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护理指导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中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14-08-14 浏览次数:797次
雾化吸入是治疗小儿哮喘的有效手段,其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小[1]。但受使用方法和小儿年龄较小,自理能力较差的影响,雾化吸入的治疗依从性较差。2012年11月~2013年4月在40例哮喘患儿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对家属进行健康指导,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80例哮喘患儿,男42例,女38例;年龄2~14岁,平均(8.5±4.3)岁;病程4个月~5年,平均(3.5±1.5)年。将该组患儿采用抛硬币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指导家属参与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 雾化吸入的常规护理:雾化吸入治疗时,雾化温度应保持在22~26℃左右,开始采取小雾量开始吸入,后逐渐进行调节至需要量。雾化吸入时患儿采取坐位或侧卧位,时间大约维持 10~15 min,以帮助患儿进行呼吸道湿化[2]。对哭闹的患儿,配合家长安抚好患儿减少哭闹以免加重心脏负荷加重缺氧,达到更好的雾化效果。雾化吸入后痰液稀释,通过拍背震动,使黏附在气管、支气管上的痰液脱落,利于痰液排出,每次雾化吸结束后,均对患儿进行拍背,促进排痰。及时洗脸或用湿毛巾抹净患儿鼻部留下的雾珠,协助其漱口去除异味。 1.2.2 家属健康指导:结合患儿及家长的知识层次、家庭经济状况,向患儿家长介绍哮喘的相关医学知识,通过哮喘诱因、发作先兆、症状规律等知识教育,使患儿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接触哮喘的诱发因素。告知常用药物作用、服用方法、注意事项等,用挂图、板报、健康教育手册、温馨提示语向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哮喘治疗、保健知识[3]。告知家长只有坚持长期、规范化治疗,才能控制病情,最终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指导患儿及其家长正确掌握干粉吸入剂和气雾剂的吸入方法,多采用现场演示方法,让患儿或其家长进行操作,并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1.3 评价指标:①健康知识的知晓得分: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健康知识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共40题,满分为100分。②治疗依从性:根据能否达到医生的用药量、用药次数、用药时间以及是否能坚持用药为考察标准,每项4分,分数越高表明依从性越好。③治疗效果:分为显效、好转和无效三个等级,具体标准见参考文献,其中显效和好转计入总有效。④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包括五个方面,共分为满意和不满意两个等级,对两组家长的满意度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家长健康知识的得分高于对照组,患儿治疗的依从性、疗效、家长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 讨论
雾化吸入是利用特殊的装置将药液分散成细小的雾滴以气雾状喷入患者的呼吸道,达到改善局部气管痉挛,消除水肿及炎性反应的作用[4]。雾化吸入治疗具有用药量少、药效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雾化吸入治疗虽然主要由护理人员进行操作,但家长在患儿病情治疗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家长是小儿的照顾者、精神支柱也是经济支持,其护理能力的好坏以及对患儿的关怀程度直接关系着患儿的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在提高业务技术水平、细心的观察力、反应的敏锐力等同时,要充分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本研究在对哮喘患儿雾化吸入治疗的基础上鼓励患儿家属积极参与护理,向患儿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满足其在患儿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发挥家长在患儿护理中的积极作用,使患儿家长掌握更多的疾病预防、保健、自我护理等知识,避免了哮喘的诱发因素,树立良好的健康行为和认知理念,增强治疗信心,并充分提高了其对治疗的依从性,巩固了治疗效果[5]。整个护理过程中亲人参与护理可能会产生巨大的特殊效应。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家长的健康知识得分、患儿的治疗依从性、疗效和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均提高了,患儿的住院时间减少了,与常规护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应该加强对哮喘雾化吸入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指导,提高家长的辅助能力,进而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
4 参考文献
[1] 何 红,范毅荣.婴幼儿雾化吸入中实施舒适护理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6):32.
[2] 胡亚美,蒋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6.
[3] 刘秀霞.65例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氧动力雾化吸入的舒适护理[J].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3):21.
[4] 牟 扬.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2):101.
[5] 张凤伟,郭秋菊,陈小萌,等.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的全程系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4): 37. [收稿日期:2014-05-14 编校:郑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