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测胎儿肠道发育及其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09-06-08 浏览次数:853次
作者:陈晓康, 吕国荣, 唐力
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附属第二医院超声科,泉州 362000
【关键词】 超声检查,产前; 胎儿; 消化系统畸形
虽然消化道畸形发病率不高,但出生后死亡率很高。早期诊断严重胎儿肠道畸形有助于及时终止妊娠,也有助于做好产前及分娩时必要的应急准备。笔者探讨二维超声在胎儿早期肠道畸形中的诊断价值。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07年5月常规超声检查的孕妇共10 737例,孕妇年龄(28.6±2.11)岁(20~41岁),孕龄(30±4)周(19+~41+周);第1胎9 165例,第2胎1 107例,第3胎411例。
1.2 方法
超声诊断仪(LOGIQ 200、400,美国GE公司;1700和5500型,日本ALOKA公司)探头频率为3.5 MHz。观察胎儿头、颈、胸、腹部、脊柱及四肢,重点观察胎儿胃泡、小肠、结肠和直肠,并测量其内径。对可疑病例进行产后随访,对于严重消化道畸形进行产后随访复查或引产尸检证实。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5.01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1.3 结果
不同孕周的胎儿小肠、结肠和直肠的内径见表1。表1 不同孕周正常胎儿肠道直径、显示率(略)
根据表1标准,28例追踪随访0.5~1年,17例肠道畸形(0.16%):1例小肠广泛扩张,直径约1.1 cm,似“蜂窝状”为小肠闭锁(0.009%);2例胃泡足侧小肠局限性扩张,出现异常蠕动波,内径0.7~2.2 cm,部分肠管飘浮于羊水中,为腹裂疝并小肠嵌顿(0.018%);1例小肠广泛扩张似蜂窝状及结肠部分扩张,为结肠闭锁(0.009%,图1);1例小肠、结肠广泛扩张,盆腔下部显示出“V”或“U”形增宽的乙状结肠,直径约3.3 cm,为肛门闭锁(0.009%,图2);12例“双泡征”,为十二指肠闭锁(0.11%);以上病例中12例合并羊水过多,5例羊水正常。11例肠管扩张,小肠直径>0.7 cm,结肠直径>1.8 cm,部分病例可见结肠回声增强呈强回声,但未出现异常蠕动波,为生理性单纯的肠管扩张,随访或产后复查肠管扩张消失。
2 讨 论
二维超声对妊娠早期的胎儿肠道不易显示,先前研究胃泡显示时间较肠道早,经腹部超声其显示时间最早为15周[1]。本研究表明,肠道多数可在孕20周左右显示,超声可以鉴别小肠和结肠回声,并且随着孕周的增加两者的鉴别变得更容易,个别需要到24周后才可显示。笔者认为,可能是孕24+周前的胎儿因肠道内容物少、肠道处于塌陷状态、管壁结构不清晰,不易区分小肠、结肠和直肠结构。文献报道在16 438例中有20例产前超声诊断为肠道畸形(0.12%),均于孕34周后得到诊断[2]。有研究报道,在7 236例胎儿中有27例产后证实为肠道畸形(0.37%),其中23例于孕18~22周得到超声诊断[3]。本组病例中最早超声诊断为肠道畸形为25-周。
胎儿越近足月结肠横径也越宽,足月妊娠或过期妊娠时,少数胎儿结肠表现为强回声,尤其是晚孕后期羊水少的胎儿,结肠回声增粗、增强。笔者认为,这可能与胎儿结肠内水分被吸收、胎粪致密干结或与胎儿结肠内蛋白质、脂肪含量有关。这种强回声与染色体异常(如唐氏综合症)的肠道强回声不同,后者是一种近似于骨骼强度的回声,界清,边缘锐利[4]。
有文献报道,肠管扩张有可能是一过性的,故妊娠期间行超声检查不能满足于一次正常检查结果,而应在孕早、中、晚期分别行常规产前超声检查,对不能确诊的异常发现应动态跟踪观察。本研究中有11例胎儿出现肠管扩张,但肠管蠕动正常,未见频繁的逆蠕动,考虑为单纯的生理性肠管扩张,跟踪随访或出生后复查,未见肠管异常扩张。可能是妊娠晚期胎儿形成的胎粪在肠腔内堆积所致,出生后无排便障碍而恢复正常。提示肠道的观察有助于较早诊断出胎儿消化道畸形。消化道畸形中较常见为消化道闭锁:(1)胃泡呈“双泡征”时可考虑十二指肠闭锁,超声显示十二指肠扩张有助于更早时间发现十二指肠狭窄或闭锁[5]。(2)胃泡下方异常管状无回声,同时可见异常蠕动波则应注意查找羊水中有无肠管漂浮,有无腹壁裂疝并小肠嵌顿。(3)小肠广泛扩张呈蜂窝状,远端结肠、直肠因无内容物回声,结构显示不清而不易探见,可能为小肠梗阻。(4)盆腔下部显示出“V”或“U”形增宽的乙状结肠,并结肠扩张则考虑直肠肛门闭锁[6]。(5)部分结肠扩张呈管状,小肠扩张呈蜂窝状,直肠处于塌陷状态则多为结肠闭锁。小肠梗阻、肛门和结肠闭锁均出现肠蠕动明显增强,可清楚显示肠蠕动及逆蠕动。如果盆腔下部显示出“V”或“U”形增宽的乙状结肠但未发现肠管扩张,不能除外肛门闭锁可能,需进一步跟踪观察[5]。因此,应用超声观察胎儿胃泡、小肠、结肠、直肠应作为常规超声检查的主要观察项目。
【参考文献】 [1]陈晓康,吕国荣,刘彦英. 超声检测胎儿胃泡发育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5,21(3):443-445.
[2]孙丽滨,杨志伟,李艳萍,等. 二维超声诊断胎儿消化系统畸形的价值[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3,19(7):913-914.
[3]Stefos T,Plachouras N,Sotiriadis A,et al. Routine obstetrical ultrasound at 18-22 weeks:our experience on 7 236 fetuses[J]. J Matern Fetal Med, 1999,8(2):64-69.
[4]陈彦红,许春红,王小燕,等. 胎儿消化超声图像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3,4(11):877-879.
[5]吕国荣,姜立新,黄子扬. 胎儿超声心动图学[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3:125.
[6]李胜利. 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