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封管液在小儿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中的比效
发表时间:2014-04-22 浏览次数:670次
由于小儿在生理、病理、年龄等因素导致静脉输液穿刺难度较大,而静脉留置针就其不易损伤血管壁而引起外渗,加上套管柔软,韧性较大,可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使其已成为临床输液治疗的主要工具之一,而且在穿刺静脉时也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就更便于危重症患儿抢救的临床用药,封管是该治疗手段的重要环节。肝素钠是一促高效能的抗凝血剂,其优点是可能减少堵管的发生,但也起其缺点,其不良反应就是可引起荨麻疹、哮喘、结膜炎和发热等不适[1]。生理盐水之所以能够在封管不受病种限制,除了其能维持细胞外液容量和渗透压外,在血液循环及体内钠水平衡当中也起着重要作用。随着静脉留置针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临床护理工作人员对于生理盐水和肝素钠封管液的效果越来越予以重视。本文对两种封管液的使用进行临床对比、观察,为临床护理操作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对象共200例,全部为2013年1月~2013年9月的住院患儿,年龄段均处于4个月~5岁。标准:排除患儿有血液病、高血压、出血性疾病、心肾脏器等疾病,出凝血时间也需在正常范围内,将患儿按病区管床护士管床分组分为观察组(生理盐水组)和对照组(肝素钠盐水组),每组各100例。
1.2 材料:选择留置针为封闭式套管针24G-Y型,6cm ×8cm的无菌透明敷贴,一次性5ml注射器,25U/ml的自配肝素纳封管液、生理盐水。
1.3 穿刺部位:选择头皮静脉、足背静脉、踝部大隐静脉、手背静脉等较粗直、血管弹性好的静脉进行穿刺,整个过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操作。
1.4 封管方法:每次输液结束后观察组用生理盐水5ml,对照组用肝素钠盐水5ml进行封管。两组封管方法为了使血管内压力和留置针内压力趋于平衡均达到正压封管的目的,均采用脉冲式冲管后正压封管,边推注封管液边缓慢退针,而避免了退针时针头一下退出套管外的情况出现,待封管液充满整个管腔及肝素帽腔隙后夹住留置针后续软管1cm处,退出封管头皮针头。观察两种封管液在静脉留置针使用的堵管率、肿胀、静脉炎发生率、平均留置时间。
1.5 判断标准:堵管:①每次输液完毕后封管,再通管后输液点滴不畅,不能达到20~40滴/min,也就是达不到一般患儿的输液速度。②抽取无回血,患儿自觉胀痛,而局部皮肤肉眼可见高于正常,皮肤用力挤压局部,可有液体滴出。静脉炎:皮肤穿刺点不适或轻微疼痛,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并出现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红线,按之可触及条索状硬结,严重者穿刺处有脓液,伴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2]。堵管、肿胀、静脉炎同存在于同一患者时,以静脉炎计。
2 结果
两组封管液封管效果比较: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有t检验,P>0.05显示两组封管液使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1 两种封管液在堵管率、肿胀、静脉炎发生率、平均留置时间发生情况比较(x±s)组别例数堵管肿胀静脉炎平均留置时间(d)观察组1009 6 6 3.42±0.43对照组100 7 5 9 3.67±0.48 χ2/t值0.272 0.096 0.649 2.604P值>0.05 >0.05 >0.05 >0.05两种封管液在堵管率、肿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素钠组静脉炎的发生率略大于生理盐水组,其原因主要是生理盐水对血管不存在刺激,临床应用中,为减少药物对局部血管的不良反应,在封管中可优先使用生理盐水。 两种封管液的平均留置时间比较同样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套管针的留置时间按美国输液护理学会的标准为3d,而留置时间按照美国BD公司产品说明书的建议即为3~5d,最好不超过l周[3]。我国尚无统一规定,有报道指出套管针可留置5~7d,但根据儿科的特性,留置时间一般提倡为3~5d,结果表明该时间基本符合此建议。
3 小结
本文通过对两种封管液的效果比较,认为符合生理需求、安全有效的封管方法是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封管,而且其封管还可以不受病情的限制。另外,由于没有加药流程,使生理盐水封管操作更加简便,避免了配制过程中的污染,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建议临床上采用生理盐水对小儿静脉留置针进行封管。
4 参考文献
[1]王俊兰.二种浓度肝素钠封管液在小儿静脉留置针封管中的疗效观察[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3(20):69.
[2]袁 红,李祥清.留置针输液性静脉炎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10,19(27):3539.
[3]张振荣,王秀玲,曾 宪.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24):2149.
[收稿日期:2013-12-20 编校:李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