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多涕症60例
发表时间:2011-08-18 浏览次数:452次
作者:魏英斌 作者单位: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人民医院, 广东 汕头
【摘要】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多涕症的疗效。方法:将门诊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口服参苓白术散加减之汤药,对照组口服小儿鼻炎片,两组均7d为1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30例,有效2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痊愈8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治疗小儿多涕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小儿多涕症; 参苓白术散; 疗 效
在基层医院,小儿多涕症是耳鼻咽喉科之常见病,而很多医者均以鼻窦炎或过敏性鼻炎论治,结果不尽人意。笔者自2002年至2007年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多涕症60例,效果不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所有80例患儿均为耳鼻咽喉科门诊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4~12岁,平均年龄8.5岁,病程6~30个月;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5~11岁,平均年龄8岁,病程6~28个月。
1.2 诊断标准:患儿鼻流清涕,量多,常不由自主而又无法控制地淋漓自下,尤其在寒冷气候或进食热汤时更为明显,常年累月,缠绵难治。检查:双前鼻孔下方见红色皮损痕迹,鼻腔干净,鼻粘膜色淡白,无水肿,下鼻甲无肿大,中鼻甲无息肉样变。所有病例均排除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服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物组成:太子参10g、白术6g、云苓6g、甘草3g、淮山10g、莲子肉8g、白扁豆8g、苍术6g、五味子6g、白芷5g、桔梗6g、辛荑花6g、薏苡仁8g。每日1剂,分两煎,早晚分服,7d为1疗程,连服3个疗程,无效者停药,服汤药期间明显有效者则改服四君子汤合缩泉丸方药,药物组成:太子参10g、乌药5g、淮山10g、益智仁10g、诃子肉10g、白术8g、云苓8g、甘草3g共5剂,隔日1剂,取上病下治之意,药求扫尾,量取维持。如患儿年龄偏小则药量随之相应减少。 对照组:服用小儿鼻炎片,每次4片,每天3次,7d为1疗程,连服3个疗程。
1.4 疗效标准:治愈:鼻流清涕完全消失,鼻道无积涕,鼻粘膜淡红。有效:鼻流清涕明显减少,鼻道无积涕,鼻粘膜淡红。无效:鼻流清涕无明显改善,量仍较多,鼻粘膜淡白。
2 结 果
表1 治疗结果 (略)经统计学处理(X2检验)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多涕症,历代中西医尚无本病名之称,但早在北宋末年《圣济总录》卷笫一百一十六鼻门中就有“鼻流清涕”的记载[1],宋朝《太平圣惠方》第三十七卷中则列有专门治疗“鼻流清涕诸方”。而最早确立多涕症之病名者乃干祖望老教授,他于1980年为卫生部耳鼻咽喉科师资班编写的《中医耳鼻咽喉科师资培训讲义》中作为一个专用病名出现。干祖望教授认为该病与鼻炎、鼻窦炎的多涕,在性质上“绝对不是一回事。”[2]
多涕症是淋下清涕,清白而稀,形同冷水,涕量极多,冬天更甚[2]为主的病症。因肺开窍于鼻,故称涕为肺液,在生理情况下,鼻涕的质和量正常,其能滋润鼻腔粘膜,湿润所吸入之空气,过滤灰尘,清洁鼻腔而不外流;在病理情况下,鼻涕过多则为多涕症。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于肺、脾、肾三脏虚损,正气不足,外感风寒异气所致。《太平圣惠方》曰:“鼻流清涕,日久不止,皆因肺脏虚寒。”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为稚阴稚阳之体,脾气未健,肺气未充,肺气虚弱,卫表不固,腠理疏松,风寒湿邪乘虚而入,首先犯肺,上客鼻窍,邪正相搏,肺失宣降,通调水道失职,水液停聚,生湿成涕,壅塞鼻窍,遂致鼻流清涕。《素问.玉机真藏论》曰:“中央土以灌四旁,......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且小儿生理上具有“脾常不足”之特点,说明脾气虚弱,脾失健运,津液代谢障碍,聚而成湿,内湿相夹外湿,壅滞鼻腔则清涕长流。又因肺脾二脏关系密切,肺气充实,有赖于脾气的输布,脾气虚弱常导致肺气不足;而气之根在肾,肾气不足,摄纳无权,气不归正,风寒湿邪得以内侵致病。治疗上投以参苓白术散加减,该方出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在四君子汤基础上加淮山、莲子肉、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而成,具有健脾益气之功,兼有渗湿保肺之效,是治疗脾虚湿盛之证及体现“培土生金”治法的经典方剂。方中四君子汤益气健脾为君;重用淮山,味甘性平,作用和缓,不寒不燥,有平补三焦之称,益气养阴,补肺脾肾,且兼涩味,尤能止泻;莲子肉甘能补益,涩可收敛,性平力缓,有补脾止泻,补肾涩精之功;白扁豆健脾化湿,再加苍术,功能健脾燥湿,主治湿盛困脾,本品苦燥辛散,内能燥脾胃湿滞,外能祛肌表湿邪,故不论湿阻、湿滞、里湿、外湿所致诸病,均具显效,是以张山雷有“苍术为湿家要剂”之誉。本方苍术、白术同用,以增强健脾燥湿之功而达到止涕之效。薏苡仁健脾渗湿。以上共为臣药。佐以甘草益气和中,加以五味子酸温而质润,为固精气、益肺气之要药,外能收敛止涕,内能益气而生津;白芷辛温,祛风散寒,芳香通窍。更以桔梗为使,配用辛荑花散风寒,通鼻窍,为鼻科专药,两者为诸药舟辑,载药上行,直达鼻窍,并增强化湿祛湿之功。纵观全方,诸药配伍,补中有行,行中有止,清浊各行其道,既杜生湿之源,又化己成之湿[3],共奏补益肺脾肾三脏,兼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窍之功。
经过临床运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多涕症效果不错,且取材容易,价格便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德鉴,王士贞.中医耳鼻喉口腔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94.714.
[2]干千,主编.干氏耳鼻咽喉口腔科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08-210.
[3]尚炽昌,赖天松. 中医方剂学[M].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8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