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平结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腰腹肌力低下的体会
发表时间:2012-06-04 浏览次数:525次
作者:李晓红,慕德英,赵发文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康复医学院理疗室,黑龙江 佳木斯
【摘要】目的:观察导平治疗仪结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疗效,提高脑瘫患儿的腰腹肌力。方法:100例痉挛型小儿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采用运动疗法及导平治疗仪治疗相结合方法;对照组50例,仅接受运动疗法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儿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基本请况无差异,治疗后两组患儿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患儿的好转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导平治疗仪结合运动疗法可促进脑瘫合并腰腹肌力低下患儿肌力的提高,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运动疗法。
【关键词】 导平治疗仪; 痉挛型脑瘫;运动疗法; 腰腹肌力低下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其中腰腹肌力低下,是最常见的脑瘫类型,腰腹肌力低下是痉挛型脑瘫患儿常见的临床表现。腰腹肌力低下是指患儿的腰肌腹肌力量达不到相同年龄儿童标准,不能正常的翻身及站立和行走,就连最简单的日常生活都无法自理,需要家人帮助,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最大限度地恢复和提高患儿的腰腹肌力,恢复其自理能力,改善患儿生活质量,使其融入社会,是每一位康复工作者的迫切任务。几年来,我院采用常规运动疗法配合导平治疗仪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腰腹肌力低下,提高其腰腹肌力的方法收到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2008-05~2010-05在我院住院患儿,筛查挑选100例,其中男67例,女33例,年龄6~36个月,平均15.61个月,其中6~9个月21例,9个月~2岁62例,2~3岁17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儿诊断标准均符合2006年长沙第二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2]。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运动疗法,由经过专门培训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康复训练师进行,并根据每个的具体情况、障碍程度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治疗组在进行对照组常规运动疗法的同时,进行导平治疗仪的治疗。采用江苏谢氏zdl-401型导平治疗仪,选择躯体3000(v)、脉宽0.2(ms)、频率2.5(Hz)为参数的输出方法,根据中医取穴原理,选取患儿左右两侧肾俞穴,将特制的刺激球置于该穴,固定,开启治疗仪,刺激强度依每个患儿的个体差异,以不哭闹为宜,每天1~2次,每次30min,3个月为一个疗程。在治疗中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运动疗法则采用Bobath疗法:主要目的是进行促进患儿竖头、翻身、站立、行走等功能的训练,以达到能够独立的目的。治疗组每次都是做完导平后即刻进行常规运动疗法治疗。
1.3评定时间
每位患儿于治疗前评定一次,治疗3个月后再进行一次效果评定。
1.3.2评定标准
遵常规将肌力分为6级。肌力能达到4级者为接近正常;肌力能达到3级者为显效; 肌力能达到2级者为好转;肌力仍在2级以下者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
2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运动年龄无显著性差异。治疗3个月后评价,治疗组有效率96.0%,对照组78.0%。运动疗法加导平治疗组:肌力达到4级者12例,接近正常率为24%;肌力能达到3级者显效者23例,显效率26 %;肌力达到2级者23例,好转率达46%;无效2例,无效率4%,总有效率96%。单纯运动疗法肌力达到4级者8例,正常化率16%;肌力能达到3 级者显效者12例,显效率24%;肌力达到2级者19例,好转率达38%;无效11例,无效率22%,总有效率78%,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表1 100例患儿治疗后效果比较
3讨论
脑性瘫痪是由多种原因造成脑部损伤的疾病,不同于儿科其他疾病,短期内不能治愈。小儿脑瘫的治疗不是使病变完全恢复正常,而是力求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最终回归社会。我国脑性瘫痪的高危因素90年代以前主要是窒息、早产、胆红素脑病为主,随着医学的发展,新生儿抢救水平的提高,窒息胆红素脑病已经不是主要因素,而早产、低体重已经成为重要因素。早产儿脑瘫的发病率已达2.913%,为足月儿的25.16倍[3].脑性瘫痪合并腰腹肌力低下占脑瘫患儿很大比例,临床表现为患儿不能竖头、翻身、站立、行走。
我国首创“经络导平治疗”是具有中医特色、高科技特征、无损伤性的现代化治疗技术。由于导平来自于中医的阴阳平衡理论,是根据中医的经络学说,在经络的穴位上进行施治,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导平”的原意是“生物电子激导平衡法”的简称,就是 使用高电压的脉冲电流,通过对机体中运行的生物电子进行激励导活,从而通调经脉、平衡阴阳、治疗疾病。祖国医学认为,脑瘫主要是病邪犯脑、气滞血淤、经络失调,从而引起大脑的功能障碍,出现一系列的疾病和体征。属于中医的“五迟” 、“五软” 、“五硬”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属先天气血不足、髓海失充、血行不畅、淤血阻络,治以调理气血、益血养血、祛淤通络为原则[4,5]。
经过经络导平,在脉冲高电压,强能量作用下,疏通了经络中的停滞。高层次调整了气血,使机体内的病理经络的导电量由不平衡,向平衡转化,改变了病理经络、恢复了细胞经络的功能。从而调整了阴阳平衡,加速提高了疗效。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导平治疗仪具有很强的活血、化瘀,康复萎缩肌肉,调节和恢复神经功能。我院采用导平治疗仪治疗肌力低下型小儿脑瘫患儿,取得显著效果,受损神经细胞不能再生,但脑的可塑性可以再构成,即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可以通过轴突和树突建立新的联络,恢复兴奋传递,发挥代偿作用。年龄越小,代偿能力越强,治愈的可能性越大。我们认为,脑瘫的治疗应采用综合康复手段,康复训练等治疗是主导的治疗方法,与其他方法相互配合,倡导综合康复的理念,常规的康复治疗能收到良好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平治疗仪疗法,配合常规运动疗法,治疗肌力低下型小儿脑瘫患儿,明显优于单纯的运动疗法,是一种值得应用和推广的康复治疗技术。
【参考文献】
[1]陈秀洁,李树春.小儿脑性瘫脑性瘫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5):309
[2]王玉龙.康复功能评定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57
[3]鲍秀兰,孙淑英,王丹华,等.降低早产儿脑性瘫痪发生率的临床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244247
[4]雷正荣,史方奇.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经验[J]. 实用中医药杂志1994,2:56
[5]卢映.中药治疗小儿脑瘫22例临床观察[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90,4: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