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腹腔镜与传统手术在治疗小儿疝气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4-08-12 浏览次数:831次
在临床上,所谓“疝”就是指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发生在腹股沟区的腹外疝称腹股沟疝,当该处的鞘膜在小儿出生后未得到完全闭合,便可能引起鞘状突被腹腔内容物侵入,导致疝气[1]。当前临床在诊治小儿疝气的过程中,多是首选手术治疗来进行的,传统手术由于需要行较大的切口来根治,有较大的创伤,且增加了术后复发的风险,相对来说,微型腹腔镜在治疗小儿疝气方面则更具优势[2]。为此,对我院采取微型腹腔镜、传统手术治疗的108例疝气患儿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108例疝气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男67例,女41例,年龄6个月~11岁,平均(3.2±2.7)岁。包括103例单侧疝气,5例双侧疝气。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6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给予对照组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儿统一采用微型腹腔镜治疗,首先指导患儿术前禁食、禁水8 h左右,再取平卧位,软枕稍微将臀部垫高15°,并给予肌内注射东茛菪碱和气管插管复合麻醉,待30 min后采用Veress气腹针经脐窝位置穿刺至腹腔,建立二氧化碳气腹(压力8~10 mm Hg)(1 mm Hg=0.1333 kPa),完成后将针拔除,并选择5 mm trocar将腹腔镜送入腹腔,待确定患侧内环口位置及其另侧情况后,于患儿脐孔上方5 cm处作切口,大小5 mm左右,在5 mm trocar辅助下将持针器送入腹腔中,将带有4号丝线的角针1枚穿刺进腹腔,穿刺位置定位在内环口以上偏外侧;腹腔镜下由主治医师持针对内环口进行环绕,可分多次进行,完成后再将缝线收紧,确认无漏洞存在后,内环口结扎可选择单手打结,取出缝针并解除气腹,再选择75%乙醇为患儿切口处皮肤进行消毒。
1.3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6.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情况比较:经治疗后发现,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等方面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6,P<0.05)。详见表1。
2.2 安全性评价:在安全性方面,观察组患儿发生阴囊肿胀、腹胀以及术后复发等情况同样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91,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小儿疝气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科疾病,发生率大概在 1%~4%之间,且往往好发于男性,据有关资料显示,男性的发病率大概是女性的10倍左右,严重影响到小儿的身体健康及成长发育[3]。在当前,临床在治疗小儿疝气时,通常是采取疝囊高位结扎术来进行的,虽能够取得一定疗效,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相对较长,且易于复发,临床治疗并不是很理想;而采取微型腹腔镜治疗,则具有微创、术中出血量少、恢复快和安全性高等优势,更为容易让患者及其家属接受。结合本研究来看,108例患儿经传统手术、微型腹腔镜治疗后,发现观察组60例患儿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安全性等方面,明显要优于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要比传统手术更为理想。经研究表明,相对于传统手术来说,给予小儿疝气者微型腹腔镜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整体治疗效果,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4 参考文献
[ 1 ] 黄 耀. 腹腔镜治疗小儿疝气优点分析[ J ] . 中外医疗,2011,1(2):107.
[2] 周光辉,常青锋,单星燃.微型腹腔镜与传统手术在治疗小儿疝气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8):141.
[3] 于 鹏,张 莹.微型腹腔镜与传统手术在治疗小儿疝气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1,1(9):18.
[收稿日期:2014-05-13 编校:苏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