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儿的静脉留置针穿刺疼痛护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4-07-28 浏览次数:785次
建立静脉通道针是临床治疗小儿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小儿正处于神经系统的发育期,对疼痛的感知能力较强,为减轻静脉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疼痛,临床上一般采用静脉留置针对患儿进行穿刺治疗[1-2]。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10月108例需要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静脉留置针穿刺疼痛护理方法及其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108例需要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儿为研究对象,男56例,女52例,年龄 1 d~5岁,平均(2.1±0.5)岁。病因有水痘、咽夹炎、腹泻、小儿扁桃体炎、小儿肺炎等。穿刺部位为前额、耳后静脉以及手背、足背静脉等处,均需要给予药物静脉滴注治疗。
1.2 方法 1.2.1 穿刺方法:常规备药,选择较粗、直、清晰、富有弹性以及容易固定的静脉,避开静脉瓣、关节以及皮肤不够完整部位的静脉。使用0.5%碘伏对穿刺部位周围皮肤进行消毒处理,待其风干后取出留置针,穿刺者右手持留置针,血管上方将针头上调至针头斜面,保持斜面向上,留置针和皮肤呈15°~30°角缓慢进针,穿刺时左右要将皮肤绷紧,回血后将角度压低,再进针3~5 mm后,左手持外套管向血管内推进,右手将针芯缓缓退出,将少量生理盐水从肝素帽处推入静脉以确定穿刺成功后将留置针固定。在固定敷贴上注明时间和日期,每周更换3次敷贴,如发现出汗或者污染时要及时更换。输液完毕后使用2~3 ml的生理盐水或者2~3 ml的稀肝素钠盐水常规封管。拔针时要注意保持套管针和穿刺血管持平缓慢拔出,当针头即将脱离血管时迅速拔出,后使用棉球常规按压止血以及消毒预防感染。 1.2.2 疼痛护理:①患儿在穿刺时哭闹不止会导致皮肤无法绷紧,这是造成穿刺失败的主要原因,故操作人员要掌握较为娴熟的小儿穿刺技术,同时要争取家长的配合,及时安抚患儿,转移患儿的注意力,护理人员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果断进针,力求一次穿刺成功。②正确选择患儿血管进行穿刺也较重要,对穿刺成功率也具有较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护理人员在选择穿刺血管时要选择较为清晰、平直以及弹性较好的血管,婴幼儿一般选择头皮静脉,血管尽量选择较粗的,进针速度尽量快慢适宜,见回血后要将针角度压低,然后进针3~5 mm,确保软管进入到静脉内。护理人员在取下针尖保护套时切忌仅仅拿住针翼进行操作,注意切勿使针尖弯曲。退出针芯时速度要适中,不宜用力过猛,抽出针芯后切勿将钢针再次刺进导管,避免损伤到导管。③穿刺后使用长胶带将针尾和头部加以固定,要保持敷贴部位的干燥清爽,不要将敷贴贴在头发上,汗湿时要给予及时的更换,更换时要注意以轻柔的动作将敷贴揭下,避免将留置针带出。在患儿输液期间要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儿静脉走向,发现局部肿胀、渗漏或者其他异常情况时要及时将留置针拔除。④防止阻管事件的发生,护理人员要了解到在穿刺时回血处理不当、输液时未及时推注生理盐水加以稀释、抗凝液推注速度过快以及穿刺部位活动不当等情况均有可能会造成阻管状况的出现。因此护理人员在封管时要注意放慢推注速度,边推边退针,慢速度拔除针头,避免发生阻管现象。⑤在穿刺时尽量避免在静脉窦附近实施,因为静脉窦附近的血量较为丰富,血栓多发生在该处。输液过程中切忌过度活动,避免增加静脉内的压力。一旦发生套管阻塞的情况切忌强行挤压套管,应给予重新穿刺,以免造成栓塞。
2 结果
108例患儿一次穿刺成功100例,成功率为92.6%,留置时间 3~7 d,平均(5.1±0.5)d,均未发生静脉炎以及皮肤感染等并发症。
3 讨论
目前在小儿穿刺治疗过程中,疼痛护理逐渐成为了重要环节之一。相关研究表明,疼痛会使患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应激反应,会造成分解代谢加快,进而导致血糖水平波动较大,电解质发生紊乱等症状,并有可能会造成患儿注意力无法集中,出现行为障碍等影响。因此,在患儿进行穿刺治疗时给予缓解疼痛的护理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3]。小儿静脉留置针能有效保持经脉通畅性,避免了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同时减少了对患儿静脉的破坏,能有效防止发生静脉炎。本研究表明,在给予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时掌握正确的穿刺技巧,并给予患儿疼痛护理,其能有效减轻患儿痛苦,防止静脉炎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4 参考文献
[1] 张淑芬.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的疼痛护理心得[J].吉林医学,2013,46(25):263.
[2] 罗凤英,劳可娟,何永丽,等.盐酸利多卡因湿敷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研究[J].内科,2013,46(25):24.
[3] 杨 蓉,刘 峰.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护理干预[J].浙江临床医学,2008,36(6):45.
[收稿日期:2014-03-24 编校: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