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腹腔镜技术在难治性婴儿肝炎综合征诊治中的应用体会

发表时间:2014-09-19  浏览次数:960次

婴儿肝炎综合征(infantilehepatitissyndrome,IHS)是指1岁以内(包括新生儿)发病,伴有血清胆红素升高,肝、脾肿大及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症候群。主要病因有感染、遗传代谢病、胆汁淤积症、胆管发育不良及胆道闭锁,}。病因诊断是IHS临床诊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病因不同,治疗方法迥异;但病因之间又相互关联。临床中大部分的IHS患儿找到病因后疗效较满意,但仍有少数患儿病因不明、疗效不佳,甚至病情加重,最终导致肝硬化,甚至危及生命。主要原因有胆汁淤积、胆管发育不良及胆道闭锁等胆道梗阻性疾病,因其症状相似,缺少特异性诊断技术,使这一部分难治性IHS成为临床工作中的难点。胆道闭锁患儿早期明确诊断并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预后、提高自体肝的生存率一31。因此难治性IHS患儿及时、有效的诊疗尤为重要。自2011年2月至2012年11月,我们为71例难治性IHS患儿施行腹腔镜胆道探查、胆道造影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71例患者中男41例,女30例。按手术当日计算,患儿日龄42}113d,平均(79士33)d;体重平均(5.812.7)kg。术前患儿均有皮肤、巩膜不同程度黄染,并进行性加重,伴浅黄色、甚至白陶土色大便及浓茶色尿液;并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脾肿大,21例合并脐疵。肝功能检查提示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碱性磷酸酶均不同程度地明显升局。1.2腹腔镜胆道探查指征(1)日龄28d以f.,黄疽仍持续性加重,持续淡黄色、甚至白陶土色大便;(2)经内科系统诊疗2周以上,病情无明显好转,甚至加重;(3)日龄42d以上,肝功能、肝胆彩超、MRCP等常规检查不能排除胆道闭锁;(4)如果胆红素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超声显示肝门部可见纤维块、胆囊收缩试验阴性甚至胆囊条索化,MRCP表现为肝内外胆道不显影,高度怀疑胆道闭锁,必须于出生3个月内行胆道探查。1.3方法1.3.1月旦道探查均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儿取头高脚低位,右季肋部垫高2一4cm,常规消毒、铺单,脐部穿刺5mmTrocar,建立CO:气腹,压力控制在6一9mmHg,置人30度腹腔镜,探查胆道。如果肝外胆管及胆囊条索化、甚至消失,则确认胆道闭锁;如果有在肝外胆管及胆囊,则于右上腹部胆囊体表投影处穿刺3mmTrocar,右中腹穿刺5mmTrocar,根据胆囊形态决定是否游离胆囊床,钳夹胆囊底,解除COz气腹,经右仁腹切口拉出胆囊底并切开,置人适当型号的硅胶管,结扎固定(需确保导管已置人胆囊腔内)。首先用5一10ml生理盐水测试胆道通畅情况,如果推注阻力不明显,则抽吸胆汁观察胆汁形态,再继续推注5一10ml生理盐水1一2次后行胆道造影;如果阻力明显,则停止推注后行胆道造影。1.3.2胆道造影用生理盐水稀释碘普罗胺溶液(碘普罗胺:生理盐水=1;1),首先推注1一2ml,夹住胆囊造屡管,立即应用C臂机行X线透视,观察胆道显影情况。如果肝外胆道不显影,则确认为胆道闭锁;如果肝外胆道显影,则继续推注3一5ml造影剂后透视,如果见造影剂进人十二指肠,则明确远端胆道通畅,继续推注造影剂,以显示肝内胆管情况,行X线透视,如果左右肝管及肝内胆管显影且通畅,则排除胆道闭锁;如果不显影,需继续探查,以排除胆总管开放型胆道闭锁。造影时,非胆道闭锁患儿需观察胆道显影情况、以鉴别是否存在盯内外胆管发育不良。