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内科学其他学科》

静脉肾盂造影对与肾盂相通的肾囊肿诊断价值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1-11-10  浏览次数:716次

  作者:郑土康,彭晓欣  作者单位: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 广东 湛江

  【摘要】 目的:探讨静脉肾盂造影(IVP)、CT与B超检查对与肾盂相通的肾囊肿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5年1月我院经IVP、CT和B超诊断的肾囊肿2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肾盂相通的肾囊肿IVP发现6例(21.43%),CT发现1例(3.57%),B超未发现(0%),与肾盂相通的肾囊肿患者IVP检出率明显高于CT、B超(P<0.05)。 结论:IVP能明显提高与肾盂相通的肾囊肿患者IVP检出率,对于要进行治疗的肾囊肿患者,必须要进行IVP检查,了解肾囊肿是否与肾盂相通的。

  【关键词】 IVP,B超; CT,肾囊肿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diagnostic value of intravenous urography(IVP),CT and type-B ultrasonic on renal cyst communicate with pelvis. Methods:28 cases with renal cyst who underwent IVP, CT and type-B ultrasonic in our hospital were analyzed respectively. Results:6 cases(21.43%) with renal cyst communicated with pelvis were found by VIP, 1 case(3.57%) was found by CT, and (0%) was found by type-B ultrasonic. Detection rate of VIP on renal cyst communicated with pelvi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T and type-B ultrasonic(P<0.05). Conclusions:The cetection rate of VIP is high on the patients with renal cyst communicated with pelvis, so the cases with renal cyst who will receive the treatment must undergo IVP to rule out the renal cyst communicate with pelvis renalis.

  Key words: Intravenous urography; B ultrasonic; CT; Renal cyst

  囊肿在成人中很常见,约50%有肾囊肿[1]。系先天性发育异常或后天获得性疾病,由于囊肿生长缓慢,故临床症状不明显。典型的肾囊肿CT与B超检查都容易做出诊断,但是一些结构和影像复杂的囊性病变,仅依靠CT、B超很难做出诊断,需要同时应用IVP方能准确地诊断本病,其中IVP诊断与肾盂相通肾囊肿具有重要的价值。我们自2003年1月至2007年1月对28例经CT和B超诊断的肾囊肿患者,进行IVP检查,将结果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为2003年1月至2007年1我院患者,共28例,均为经CT及B超诊断的肾囊肿患者。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25~66岁,平均(38.5±3.2)岁。

  1.2 检查方法:患者仰卧于X线检查台上,腰部用水垫垫高使头低位15~20度,加腹压,用优维显(由先灵(广州)药业有限公司生产)50ml,即时静脉内穿刺注入,1~2min内注完,注药后10min、25min摄肾区中二路,待肾盏、肾盂、上段输尿管显影满意,如果囊肿内没发现有造影剂, 30min拔出腰部水垫,放平再摄尿路全程结束造影;如果囊肿内发现有造影剂,加照30度斜位片使囊肿和肾盂肾盏关系显示清楚。

  1.3 根据双肾盂、肾盏显影的结果,制定了质量标准片分为甲、乙、丙三级。 甲级:两肾轮埔清晰、肾盂、肾盏充盈良好,结构清晰、有病变者,其破坏等清晰可见,易分析或诊断;乙级:肾轮廓尚能看出,肾盂、肾盏结构基本清楚,可确定对疾病的诊断;丙级:肾盂、肾盏均不显影,不能对疾病做出诊断。

  2 结 果

  2.1 本组病例中甲级片25例,乙级片3例,无丙级片,全部病例造影成功无失败。11例显示肾盏受压、变形、移位、拉长、聚拢及分离征象,肾盂边缘出现弧形压迹,边缘光滑;3例有明显肾积水改变;14例为正常肾盂肾盏影像,6例显示囊内有造影剂充盈显示囊肿与肾盂相通,其中显示与肾上盏相通2例,与中盏相通1例,与下盏相通3例。

