治术。

  2  结果

  共随访130例,失访6例,随访率为95.6%。125例健在。3例复发,其中2例术后7年复发均为原位癌,1例术后3年复发为鳞癌,复发部位均在阴道断端。2例均无自觉症状,仅在随访时发现,这说明原位癌术后也要定期随访,而且非常重要。对复发病例采用5-FU软膏阴道局部涂抹,鳞癌者曾给阴道上镭。迄今已观察4年以上,3例均存活,病情无明显发展。见表2。表2  130例随访结果(略)

  3  讨论         自1932年Brodes命名子宫颈原位癌以来,其发病率高、检出率高、治愈率高,故早期发现及预防极为重要。

  3.1  细胞学假阴性的原因及处理

  据统计,原位癌细胞学诊断准确率均在90%以上,但假阴性率也高达7%~20%,本文为4.4%。假阴性易造成漏诊,一般假阴性有下列原因:

  3.1.1  表层细胞角化较好者,因细胞分化好,胞浆丰富,易漏诊。应特别注意细胞核的变化,当发现核异质细胞时,应注意找癌细胞,因1/3的核异质细胞常与癌细胞并存。如各层细胞都有核异质,即疑有原位癌存在,应及时作活检确诊。在排除炎症干扰后,应特别强调核异质的恶性趋势。

  3.1.2  原位癌孤立病灶少,而累及腺体者较多,已为国内外多数文献所证实。早期癌肿常起始于子宫颈鳞、柱状上皮交界处,该处腺体较多,癌细胞可沿腺管开口向腺腔内蔓延,故宫颈表面面积小,脱落细胞少,涂片中不易被发现。因此,一次涂片阴性,不能排除癌的存在。可疑者应多次涂片,一般应每半年或一年涂片一次。本文经4次以上涂片或活检即证实为癌13例。

  3.1.3  细胞来源

  Richart认为,宫颈表面刮片及颈管吸片、刮片,三者同时检查准确率最高[2]。据统计,原位癌发生在鳞、柱状上皮交界点的柱状上皮侧者占84.6%[3],此点随妇女年龄的增长逐渐向颈管内退缩,青年妇女在宫颈外口稍向内约0.3cm处,老年妇女特别是绝经后妇女,内移至宫颈外口内0.8~1cm处,故对年龄较大的妇女必须做颈管内检查。细致的检查可使假阴性降至最低限度。

3.1.4  涂片及制片技术

  涂片应强调24h内无阴道操作。木制刮片较棉棒阳性率高,两者检出率之比为100:71.4。涂片涂抹幅度要大,对老年妇女要用细棉棒以生理盐水湿润后,在宫颈管内旋转一周,一次均匀涂于玻片上。如并发有炎症,应先治疗炎症再予以涂片。制片时应做到及时固定,以免细胞干僵变形影响诊断。尽管细胞学检查是诊断早期癌的重要方法,但应注意排除干扰,才能提高正确诊断率。

  3.2  活组织检查诊断原位癌

  细胞学诊断仅为初步筛选,最后确诊仍靠活组织检查,检查时应注意下列各点:

  3.2.1  检查时间

  对连续两次涂片均为Ⅲ级者,在认真排除炎症后,应做活检,Ⅳ级及Ⅴ级涂片应立即做活检。除明显看到肿瘤及接触性出血者外,均应先做涂片,不应盲目活检。因取活检后组织即发生炎症、出血等变化,不利于细胞学诊断。

  3.2.2  活检的种类及方法

  宫颈组织较硬,宜用尖锐锋利的活检钳夹取组织,以免反复压挤破坏组织,增加诊断困难。因原位癌病灶小,单点活检很难取中。多点活检系指在宫颈4处以上夹取组织。我院多在schiller试验配合下取活组织,该试验利用癌细胞含糖原少、不易与碘液结合而呈白色,作为可疑区。也可在阴道镜配合下,选择可疑点。竹内等认为,用这种方法可使原位癌的诊断率达到98.8%。取下的组织需记录部位,以便所取组织为阴性时,改点再取。阴道镜配合取材虽为多数学者推崇,但在实际应用中也有一定的限度,因原位癌灶小,且部位在颈管内,阴道镜较难看到也难取中。子宫颈锥形切除,连续切片,无疑是病理学诊断最可靠的方法,但目前早期癌发现日益增多,为避免患者遭受一次痛苦,已较少采用,仅对细胞学持续阳性,而活检又反复为阴性者才采用。此外,采取活检的部位与能否切中癌组织关系很大。原位癌在病理上有以下疑点:

  3.2.2.1  病灶少

  Tkluchi的测量病灶多在0.14~0.36mm2之间,因此与取材的准确性有密切关系。

  3.2.2.2  癌组织分布广泛

  原位癌病灶可有2~11个点之多,故应在较多可疑点取活组织。

  3.3.2.3  颈管深

  故可行颈管刮物送检。

  3.2.2.4  癌组织分化不一致

  不同部位分化程度不同,甚至同一切片的不同视野,其分化程度也不同。据竹内统计,阴道镜下取活检,原位癌的一次取中率为77.9%,本文用多点活检一次取中率为75%,有25%病例经两次以上活检才确诊。

  3.3.1  冷冻治疗失败率高,仅适用于病变在表面、青年妇女或希望保留生育能力且能随诊者。多数文献认为,单纯冷冻疗法远期效果不好。

  3.3.2  锥切治疗

  据Josey观察,在锥切后再切除子宫者,尚有56%有异形上皮残存[3]。因此,本法适用情况与冷冻治疗相同。

  3.3.3  子宫切除

  是治疗原位癌最常用的方法,根据观察,此法值得讨论。本文120例子宫切除后有3例复发,复发部位均在阴道断端。近年来,逐渐注意到高危原位癌的累及范围问题,认为多腺体、多中心癌变,特别是阴道上段,为最易受波及的部位。此种所谓高危原位癌,进行单纯子宫切除显然是欠妥的。本文复发的3例,因术前检查不够,术后又缺乏连续随诊,究竟为手术残留还是复发,尚难定论。因此,对原位癌采取次根治术(宫旁、阴道各切除2cm)较妥。本文16例采取次根治术者均无后患,因病例数太少尚不能定论。

  3.4  原位癌的随诊

  术后随诊非常重要,据Kolstad等对1 121例原位癌5~25年长期随访发现,在原位癌治疗后多年又复发及发展为浸润癌的现象[4]。1 121例中795例仅做锥切,其中19例复发,5例发展为浸润癌。本文120例子宫切除,3例复发,其中一例发展为浸润癌。复发时间3~9年,说明长期随诊的重要性。过去认为,原位癌切除子宫可百分之百治愈,这种想法是不妥当的,但原位癌预后远较浸润癌为好,复发及发展的病例仅占少数,而且可用放疗或化疗进一步治疗,不可与其他癌复发的严重恶果相提并论。

【参考文献】    [1]Graham RM.The cytologic Diagnhosis of cancer[M].3thed.Saunders Philadelphia,1972:397.

  [2]Richart RM:Evaluation of the true false negative rate in cytology[J].Am J obstet Gynecol, 1964,89:723.

  [3]Josey WE.Progression of intraepithelial car cinoma of invasive carcinoma following conization[J],Am college obstet Gynecol, 1964,23:256.

  [4]Kolstad P,Klemv.Long-term fo llowup of 1121 cases of carcinoma in situ[J].Obstat Gynecol, 1975,48(2):125.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