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原体性盆腔炎
发表时间:2009-06-23 浏览次数:486次
作者:王燕蒲 作者单位:贵阳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贵州 凯里 556000 【关键词】 性传播疾病 支原体慢性盆腔炎 大环内酯类药物 中药 理疗
引起女性生殖道感染的致病支原体,主要有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和生殖支原体(MG),它们的感染属于性传播疾病的范畴。
慢性支原体性盆腔炎是由于急性发病期,未及时、正确、规范的用药引起的。一般是由子宫颈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导致盆腔炎,临床表现为输卵管充血、水肿、渗出、积水,盆腔囊性肿块及盆腔粘连等。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对象为2002年1月~2005年12月来我院就医的27例患者,其主要表现为白带多、黄、脓性,有异味,外阴瘙痒,肛门坠胀,下腹隐痛,月经淋漓不尽等。其中年龄最大的48岁,最小的19岁,平均为33.5岁。
1.2 诊断
1.2.1 临床表现:①宫颈炎:检查时可见局部充血,水肿、靡烂、宫颈管流出大量脓性分泌物,急性发作时常有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红肿等症状;②子宫内膜炎:表现为下腹痛、发热,月经过多或不规则出血,腰部酸胀,子宫压痛明显或肿胀增大;③输卵管炎及盆腔炎:患者下腹胀痛,检查时子宫及双侧附件呈明显触痛、增厚,还可伴有性交痛。
1.2.2 实验室检查:①美国布氏镜一滴血检测系统标本涂片直接镜检。②血清抗体滴定度呈4倍以上增长者为阳性。
1.2.3 超声提示盆腔附件增大,积水或有肿块。
1.3 治疗:临床上对有症状的支原体感染,实验室检出支原体或血清抗体滴定度呈4倍以上增长者,应给予治疗[1]。对诊断有慢性支原体感染的盆腔炎患者,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1.3.1 西药治疗:由于支原体无细胞壁,故对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不敏感,对影响支原体胞浆蛋白合成的大环内酯类敏感[2]。因此我们首选用药为:多西环素、红霉素、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等。具体方法为:多西环素100mgBid×7~10d,或红霉素500mgQid×7d或阿奇霉素1.0g qd×3~5d或输液治疗:10%GS500ml+红霉素0.75g ivgtt;左氧氟沙星200ml ivgtt qd×7d,配以阿奇霉素口服。或阿奇霉素250ml(0.25g)ivgtt配以左氧氟沙星200ml ivgtt qd×5~7d。局部治疗1/5 000P-P水阴道冲洗,阴道外用甲硝唑0.4gqd×7~10d。患者的性伴侣也应给予相同的治疗。由于支原体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有日渐增加的趋势,建议行支原体培养的同时行药敏试验。
1.3.2 中药药包外敷:处方为桃仁、红花、川芎、干姜、桂枝、肉桂、炒肉豆冠、丹皮各30g,装入布袋中,在锅中蒸煮40min,趁热敷于下腹部,以不烫伤皮肤为度,每日1~2次,每次40min左右。配以理疗照射药包,使药包保持一定的热度,更为理想。
1.4 疗效判定:治愈:症状消失,妇科检查未见异常,宫颈分泌物支原体培养阴性。有效:症状缓解或消失,妇科检查白带减少,阴道壁或宫颈充血减轻或消失,若有包块则包块缩小或消失,宫颈分泌物支原体培养阴性。好转:症状减轻,妇科检查包块缩小,但宫颈分泌物支原体培养仍阳性。无效:症状及妇科检查均同于治疗前,宫颈分泌物支原体培养阳性。
1.5 结果:27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25例患者宫颈分泌物涂片检查连续3次为阴性。2例报告仍有少许支原体,经加强治疗1周后复查,支原体为阴性。B超检查,包块明显减小或消失。
2 讨论
支原体是一类最小的原核型微生物,由含蛋白、脂质和胆固醇的细胞膜包围,不能合成细胞壁的前体而无细胞壁。在女性生殖道中以人型支原体(MH)和解脲支原体(UU)最为常见,MH感染多引起阴道炎、宫颈炎和附件炎,而UU则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致病性主要取决于其对泌尿生殖道黏膜柱状上皮的吸附。感染途径主要是通过性交直接传播,其次是通过接触污染病原体的衣物、毛巾、床单、浴盆、公共浴具等物品,此外还有医源性传播,即通过消毒不彻底的检查器械传播。
由于支原体无细胞壁,故对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不敏感。目前,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治疗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因为其能破坏支原体胞浆的合成,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阴道外用药使阴道内环境改变,对治疗支原体感染有协同作用,并能防止二重感染。采用温经活血的中药外用,取祖国医学热因热用,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原理,从现代医学考虑可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利于对抗生素的吸收,增强疗效。
【参考文献】 [1]顾美皎,主编.临床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04~826.
[2]王光超,主编.皮肤病及性病学[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367~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