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病毒性心肌炎36例心电图分析
发表时间:2012-06-05 浏览次数:544次
作者:秦祖芳,汤菊香 作者单位:湖北省随州市妇幼保健院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改变及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进行观察,并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心电图改变,以心律失常最常见,其次为ST段及T波改变,传导阻滞少见,经治疗后,大部分心电图改变消失,仅2例有偶发室早。结论:虽然心电图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指导用药、病情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
我院自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36例,结合临床对其心电图特点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1~15岁,平均7.6岁,全部病例符合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1]。
1.2 方法:采用日本9020型心电图机,走纸速度25 mm/s,多次心电图复查。
2 结果
本组36例均有不同程度心电图改变(100%):①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20例,室性心动过速2例,室性早搏9例;②ST-T改变:ST段下移10例,ST段上升与T波成向上的单向曲线1例;③传导阻滞:Ⅰ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④QRS波群时限延长1例。临床转归:35例经临床治疗后,康复出院,出院时,心电图仍有偶发室性早博2例。
3 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病毒侵犯心肌引起心肌炎性反应,会出现心电图改变,其原因:①心肌不同程度缺血、损伤、坏死,产生异常的心肌动作电位,会出现T波倒置,ST段偏移及异常Q波;②病毒侵犯心脏传导,影响其自律性、应激性及传导性,导致各种心律失常;③心室除极和复极影响,引起低电压及Q-T间期延长,因此病毒性心肌炎时心电图改变常为两种以上同时存在,呈多样性。大多数随病情好转而消失。
本组36例,最常见为心律失常(97.22%),以窦性心动过速最为多见,因发热、感染等原因所致,故特异性不高,经治疗后,全部消失,其次为室性早搏(呈联律6例),室性早搏呈联律是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最显著的心电图改变之一,本组传导阻滞发生率较低,说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主要侵犯心室肌,而对传导系统侵犯较少,这与成人病毒性心肌炎不同。成人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改变以ST-T改变及传导阻滞多见。
ST-T改变,ST段偏移,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与病情轻重相关,本组以ST段下移多见,急性期时心电图出现ST-T改变与高热、热量不足、电解质紊乱、酸中毒、末梢循环等心脏外因素有关,不能一概而视为心肌炎引起,故应结合临床具体情况分析,ST段上升与T波融合成向上单向曲线,预示着病情较重,应引起临床重视。
QRS波群时限延长是小儿暴发性心肌炎的独立危险因素[2],本组1例5岁儿童,发病早期,心电图表现QRS波群时限延长,且ST段上升与T波融合成向上单向曲线,并发心力衰竭,经全力救治痊愈,故对上述两种异常心电图同时存在者,提示病情危重。
心电图检查安全、经济、实用,对提高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指导用药、判断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但心电图检查无特异性,有一定局限性,应结合临床具体分析心电图变化,方能提高心电图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心血管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会.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修订草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0,38(2):75.
[2]杨希晨,王凤鸣,赵乃王争,等.病毒性心肌炎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8):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