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手足口病诊治中的作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4-08-06 浏览次数:762次
手足口病是临床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好发年龄低于7 岁,致病病毒主要包括肠道病毒EV71与柯萨奇病毒CoxA16[1]。该病临床上主要表现出手、足以及口腔黏膜多处发生疱疹、斑丘疹,继而破溃形成溃疡,可引发咽峡炎、脑膜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等并发症,严重者病程发展快速,可威胁患儿生命,因此该病的早期诊断及病情检测对于其临床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临床上,感染、炎性标志物常以降钙素原(PCT)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作为经典指标,笔者通过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 PCT、hs-CRP检测,并与正常儿童对比观察其在临床诊治中的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1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病情程度分为普通组与高危组。普通组共有67例患儿,男41例,女26例,年龄6个月~7岁,平均(2.86±1.73)岁。高危组共有46例患儿,男27例,女19例,年龄8个月~7岁,平均(2.91±1.56)岁。另选择同期正常体检儿童70例作为对照组,男43例,女27例,年龄6个月~8岁,平均(3.15±1.74)岁。各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入组患儿经临床检查均可在手足口处发现多个如米粒大的疱疹,带有发热、干咳、食欲较差等症状,部分患儿出现嗜睡、烦躁、呕吐、惊跳、肢体乏力或抖动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将其中体温超过38.5℃、白细胞计数超过15.0×109/ L、带有明显中枢神经受损症状患者归为高危组[2]。对照组入组对象均为我院保健科体检正常儿童。 1.2 方法:所有患儿/体检儿童入组后均于早晨采集3 ml空腹静脉血,放置在促凝分离管中进行离心,3 000 r/min,5 min后提取血清进行PCT、hs-CRP等指标检测,PCT检测使用电化学发光法,hs-CRP水平通过免疫比浊法测定。
1.3 观察指标:观察各组PCT与hs-CRP指标水平,并将各组患病儿童与正常儿童数据之间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同时以PCT 0.046 ng/mL、hs-CRP 8 mg/L为标准统计相关指标的阳性率[3]。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高危组患儿PCT与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普通组患儿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普通组hs-CRP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在手足口病患儿检测中,PCT阳性率为6 1 . 0 6% (69/113),hs-CRP阳性率为12.39%(14/113),PCT与hs-CRP 联合阳性率为81.42%(92/113),两指标联合阳性率明显高于各自独立阳性率(P<0.05)。
3 讨论
近年来手足口病的临床发病率有所提高,呈现季节性、爆发性流行,其传播的途径较多、速度快,可经密切接触、粪口传播以及呼吸道传播,免疫力较低的儿童容易受到病毒感染。在该病早期症状较为轻微,主要以发热以及手足口处黏膜的斑丘疹、疱疹为主要表现,病情严重时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到破坏的表现,同时产生大量的炎性介质以及细胞因子等,可继发性导致其他组织器官损伤,引起脑炎、脑膜炎、神经源性肺水肿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Hs-CRP属于急性期反应蛋白,血清内hs-CRP水平可体现机体炎性反应的强烈程度,急性炎性反应期该指标水平会快速上升,而当炎性反应得到控制后又能够快速的下降,在临床上通常作为炎性反应的常用标志物。有研究显示,在组织创伤患者中, hs-CRP水平与感染程度正相关,该指标升高表明感染情况更为明显[4]。 PCT属于降钙素前肽类糖蛋白,不具有激素活性,经由酶切作用可在体内转化成降钙素,从而产生其生物学功能;半衰期约近24 h,通常血清内维持较低的含量水平[5]。该指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尤其对于细菌感染的鉴别具有突出的指示效果。当机体处于感染状态下,相关的炎性介质与细胞因子等可以刺激诱导 PCT的分泌与释放,从而发挥作用,因此临床上也逐渐将该指标用作对机体感染、炎性反应情况的监测与评估。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高危组患儿PCT与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普通组患儿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普通组hs-CRP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手足口病患儿检测中,PCT阳性率为61.06%(69/113),hs-CRP阳性率为12.39%(14/113),PCT与 hs-CRP联合阳性率为81.42%(92/113),两指标联合阳性率明显高于各自独立阳性率(P<0.05)。由此可见,手足口病患儿的PCT与hs-CRP水平高于正常儿童,且指标水平会随病情的严重而继续升高,尤其PCT水平更为明显,将两者联合检测能够对手足口病病情予以有效提示,可以作为诊治该病的临床参考指标。但仅凭这两个指标并不足以对该病进行诊断,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将这两项指标与其他临床指标联合应用的临床效果。
4 参考文献
[1] 陈杰华,郑跃杰,王 姝,等.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对儿童全身和局部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3,8(2):87.
[2] 谭英征,姚淑琼,龙云铸,等.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肌钙蛋白Ⅰ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6):69.
[3] 张传新.手足口病儿童外周血白细胞、血糖、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的临床分析[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3,25(4):449.
[4] 陈晓晴,葛海峰,谢奇朋,等.手足口病患儿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白细胞介素-10检测的意义[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3,25(1):54.
[5] 李 炎,贺志华,李超伟,等.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谱、超敏C-反应蛋白等结果的变化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0):2693.
[收稿日期:2014-05-14 编校:郑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