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角子宫妊娠破裂继发性腹腔妊娠1例报告
发表时间:2009-06-23 浏览次数:530次
作者:赵红,董丽莉 作者单位:敦化市医院,吉林 敦化 133700
【关键词】 残角子宫妊娠;继发性腹腔妊娠;早期诊断及处理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23岁,因停经40周,胎动消失6d,于2006年5月23日入院。该患者以往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5年8月16日,整个孕期顺利,胎动未出现异常。入院前5d无明显诱因出现胎动消失,伴阵发性腹痛、心悸、并出现发热(具体体温不详),到当地医院就诊考虑“死胎、贫血”,给予支持对症治疗3d,病情无缓解,且症状逐渐加重,遂转入我科。查体:体温37.8℃,脉搏10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75/59mmHg,重度贫血貌,精神萎糜,口腔黏膜无出血,心率100次/min,律整,双肺呼吸音清,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子宫轮廓触不清,外型呈孕足月腹型,胎方位未触清,未闻及胎心音,未触及胎动,内诊宫口未开,阴道内未见异常分泌物。血常规:白细胞1.6×10s/L,红细胞1.8×1012/L,血红蛋白5.2g/L。B超:单胎孕足月,胎方位LOA,体重约3 600g,羊水平段50cm,胎盘三级,胎心消失,因患者病情较重,腹膜炎体征明显,故未积极处理产科,暂给予控制感染、抗休克、纠正贫血治疗。
观察治疗2d,病情无好转,请外科会诊,以腹膜炎收入外科并行剖腹探查。术中见一胎儿裸露于腹腔内,为一足月死女婴,断脐后将胎儿至腹腔内取出,探查:腹膜炎性增厚,大网膜明显增厚2~2.5cm,呈饼状包裹,沿脐带向下探查,见胎盘附着于左侧残角子宫的前壁偏下方,子宫较正常稍大,胎囊已由破口处部分伸向腹腔,与乙状结肠、后腹膜及大网粘连,术中诊断:左侧残角子宫妊娠破裂,继发性腹腔妊娠,合并腹膜炎。台上妇产科会诊,剥离胎囊与大网、乙状结肠、后腹膜粘连处,将胎盘、胎囊娩出切口外,切断圆韧带,于子宫角处将胎囊切除,保留左侧附件,缩小切除的残角子宫粗糙面,将圆韧带覆盖其上,在左侧下腹引出两腔管做引流,术中顺利,生命体征平稳,失血约300ml,引出尿液300ml,术后积极抗感染,支持对症治疗,2周后痊愈出院。
2 讨论
残角子宫的发生在胚胎期,由体腔下部两侧的苗勒氏管的中段融合而成,自孕8周起,两侧苗勒氏管的两端合并逐渐向上发展,中间有隔,将子宫分成两个腔,自孕12周中隔消失,形成子宫腔的结基,自12周末子宫增长迅速,出生后子宫如成人小指腹大、细长。在子宫发育过程中,双侧苗勒氏管未并合,又有一侧苗勒氏管下段缺失,则形成一侧为残角子宫,此类患者两个子宫并不相通,两个子宫外侧各有一输卵管和卵巢。残角子宫无宫颈,残角子宫妊娠有二种说法:精子外游;受精卵外游。妊娠的临床表现:①有正常妊娠的早孕反应;②类似输卵管妊娠的破裂症状,因残角子宫肌层发育不良,异于妊娠早期发生子宫浆膜破裂,症状与输卵管妊娠破裂相似,查体残角子宫妊娠无漂浮感;③类似子宫角妊娠浆膜破裂症状,发生在妊娠中期而发生内出血,引起剧烈腹痛甚至发生休克,在开腹检查时才发现为残角子宫妊娠;④类似足月妊娠死胎的表现,残角子宫肌肉发育健全者,妊娠可达孕足月大小,并可发生宫缩、腹痛。
残角子宫在女性生殖器官发育中少见,故临床中残角子宫妊娠极易出现误诊,从而得不到积极准确的治疗。孕早、中期的残角子宫妊娠可经B超检查,发现宫旁包块有妊娠囊可协助诊断,经内诊查知包块与正常子宫的关系距离相互有无牵连等加以判定;孕足月大小的残角子宫妊娠,多因胎盘发育不良,功能低下发生死胎,仔细检查可发现于妊娠子宫的颈峡部一侧有附带的结节,似浆膜下肌瘤,应考虑到残角子宫妊娠,可以用探针探查,或做子宫卵管照影协助确诊。
残角子宫妊娠一经确诊,应积极采取措施,无论其孕期如何,均应行开腹探查术,孕早、中期者,不切开子宫取出胚胎或胎儿及其附属物,直接切除残角子宫,对于孕足月或孕过期的残角子宫妊娠,应先做剖宫取胎,然后按上述方法切除增大的残角子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