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小儿呼吸衰竭的气管插管以及机械通气治疗效果

发表时间:2014-09-30  浏览次数:902次

儿童呼吸衰竭是较为严重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对近些年来新生儿死亡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有近半数儿童的死亡情况是由呼吸衰竭所致。呼吸衰竭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一般是由于儿童的呼吸系统、肌肉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重要机体组织发生较为严重的病变或是意外伤害所致,一般临床病理表现为换气或是通气无法有效完成,从而导致其他关联系统或是组织发生功能性损伤[1-3]。笔者着重阐述使用气管插管和器械辅助通气这两种治疗方式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3年7月接纳并给予治疗的122例儿童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61例。对照组男38例,女23例,年龄3~18个月。治疗组男35例,女26例,年龄5~17个月。两组患儿经诊断均符合呼吸衰竭的临川诊断标准。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病症:呼吸急促、呼吸规律改变、心率快、头痛、烦躁不安、呼吸音减弱或是消失、惊厥、多汗等。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单纯性气管插管的治疗方法。单纯性气管插管主要是借助喉镜在直视下暴露声门后,从口腔中将导管插入气管中。首先:让病患的头部向后仰,双手将下颌托起,让病患的嘴张开;然后左手拿喉镜柄,将喉镜片放入口腔内,将舌体推向后侧满满推入,可以看到悬雍垂;让镜片垂直进入,直到露出会厌,挑起会厌露出声门;右手使用握笔姿势拿住导管的中上端,将右口角送入口腔,直到导管接近喉头时,再将管端移到镜片处,让导管准确进入声门;最后拔出管芯,将导管插入气管中,导管进入气管的深度在4~5 cm之间;完成插管后,需确认导管已经进入气管,然后再将导管固定。 1.2.2 治疗组:机械通气治疗方法。机械通气这种治疗方法主要是保护患儿的肺部,当患儿的呼吸功能衰竭时,患儿肺功能中残存的气量以下简称FRC,受到肺泡萎缩影响逐渐减少,导致患儿的肺部通气量显著下降,并出现明显的顺应性减少。传统机械通气主要是使用高气压保证患儿每分钟的潮气量与通气量。高压通气能够显著增强患儿支气管中肺泡的灌注量,但也会提高炎性介质,从而引发患儿心肺功能受损或是肺部机械性损伤,以下简称 VILI。所以,现阶段很多临床医生都认为使用机械通气的本质防止产生高通气压,认为最高的吸气压力需要维持在25.73 mm Hg (1 mm Hg=0.1333 kPa)。为了防止产生VILI,有关临床专家提出高碳酸血症的许可性概念,也就是说等血液中的pH值维持在7~7.2之间时,血液动脉中的二氧化碳压力水平可以提升到117.93 mm Hg,然而还有很多专家学者认为血液动脉中的二氧化碳压力水平应控制在56.11~70.14 mm Hg之下。现阶段,在临床治疗小儿呼吸衰竭过程中,患儿血液中的pH值只要维持在正常水平下,血液中二氧化碳压力水平上升并不会产生显著的生理反应。然而,当患儿血液中的pH值发生异常,生理性分流会上升明显。所以,为呼吸衰竭的患儿选取PHC机械通氧方式更安全,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因机械通气时间与呼吸窘迫导致患儿肺部组织受到损伤。

1.3 诊断呼吸衰竭的标准:在临床诊断呼吸衰竭的患儿时,通常需要依靠患儿的临床表现病症和血气分析结果。目前可以将患儿的呼吸衰竭分成两种类型,Ⅰ型:主要表现特点为低血氧症,氧分压与二氧化碳分压下降,或是水平值不高,主要是因为患儿的肺部血液失调,肺部中的气体产生弥散障碍,通常发生在早期或是轻度呼吸衰竭患儿中。Ⅱ型:氧分压减少,并且由于肺泡通气量减少导致二氧化碳分压水平提高,通常发生在呼吸衰竭严重的患儿中。在特殊环境中,Ⅰ型与Ⅱ型呼吸衰竭患儿病情分割界限不清晰,可以相互引发。Ⅰ型呼吸衰竭患儿的血氧分压值不超过48.76 mm Hg;Ⅱ型呼吸衰竭患儿的血氧分压值不超过48.76 mm Hg,并且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值超过 48.76 mm Hg。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病症改善明显,血氧含量以及二氧化碳检测结果均达到标准值,临床表现无异常,但插管方式对患者机体的摔伤性较大,其中有42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感染症状,有36例患者在常规性抗生素药物的作用下,病情得到控制或是痊愈,6例患者感染情况有持续恶化趋势,病情发展较难控制。治疗组中患者病症改善较为明显,血氧含量以及二氧化碳检测结果均达到正常标准,但其改善所需时间要明显长于对照组,但患者感染情况出现概率要小于对照组,其中21例发生不同程度的感染情况,进过常规性抗生素治疗后,病情均得到控制或是治愈,有1例患者的感染情况有恶化趋势。两组患儿的治疗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资料结果显示,使用气管插管治疗方式和借助通气机械辅助通气的方法均能够有效治疗儿童呼吸衰竭疾病。其中气管插管治疗方式具有起效快,改善作用明显,血气指标恢复到正常水平的速度较快等特点,但同时也暴露出许多缺点,如对患者机体的损伤大,患者易受到感染等,一般来讲,气管插管治疗方式适用于呼吸机辅助通气失败,或是患儿呼吸衰竭情况发病较急,病情较为严重的患儿[4-5]。常规性机械辅助通气,包括一般性机械辅助通气以及具有肺部保护功能的机械辅助通气等,一般性机械辅助通气主要是利用高压法为患儿进行通气,患儿支气管肺泡容量得到明显提升,这种高压通气法同样会使炎性反应介质进入肺部组织,是肺部发生感染、发炎。该种机械通气法的压力值一般保持在25.73 mm Hg 左右。高碳酸血症的许可性机械辅助通气则是近些年来提出的新概念,该种方法的通气控制量由动脉处的二氧化碳压力值以及患者的血液pH值所决定,上文治疗方法中有较为详细的介绍,其临床应用特点为安全性高,适合儿童这种特殊的患病群体使用,尤其是对肺部造成的感染几率大大降低,患者呼气呼吸窘迫概率和机械辅助通气时间限制均有较为明显地降低。综上所述,相较于气管插管式的治疗方式而言,机械通气这种治疗方式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并且产生的并发症较少,可以在临床医学中广泛使用。

4 参考文献

[1] 毕良学,金丹群,田庆玲,等.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后呼吸机及气道管理体会[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13(6):209.

[2] 沈姜津,杨 骏,刘巧英.颈上段脊髓损伤患者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J].东南国防医药,2012,14(6):275.

[3] 章红萍,许丽杰,张 素.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管理的护理进展[J].护理与康复,2010,12(11):318. [4] 赵丹宁,张红伟,李晓芳,等.谈论170例使用人工气道气囊管理治疗儿童呼吸衰竭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12,18(23):173.

[5] 金志鹏,盛光耀,王群思.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法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11(3):264. [收稿日期:2014-04-16 编校:朱林]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