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婴幼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与防治

发表时间:2014-06-06  浏览次数:749次

静脉输液是供给营养、治疗脱水、维持电解质平衡以及给药的重要途径,是儿科常见的护理操作,而输液过程中如果发生药物外渗,不但会影响患儿的治疗效果,也给患儿带来痛苦。一旦发生如果不采取积极正确的措施,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患儿生命。通过对婴幼儿静脉输液的观察及护理,发现对婴幼儿静脉输液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减少输液外渗发生,现总结如下。1 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1.1 患儿因素1.1.1 婴幼儿由于哭闹,不配合,其血管条件差,穿刺难度大,以及家长的紧张都无形中给了护理人员很大的压力,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且小儿天性好动,难于固定,固定后易脱落,加之哺乳或喂食的影响,衣被包裹不易被观察,使其更易外渗,一旦发生外渗又无法表达不适的感受,所以小儿输液渗漏多于成人,严重外渗者也多于成人。1.1.2 特殊患儿 重症患儿: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等病危患者,由于循环功能障碍,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过敏体质患儿固定针头的胶布或汗液刺激,常可引起局部皮肤红肿,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新生儿硬肿症患儿由于双下肢硬肿,皮肤弹性差,发生外渗与硬肿不容易鉴别。1.1.3 病程长的患儿:该类患儿由于病程长,反复多次静脉穿刺而致血管弹性减弱、脆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1.2 药物因素 药物本身对血管有较强的刺激性,如化疗药物外渗后组织损伤,产生刺痛和烧灼感;药物渗透压高,如甘露醇等容易引起渗液局部组织和血管硬化、坏死;药物浓度大,如脂肪乳等药物粘稠,容易引起血管堵塞;血管收缩类药物,如多巴胺、阿拉明等,外渗后能引起毛细血管平滑肌痉挛、缺血,组织坏死。1.3 护士因素 护士由于缺乏经验,对血管情况不熟悉,局部解剖位置不清楚,穿刺技术不熟练,易造成液体外渗;或者未使用留置针,对同一条血管反复多次穿刺,据文献报道钢针外渗是留置针的两倍[1];无菌技术操作不严格,也可引起局部静脉的感染而外渗;婴幼儿输液时常使用夹板固定,易遮盖压迫输液部位,不利于观察;新生儿疼痛反应迟钝,皮肤松弛,血管小,使用微量泵时,由于机器对外渗不能识别,肌肉松弛,药液渗出时不报警,巡视不到位,交接班不详细,均易发生静脉外渗。2 输液外渗的预防措施2.1 减少对血管的机械刺激和损伤2.1.1 提高护理人员穿刺技术水平,选择粗直、血流量丰富、无静脉瓣的血管,选择合适的静脉和留置针,减少穿刺次数。避免用针头在组织中探找静脉,这样会损伤静脉,并导致破损,已发生外渗者不在同一血管的远端再进行穿刺,进针速度宜慢。提高穿刺成功率可使用扩血管药,如硝酸甘油贴剂[2] 。2.1.2 提倡使用留置针。留置针对血管刺激性小,易固定,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减轻了对患儿静脉的破坏,可减少局部的渗漏和静脉炎的发生。2.1.3 固定要牢固,采取敷贴固定外加弹性绷带加固,不主张在穿刺处盖纱块,以免妨碍观察输液外渗。穿刺部位肢体尽量减少活动。2.1.4 讲究拔针技巧:先拔出针头,再立即用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使针头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退出管腔,因而减少甚至去除了针刃对血管造成的机械性切割损伤。2.2 根据药物的性能、浓度、特点,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采取适当的稀释方法,调整输液的速度,特别是使用多巴胺维持的患儿,主张建立两条静脉通道,每隔2小时交替输液。每次输液前用生理盐水冲管,检查血管通畅情况,防治药液外渗。调节室温,必要时穿刺部位保暖,提高药液温度,防治血管痉挛,减少药物对管壁的刺激。2.3 加强护士责任心,经常巡视病房 凡是输入刺激性强药物时,建立危重患者巡视卡或温馨提示牌,严格床头交接班,除护士加强巡视观察外,有家属陪伴的,多与家长沟通,教会家属保护和观察静脉输液部位。3 输液外渗的治疗措施3.1 穿刺部位早期宜冷敷及湿敷,不易热敷。因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轻局部水肿和药物扩散,从而减轻局部组织的损害。48h内也可以用25%硫酸镁湿敷,48h后予热敷。因土豆含有丰富的淀粉,具有高渗作用,能加速局部水肿消退,所以也可将生土豆洗净切成厚2mm左右薄片,敷于外渗部位表面,必要时用绷带固定。生土豆外敷后患者反映有清凉感,疼痛感减轻[3]。生土豆外敷治疗水肿的显效及愈合时间均短于湿热敷[4]。加强交接班制度,密切观察肿胀部位的消退或进展情况。肿胀严重者用记号笔标明肿胀范围,并做好记录。3.2 发现局部形成小水泡时,可用甲磺酚妥拉明做局部封水泡的处理 局部消毒后用5ml注射器在水泡最底处进行抽吸,吸出渗液后,局部保持干燥,避免表皮擦落。修剪患儿指甲,必要时用手套或丝袜套住手,防止抓破引起感染。3.3 对局部组织出现坏死者,应尽早彻底切除坏死组织,用庆大霉素1支加生理盐水20ml冲洗创面,用无菌纱布覆盖,创面每8小时换药一次,或局部外喷贯新克,可使创面早期愈合。3.4 封闭疗法 常用普鲁卡因加地塞米松5mg,酚妥拉明局部或穴位封闭,酚妥拉明有扩血管作用,可以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局部毛细血管血液回流,改善缺血缺氧,有效降低因缺血而致的局部皮肤坏死。封闭注射时可阻止药物与组织细胞结合,用于化疗药物渗漏效果显著。3.5 健康教育 因婴幼儿是一个特殊的患者,他们没有自控能力,所以外敷期间需要家长配合,保持患儿局部清洁,患肢不要下垂、过度活动、负重;适当抬高患肢,以利血液回流,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局部组织肿胀静脉输液外渗虽然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但若渗出范围大、药物刺激大,组织坏死严重,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临床工作中我们要以预防为主,认真做好每个环节,安全有效的静脉给药,延长静脉的使用寿命,避免对病人造成医源性损伤。【参考文献】[1] 白继荣,沈宁,张忠丽,等。护理学基础[M].第二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265.[2] 恭维冷。静脉输液渗透性组织损伤的临床观察及防治[J].实用护理杂志,1996,12(12):530.[3] 于旭云,乔华玲。土豆片外敷治疗液体外渗[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04):245.[4] 苏红霞,王淑玲等。生土豆片外敷治疗输液外渗40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3(05):21.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