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吸痰方法在小儿喘憋性肺炎中的比较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4-10-11 浏览次数:921次
小儿喘憋性肺炎主要是由于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这种疾病多发于2岁以内,尤以2~6个月婴儿多发[1]。这种疾病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诱因也较多,主要表现为咳嗽、喘憋及肺部明显喘鸣音等。因此,清除患儿呼吸道分泌物,解除小气道梗阻是关键问题,如何更有效的吸痰在治疗护理中显得尤为重要[2]。为了探讨两种吸痰方法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以便寻找一种更有效的小儿吸痰方法。对2011年l2月~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80例喘憋性肺炎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我院2011年l2月~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80例小儿喘憋性肺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47例,女33例,年龄6~20个月,平均12.4个月。将这些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试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患儿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进行治疗,试验组患儿采用深部吸痰法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由2人操作,助手站在患儿左侧,让患儿保持侧卧或平卧头偏向一侧,颈、肩部放一软枕,一手按住患儿头部,固定患者头部;另一护士站在患儿右侧,插入吸痰管,当达到患儿咽喉部时,助手用另手挤压气管,当患儿出现呛咳时,吸痰者迅速插入吸痰管,吸尽气道内分泌物。
1.3 临床判定标准:显效:患儿呼吸困难有所缓解,且痰鸣音明显减少。有效:患儿呼吸仍然很困难,但是存在轻度恶心、咳嗽。无效:患儿呼吸比较困难,痰鸣音无减少,甚至出现病情加重现象。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喘憋性肺炎患者资料进行分析,这些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试验组采用深部吸痰法,观察两组吸痰法的总有效率及临床治疗效果。见表1~2。对照组吸痰有效25例,无效15例;治疗组有效38 例,无效2例,患儿在治疗后SpO2检测结果两组患儿均有所好转,试验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更好,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喘憋性肺炎是小儿常见下呼吸道炎性疾病,多见于2岁以下儿童,其病因主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和鼻病毒。由于病变主要侵犯毛细支气管,使其黏膜充血、水肿炎性分泌物增多、平滑肌痉挛,气道狭窄。临床上出现喘憋、呼吸困难、低氧血症,严重者出现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目前对喘憋性肺炎的治疗以吸氧、镇静、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抑制炎性反应为主[3-4]。本次试验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试验组采用深部吸痰法进行治疗,试验结果表明,深部吸痰法治疗临床治疗效果较好,试验组患者有效率能够达到95%,而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仅为62.5%,且两组患者治疗前SpO2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pO2检测结果均有所改善。由此可以看出,深部吸痰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此外,在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治疗时,还要加强患儿的临床护理,其具体护理方法如下:患儿入院时,医护人员将我院及相关科室的情况向患儿家属简要介绍;患儿入院2~3 d后,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全身检查,并向家属宣传小儿喘憋性肺炎的相关知识。小儿喘憋性肺炎患儿在发病前常常会表现为性格急躁、哭闹以及焦虑症状,发病后患儿心理波动较大[5]。应该以患儿为中心,尽量去顺从患儿,并针对患儿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干预,让患儿尽量保持良好的情绪,这时患儿精气神达能够到最佳状态。最后,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还要指导患儿饮食。综上所述,正确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及护理能够改善患儿呼吸困难症状,提高小儿喘憋性肺炎的治愈率和抢救成功率,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4 参考文献
[1] 冯 红.小儿喘憋性肺炎的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09,10(1):597.
[2] 陈海平.喜炎平注射液佐治婴幼儿肺炎100例疗效观察[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7,27(3):280.
[3] 侯太辉.更昔洛韦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419.
[4] 郜毅青.喜炎平注射液对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疗效分析 [J].当代医学,2012,18(17):134.
[5] 张丽平.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的全程系统护理[J].吉林医学,2012,33(24):5359.
[收稿日期:2014-06-18 编校:郑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