如果患儿阻管明显较正常细小,则明确诊断。1.3.3明确诊断后的治疗方案对于肝内外胆道显影且形态良好,但术中胆道内抽出的胆汁粘稠如丝、甚至有胆泥的患儿,诊断为胆泥撇积症;如果肝内外胆管虽然显影,但胆管汁淤积症36例,术后每天应用生理盐水胆道冲洗,黄疽2一4周后显著消退,平均(I9士6)d;3例胆管发育不良患儿,因胆道纤细,术后胆囊造屡管留置6一8周,并告知可能继续发展为胆道闭锁,需密切观察,定期随访。3讨论IHS患儿中少部分即使非胆道梗阻导致,但经久不愈也会出现胆汁淤积而发展为梗阻性黄疽,同时排除胆道闭锁的可能性也是诊治IHS的首要任务。目前公认,胆道造影是了解胆道有无畸形最准确的方法。传统开腹胆道造影患儿创伤大、对非胆道畸形患儿存在损伤胆道系统的风险,而腹腔镜胆道造影可在较小创伤下了解胆道系统有无畸形,并根据情况及时治疗,优势显著,解决了难治性IHS无法进一步有效诊治的难题。对于难治性IHS患儿行腹腔镜胆道探查的指征,我们要求,首先,确诊为病理性黄疽的患儿必须经内科系统、全面诊断并治疗2周以上,无明显改善(黄疽不减轻、大便持续变淡甚至白陶土色、肝酶学及代谢指标无明显下降),甚至加重;各种常规检查怀疑为胆道闭锁或不能完全排除胆道闭锁的可能。此时,非手术治疗方案已无法控制病情,手术探查的介人可为患儿提供另一条有效的诊疗途径,且家长更容易接受。对于无梗阻性黄疽指征(无明显大便变淡、胆囊收缩实验阳性、肝代谢指标中直接胆红素升高不明显)的难治性IHS患儿,我们不建议行胆道造影检查。腹腔镜胆囊置管的方式有多种。最初3例,我们本着减少创伤的目的,采用经腹壁穿刺胆囊的胆道造影术。但发现,对于那些阻囊发育欠佳的患儿,于腹腔内穿刺胆囊置管不宜明晓是升,如果造影管未穿人狭小的胆囊控.造影结果不可靠:因婴儿腹壁较薄,后期我们经右上腹提出胆囊底.直视下胆囊内置管,取得了满意的置管效果如果提除了开腹手术的创伤,充分体现了腹腔镜手术的优越性。胆管发育不良表现为肝内外胆管全程狭窄纤细。胆管严重纤细(直径<lrn}n)的患儿,如不手术治疗,预后与胆道闭锁相似。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难以与胆道闭锁鉴别,腹腔镜下胆道造影是理想的诊断方法,不仅可了解胆道形态,还可进行胆道冲洗,使黄疽尽快消退0。本组3例术中发现胆道通畅,但较正常明显细小,术后经胆道冲洗,黄疽均完全消退,门诊随访至今,尚无复发。胆道闭锁是严重的婴儿胆道畸形,在我国并不罕见,发病率为1:10000一1:15000-8-''。目前首选治疗方法是行Kasai术9。早期手术可有效改善预后、提高自体肝生存率,因此早期诊断意义重大,而腹腔镜胆道造影术已成为诊断胆道畸形的重要方法「s。腹腔镜Kasai手术最早于2002年由Esteves等〔io)施行,此后在全世界得到迅速开展,相继有小宗病例报道。李龙等”认为,腹腔镜Kasai手术安全可靠,具有可行性。但因为缺乏大宗病例报道,对手术效果尚存有争议。本组中32例诊断为胆道闭锁,其中23例行腹腔镜Kasai手术,术后近期,14例(61%)黄疽完全消退;4例(17%)明显消退;;5例消退欠佳,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胆管炎,总体取得了与开腹Kasai术相似的效果,疗效满意。我们发现,通过腹腔镜的放大效应,术中可清晰观察肝门纤维块内是否存在微细胆管。如果切开的肝门部纤维块内可见微细胆管、有胆汁流出,则术后效果较好;反之,如果纤维块内无胆管样结构,则术后退黄效果欠佳,需尽早行肝移植手术。综上所述,对于难治性IHS患儿,胆道梗阻是非手术治疗效果欠佳的主要原因,胆道探查成为必要的诊疗手段,解决了困扰内科医师对此类患儿无更好诊疗措施的难题。腹腔镜胆道造影术不仅具有患儿创伤小、康复快、家长易接受等微创手术优点,而且可早期确诊并相应治疗。我们认为,内科系统诊疗超过2周,病情无明显好转、甚至加重,尤其不能排除胆道闭锁的难治性IHS患儿.应用腹腔镜行胆道探查、胆道造影术具有一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可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