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4-09-11  浏览次数:887次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是一种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见的致病菌为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腔和臀部等部位的疱疹,严重者会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对患儿的生命造成威胁[1]。目前临床上常采用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治疗手足口病[2]。我院采用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所有纳入病例均符合卫生部颁发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诊断标准,有发热,手足、臀部皮肤疱疹,口腔黏膜溃疡等典型临床表现。共计纳入18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其中对照组,男48例,女42例;平均(2.83±1.17)岁。观察组,男46例,女44例;平均(2.78±1.2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症状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所有患儿均根据临床症状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酌情应用抗生素及退热药物,口腔溃疡处给予西瓜霜喷雾剂涂布。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更昔洛韦10 mg/(kg·d),使用时用5%葡萄糖250 ml溶解稀释。对照组患儿则给予阿昔洛韦15 mg/(kg·d),使用时同样用5%葡萄糖250 ml溶解稀释。疗程为3~5 d,治疗后比较两组间疗效差异,并统计两组间治疗时间、退热时间、皮疹愈合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差异。

1.2.2疗效评价标准:疗效评价标准结合参考文献制定[3],分为治愈、好转、有效、无效4个等级。治愈:用药3 d内,体温降至正常,皮肤皮疹消退完全,口腔溃疡愈合好,能正常进食、玩耍;好转:用药3 d内,体温降至正常,皮疹和疱疹明显减少,口腔溃疡大部分愈合;有效:用药5 d内,体温降至正常,皮疹和疱疹消失30%以上;无效:用药后,体温未恢复正常,皮疹无明显消退。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有效率。

1.3统计学处理:对两组患儿的年龄、治疗时间、退热时间、皮疹愈合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其他数据均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软件包为SPSS13.0,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间疗效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无效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儿间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治愈好转有效无效总有效对照组9028(31.11)28(31.11)15(16.67)19(21.11)71(78.89)观察组9037(41.11)①29(32.22)16(17.78)8(8.89)①82(91.11)①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2.2两组患儿间治疗情况比较: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皮疹愈合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总治疗时间亦短(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儿间治疗情况比较(x±s,d)

组别例数治疗

时间退热

时间皮疹愈

合时间口腔溃疡

愈合时间对照组906.03±2.132.53±0.884.65±1.724.87±1.37观察组904.65±1.72①1.82±0.67①3.72±1.79①3.93±1.42①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3讨论

手足口病(HFMD)最早于1957年在新西兰被报道,其主要的致病因素是肠道病毒感染,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的4、5、9、10、16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等20多种。每年的5~8月份是HFMD的发病高峰期,其主要传播途径为人群的密切接触。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因此在该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均易爆发集体感染事件,患儿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当儿童感染HFMD后,病毒会损害儿童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导致肺炎、心肌炎、无菌性脑膜脑炎等感染病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4]。

目前临床治疗HFMD的方案以抗病毒治疗为主,再辅以对症支持疗法,目的是尽快减轻症状、缩短病程。HFMD病毒颗粒核酸内核为单链RNA,病毒复制过程中首先作为mRNA合成病毒蛋白,再以其作为模板在病毒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负链RNA,然后负链RNA作为模板在细胞内质网进一步合成大量的正链RNA并组装成子代病毒颗粒。因此,病毒感染会抑制细胞内正常RNA、DNA 和蛋白质的合成,损伤细胞的结构和破坏其正常生理功能[5-6]。

更昔洛韦又名丙氧鸟苷,属广谱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是活性最强的抗病毒药物之一。其进入细胞后,首先被活化成三磷酸酯类化合物,与脱氧核苷竞争病毒胸苷激酶或细胞激酶,一方面通过竞争性抑制病毒的DNA聚合酶活性来抑制病毒的复制,另一方面通过与病毒DNA的结合最终导致DNA链的延伸中断,从而起到抗病毒的作用[7]。更昔洛韦三价磷酸盐在病毒感染细胞内的浓度高于非感染细胞100倍,并能在细胞内持续存活数天,因此,其相比于阿昔洛韦具有更强的抗病毒作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更昔洛韦组患儿退热时间、皮疹愈合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显著短于阿昔洛韦组患儿,总治疗时间亦短,而且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1.11%,显著高于阿昔洛韦组患儿。结果表明,更昔洛韦治疗HFMD具有显效快、疗程短、疗效好等优点,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4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07-808.

[2]陈晓,周林华,熊杰平,等.更昔洛韦联合喜炎平治疗手足口病50例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学,2011,12(1):84.

[3]陈富明.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1,27(9):659.

[4]李杏芬.小儿手足口病214 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9,19(4):638.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08 年版)[S].2008:5-9.

[6]陈赛琴.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17):3354.

[7]晏儒振.小儿手足口病临床诊治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24):4985.

[收稿日期:2013-10-28编校:陈伟/郑英善]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