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心血管病学》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率震荡检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2-01-16  浏览次数:401次

  作者:段琳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芜市中医医院 心电图室,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窦性心率震荡(heartrate turbalance,HRT)现象特征及进展期(NQMI)和确定期(QMI)患者的预后。方法 43例进展期和41例确定期心肌梗死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计算窦性心率震荡的震荡的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比较2组间的差别。结果 进展期患者TO、TS值较确定期患者明显升高(P<0.05)。结论 进展期心肌梗死患者较确定期患者预后较好,窦性心率震荡可作为预后检测指标之一。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窦性心率震荡,进展期心肌梗死,确定期心肌梗死 预后

  本文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震荡的检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了解及探讨进展期及确定期患者的预后。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6年6月~2007年12月期间就诊的住院患者共84例,男62例,女22例。据2000年ESA/ACC提出的诊断标准,ST段抬高和病理性Q波的出现将其分为进展期(NQMI)43例和确定期(QMI)41例,经缺血性胸痛的病史,心电图的动态演变及心肌坏死标记物的动态演变标准中符合两条者确定心肌梗死成立。

  1.2 方法 窦性心率震荡的检测:采用BI公司DMS动态心电记录器记录患者24 h心电信息,应用软件分析系统并通过人机对话去除房颤“伪差”干扰,经分析系统自动检测出符合条件的室早(室早前2个和室早后20个搏动均为窦性心律),计算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To用室早代偿间期后的前2个窦性心率的RR间期的均值,减去室早联率间期前的2个窦性心率的RR间期的均值,两者之差再除以后者,计算公式为To=[(RR1+RR2)-(RR2’+RR1’)]/(RR2’+RR1’)×100%,RR1,RR2代表室早前的两个窦性心率RR间期值。RR1’/RR2’表室早前的两个窦性心率RR’间期值。Ts需首先测定室早后的前20个窦性心率的RR间期,并以RR间期为纵坐标,以RR间期的序号为横坐标,绘制RR间期值的分布图,再用任意连续5个序号的窦性心率的RR值计算并做出回归线,其中正相的最大斜率为TS的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0.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进展期心肌梗死较确定期心肌梗死To值降低,Ts值增高,差异有显著性(t值分别为3.035、3.424,P值均小于0.05)。

  3 讨论

  窦性心率震荡是近年提出的一项心电学新指标,是指一次伴有代偿间歇的室性早搏后出现的窦性心率先加速后减速的现象[1],窦性心率震荡现象的发生机制目前认为与室早后直接作用和反射性作用有关[2],是健康心脏对室早的正常反应。当患者心肌存在灌注减低,重构及坏死时,心肌感受器末端变形,受损,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功能受损可能造成压力反射弧的迟钝,使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减弱或消失[2]反映了自主神经及神经反射受损,使患者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导致死亡。

  近年来,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呈上升趋势,其研究发展也极为迅速。心电图出现的病理性Q波(QMI)和相邻两个导联出现ST段抬高(NQMI)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可靠指标[3]据其是否出现Q波将急性心肌梗死分为两期,即进展期和确定期[4]。本文通过对进展期和确定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对比分析可见稳定期心肌梗死患者较进展期患者To、Ts值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前者较后者降低,差异有显著性。这可能与进展期患者出现时间较短且存在血流灌注有关。而稳定期患者多在出现症状后6~12 h(平均9 h)出现Q波图形[3]坏死心肌数量多,迷走神经功能受损严重有关。可以预见稳定期心肌梗死患者较进展期患者预后较差。但具体阳性指标尚需进一步进行临床观察研究确定。因此心率震荡可以作为检测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一项独立指标,这一点与郭继鸿的观点一致。

  【参考文献】

  [1] Schmidt G,Malik M,Barthel P,et al.Heartrate turbulence after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s as a predictor of mortality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ormation[J].Lancet,1999,353(9162):13901396.

  [2] 郭继鸿.窦性心率震荡现象[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3,12(1):4954.

  [3] 林 荣.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进展[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7,16(3):161.

  [4] Wagner GS,Bahit MC,Criger D,et al.Moving toward a new definition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for the 21st century:status of the ESC/ACC consensus conference[J].J Electrocardiol,2000,2(3):5759.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