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06-15 浏览次数:555次
作者:裴敏昕,唐巧云 作者单位:东莞市大朗医院儿科,广东 东莞
【摘要】目的:观察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疗效。方法:用CPAP治疗新生儿RDS 36例,成功27例,失败9例。27例治疗成功患儿其呼吸指标在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9例RDS患儿改用常频呼吸机(CMV)治疗。结果:27例RDS患儿使用CPAP治疗均治愈,9例RDS患儿改用CMV治疗后,治愈6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1例。CPAP与CMV治疗比较,CMV治疗并发症明显增多。结论:CPAP治疗新生儿RDS疗效好。可以抵抗上气道塌陷,保持气道通畅,增强功能残气量,改善肺部氧合,降低呼吸功,减少了后遗症的发生。但部分重症RDS患儿治疗无效,须用CMV治疗。
【关键词】 新生儿 CPAP RDS
随着机械通气技术的日臻完善,使新生儿RDS的治疗成功率大幅度提高,同时机械通气的不良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因而需要损伤性更小的人工通气,从而减少容量性损伤和压力损伤[1]。我院近年来应用CPAP治疗新生儿RDS取得一定经验,现总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5—01~2007—07我院收治新生儿RDS共36例,其中年龄28~32周20例,~34周9例,>34周7例。出生体重<1000g1例,~1500g15例,~2000g11例,>2000g9例。RDS诊断标准:明显呼吸困难,血气分析证实有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胸片均显示:肺透亮度降低或毛玻璃样改变,按胸片的分级标准将其分为四级。
1.2 方法
患儿入院后均先用CPAP治疗,2h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或病情加重者9例,改用CMV治疗,为CMV组,其余27例继续使用CPAP治疗,为CPAP组。CMV组患儿与CPAP组患儿在出生体重、年龄及胸片分级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1 CPAP治疗方法
治疗仪器为(STEPHAN,德国,)该仪器有采用专利技术的持续流量呼吸阀,可为新生儿提供低阻力通气支持。有氧体积分数调节(0.21~1.0),氧浓度调节以5%为单位,更加精确,通过氧流量调节压力,有压力表,有加温湿化装置,设有安全限制压力,高于设定的压力自动排放。初调值吸入氧体积分数为(FiO2)0.5~0.8,CPAP压力根据病情而定(5~8mmH2O)。选择患儿合适的鼻塞,固定,于使用前及使用后1、4、8、24、48h做血气分析,当FiO2已达0.8,CPAP压力>8mmH2O(0.79kPa)而患儿的PaO2仍然在6.67kPa(50mmHg)以下,即给予气管插管,改用CMV治疗。
1.2.2 CPAP治疗有效的标准
使用CPAP后患儿生命体征稳定,面色红润,呼吸困难等症状逐渐减轻,经皮测学氧化和度>90%,血气分析示:pH7.35~7.45,PaO2>6.67kPa,PaCO2<6.67kPa,X线显示肺通气状态改善,此时可以下调参数,降低FiO2和压力,当FiO2≤0.3,压力≤3cmH2O(0.23kPa),且无呼吸暂停发生,即可停用CPAP,部分病例停用后继续给予头罩吸氧。
1.2.3 主要观察指标
所有病例均监测PaO2、PaCO2、pH,计算动脉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之比PaO2/FiO2。CPAP使用24、48h摄X线胸片,观察肺部变化。
1.2.4 统计学处理方法
所有测定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呼吸指标
见表1。表1 两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治疗前后的呼吸指标比较(略)
并发症及转归:27例RDS患儿使用CPAP治疗均治愈,9例RDS患儿因病情加重改用CMV治疗后,治愈6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1例。CPAP与CMV治疗比较,CMV治疗并发症明显增多。表2 两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6患儿用机时间及并发症例数比较(略)
3 讨论
单纯自主呼吸时的持续呼吸道正压称CPAP。1968年Harrison[2]等发现RDS患儿存在呼气性呻吟的实质是呼气时患儿声门部分关闭以保持功能残气量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1971年Gregory首次进行了CPAP治疗早产儿RDS的临床研究,并使RDS治疗的成功率大为提高[3];因为大多数新生儿以鼻呼吸为主,因此CPAP多以鼻塞的方法应用。RDS患儿应用CPAP后,除了增加肺容量外,由于能减少胸腔的扭转及稳定胸廓,使早产的呼吸形式更趋于正常;同时使气道和横膈扩展,减少阻塞性呼吸暂停的发生;增加表面活性物质的释放。新生儿RDS又名肺透明膜病,主要原因为肺发育不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使生后肺泡浸润性不张,透明膜形成肺顺应性下降功能残气量降低,应用CPAP可使肺泡扩张,肺顺应性增加,呼吸省力,减少呼吸功。通过改善换气功能而提高血氧。应用指证为:早产儿生后轻度呼吸窘迫,需吸氧体积分数较低;头罩吸氧时所需氧体积分数>0.40;RDS患儿在用CPAP时需FiO2在0.35~0.40或以上者,都应气管插管,并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和机械通气,也可气管插管、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后拔管,再应用CPAP;在近期拔除气管插管者,出现明显三凹征或(和)呼吸窘迫者。本文27例患儿用CPAP治疗1h后,各项指标已有所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8h后,pH、PaO2及PaCO2已正常,PaO2/FiO2显著上升,患儿的换气功能明显改善。
20世纪90年代国内简易CPAP的应用广泛,此后,由于呼吸机在基层的普及,气管插管的侵入性机械通气和支持通气方面的有效性和可靠性,CPAP的使用明显减少。近年来,由于对呼吸生理的进一步了解,CPAP性能的进一步改善,其安全、舒适、方便、价廉的优点重新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临床应用治疗早产儿RDS效果良好[4]。本文的临床观察进一步表明,CPAP在治疗新生儿RDS中创伤小、副作用少、疗效好,可广泛使用。早期使用CPAP可减少CMV的使用[5],但对病情严重者仍需及时应用CMV治疗。
【参考文献】
[1]曾其毅.无创通气技术的儿科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22(12):885888
[2]Harrison VC,Heese H de V,Klein M,et al.The significance of grunting in hyaline membrane[J]. Pediatrice,1968,41:549559
[3]杜立中.无创通气在新生儿心肺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22(12):888891
[4]于学军,李进新.N-CPAP在早产儿RDS新生儿呼吸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临床对照观察[J].新生儿科杂志,2004,19(1):1316
[5]余加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3,18(11):645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