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注射液在小儿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09-09-14 浏览次数:552次
作者:黄芪注射液在小儿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单位:130000长春市中心医院
【摘要】 目的:对黄芪注射液在儿科临床的应用和疗效进行综述。方法:查阅近期国内公开发行期刊。结果:黄芪注射液是良好的预防及治疗多种儿科疾病的药物。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儿科临床应用
小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
将106例继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随机分为黄芪注射液治疗组和对照组。黄芪注射液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原发性疾病基础上使用黄芪注射液,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原发性疾病基础上未使用其他升白细胞药物。检测治疗前及治疗第5天时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结果表明,黄芪注射液对小儿急性感染所致的继发性粒细胞减少症具有明显提升作用,临床使用方便易行,易于量化,有助于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所致的继发性粒细胞减少症。
小儿腹泻[2]
方法:病程2天内的婴幼儿患者,治疗组87例,给予黄芪注射液1ml/(kg·日)静滴;对照组80例,给予病毒唑10~15mg/(kg·日)静滴。结果表明,黄芪注射液治疗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疗效迅速可靠,治愈率和有效率高,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 6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经头颅CT证实,均符合1996年杭州会议制定的HIE临床诊断依据和分度标准。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6例,男20例,女16例;轻度12例,中度16例,重度8例;APgar评分0~3分19例,4~7分17例。对照组32例,男18例,女14例;轻度13例,中度14例,重度5例;APgar评分0~3分18例,4~7分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0%,对照组总有效率59.3%,差异有显著性。
雅克什综合征
13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88例,男53例,女35例;对照组42例,男30例,女12例。方法:两组患儿入院后立即给予合理饮食,抗生素控制感染,静推钙剂,口服铁剂、叶酸,严重者输鲜血及对症处理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每日8ml加入10%GS中静滴,10天为1个疗程,然后进行判定。结果:治疗组治愈78例,显效10例,总有效率100%;而对照组治愈30例,显效7例,无效37例,总有效率88.09%。
小儿肾病综合征继发性免疫功能低下
肾病综合征引起的继发性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76 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 例,用免疫抑制剂的同时加用黄芪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液100ml中静滴,连用20天;对照组40例仅给予免疫抑制剂治疗。结果表明,黄芪能增强吞噬功能,使白细胞数量增多,激活抗体形成细胞,增加抗体形成,使IgG、IgA 水平显著增高,具有很好的免疫增强作用。
改善法洛四联症患儿根治术后免疫功能
40例TOF术后患儿分为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治疗)和黄芪组(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15ml静滴,每天2次,共2周),并观察两组患儿免疫球蛋白(IgG和IgM)、补体(C3、C4)、淋巴细胞表型和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应用黄芪注射液后,异常升高的IgG、IgM、C3、C4、CD8+和CD19+于治疗后第1~2周开始下降,且于第3~4周基本恢复到正常组水平;而异常下降的IgA、CD3+、CD4+、CD4+/CD8+、CD3+/HLA-DR+和CD3+/CD16+-CD56+于治疗后1周开始逐渐升高,于治疗后2~3周恢复到正常组水平。血浆和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产生的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于治疗后1周开始逐渐下降,于治疗后3~4周恢复到正常组水平,上述指标治疗前后差值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表明黄芪注射液可明显改善TOF患儿术后的免疫功能。
佐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9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分为观察组70例及对照组26例,观察组在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而对照组只用传统的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除了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外,并动态观察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心功能。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临床症状消失早(P<0.01),心电图恢复时间较对照组快(P<0.01),心功能恢复较对照组好(P<0.05),有效率:观察组为 97.14%,对照组为 80.77% (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佐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可使临床疗效提高,病程明显缩短。中药黄芪注射液主要含有黄酮类和丰富的氨基酸,具有抗病毒、促进抗体形成、诱生干扰素的作用,能调节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提高自然杀伤细胞的免疫活性。 中医对小儿生理、病理、治疗方面有较系统的认识。中医认为:小儿脏腑娇嫩、气血津液未盛、形气经脉未定、胰理不密、卫气不固,易受外邪侵袭。因此,外易被六淫所侵,内易为抵御能力弱而发病。且以脾肺二脏病证多见,且易传变。临床上常见由于肺的卫外机能未固易受外邪侵入,故感冒、咳嗽常见。脾的运化水谷功能尚未健全,常发生食积、呕吐、腹泻等病证。故育婴家讨论小儿的生理特点为脾常不足。由于脾为后天生化之源,脾胃功能不足除常表现为食积、泄泻外,口久可导致气血虚弱,影响机体的正常功能。中西医结合研究表明,中医气血虚弱与免疫功能有内在的联系。临床上中医辨证为虚证的患者,常有免疫功能低下,采用补益法治疗后,免疫功能恢复,故扶正培本的治疗原则是治疗免疫功能低下的重要原则。
黄芪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及长期的临床应用基础。特别是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良性调节作用,以及对抗皮质激素引起的全身免疫器官、免疫功能改变的影响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儿科中作深入系统的研究,使之能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临床使用价值,成为良好的预防及治疗多种儿科疾病的药物。
【参考文献】 1 王华,沈朝斌.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观察.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5(4):148.
2 刘邦荣,方淑娇,等.黄芪注射液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疗效观察.中药药理与临床,2000,22(6):48.
3 王玮,尤祥运.黄芪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6例.陕西中医,2002,23(6):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