  2.2 三种检查方法对与肾盂相通的肾囊肿检出率比较

  与肾盂相通的肾囊肿检出率,IVP检出6例(21.43%),CT检出1例(3.57%),B超检出0例(0%),IVP检出率明显高于CT、B超(P<0.05)。

  3 讨 论

  肾囊肿是一种泌尿外科常见疾病,是肾脏内出现大小不等的与外界不相通的囊性肿块的总称。一个或多个肾囊肿的发生率超过50%[2],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肾囊肿的诊断率明显提高,对非泌尿外科疾病的患者行腹部CT检查发现, 40岁以上的人群中至少24%有肾囊肿[3]。肾囊肿为良性病变,并非所有病例均需手术治疗,但出现以下情况需手术治疗:①囊肿较大,一般>5cm,有明显腰痛、腰胀不适、血尿、高血压病史等临床症状;②压迫肾盂输尿管并出现梗阻影响肾功能,合并继发感染和结石;③影像学检查不能区别的占位性病变时,特别是与恶性肿瘤难鉴别者;④自发性或外伤性破裂。肾囊肿的治疗方法包括传统的开放囊肿去顶减压开窗手术、CT穿刺引流硬化术、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硬化术、腹腔镜囊肿开窗去顶减压手术等方法,治疗前必须了解囊肿与肾盏、肾盂有无相通,以防止硬化剂流入肾盏、肾盂或囊肿开窗去顶减压手术后出现尿瘘。

  B超检查因价廉、简单、无损伤等优点在临床上列为首选, B超检查对肾实质性肿块和囊性疾病鉴别的准确率约90%~95%[4],但B超检查有其自身的缺陷,对于肾盂旁囊肿,因囊肿进入肾窦内引起肾盂肾盏积水或者囊肿在肾窦深处易被误认为肾盂积水,对肾盂源性囊肿难以鉴别,而且B超检查无法发现囊肿与肾盏、肾盂有无相通,本组B超未发现一例与肾盏、肾盂相通的囊肿。CT检查可以明确囊肿大小、数量及与肾盂的关系,并可发现与肾盏、肾盂相通的肾囊肿,但由于CT检查时强化时间较短,造影剂未充盈囊腔或者肾功能受损时肾盂肾盏显影不满意,容易造成漏诊,本组CT检查仅发现一例与肾盏、肾盂相通的囊肿。

  IVP 是泌尿系X 线检查最常用的方法,也是肾囊肿的常规检查方法[5],可以显示已引起肾盂肾盏或肾轮廓改变的肾囊肿,影像上表现为肾盂肾盏受压,多呈弧形,且边缘光滑,肾盏无侵蚀,囊肿内无造影剂。其中仰卧位静脉肾盂造影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组资料显示行IVP检查14例显示肾盏受压、变形、移位、拉长、聚拢及分离征象,肾盂边缘出现弧形压迹,边缘光滑;1例有明显肾积水改变;7例为正常肾盂肾盏影像,6例囊肿内照影剂充盈良好,其中显示与肾上盏相通2例,与中盏相通1例,与下盏相通3例。头低腰高仰卧位静脉肾盂造影能使上尿路系统显影满意的原因主要为:①肾盏在肾脏的后上部,肾盏、肾盂、输尿管是从后上向前下走行,仰卧时肾盏较肾盂、输尿管位置低;②造影剂的比重高于尿液的比重,取造影后患者尿液的比重为1.054,高于正常尿液比重,造影后患者尿液沉积于造影前患者尿液下方,造影剂可进入肾囊肿;③头低腰高仰卧位时,由于腹腔的压力及肠管对输尿管压迫使尿路腔的压力升高,造影剂由位置较低的肾盏到肾盂和输尿管使上尿路显影满意。行IVP检查需要注意的是:输尿管的压迫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把输尿管下段适当的压向骶骨岬往往可以获得高质量的肾盂造影图像;在很多肾盏充盈不良的情况下,做腹部压迫尤为必要,在压迫带下放一可克胀的球囊,这样可以阻断输尿管,并且在几分钟之后使部分肾盏充分扩张。由于在造影检查中需要加压,有可能加重患者的不良反应,由此可导致显影效果欠佳。为了获得更好的图像质量,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对选择造影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高静脉肾盂造影质量应尽量使用碘浓度高,造影效果好,副作用小的造影剂优维显[6]。经过以上措施 IVP检出囊肿与肾盂相通患者6例(21.43%),检出率明显高于CT(3.57%)、B超(0%)。

  本研究显示,IVP可明显提高与肾盂相通的肾囊肿诊断率,对于要进行治疗的肾囊肿必须要进行IVP检查,排除与肾盂相通的肾囊肿,为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1]Hemal AK.Laparoscopic management of renal cystic disease[J].Urol Clin North Am,2001,28(1):115~126.

  [2]吴阶平.泌尿外科[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884.

  [3]Laucks SP Jr, McLachlan MS. Aging and simple cysts of the kidney[J]. Br Radio,1981,54(637):12~14.

  [4]缪中良,主编.泌尿外科诊断学[M].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89.208.

  [5]谭俊元,刘洋,杨成虎.无压迫下数字X 线机在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中的应用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17):2087~2088.

  [6]禤翠玲,劳永生,许穗林.优维显在造影中的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6,3(17):154.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