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新生儿消化道畸形36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1-08-05  浏览次数:486次

  作者:杨书芹 屈平   作者单位:河北省赵县人民医院儿科

  【关键词】 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

  新生儿消化道畸形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先天畸形,其类型多,临床表现各异,无特异性,往往与内科疾病相混淆,因此,早诊断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的关键。为提高临床对新生儿消化道畸形的认识,本文将我院新生儿科2000至2005年收治的消化道畸形患儿36例的临床特点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22例,女14例;早产儿15例,(其中双胎、三胎早产各1例)足月儿18例,足月小样儿1例,过期产儿2例。出生体重<1 500 g 3例,1 500~2 500 g 12例,2 500~4 000 g 17例,>4 000 g 4例。发病时间<24 h 3例,~48 h 23例,~72 h 8例,>7 d 2例。孕期有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史者5例,有感染史者4例,有农业接触史者8例,长期接触电脑、电视者12例,长期在噪音环境中作业者2例,B型超声(B超)提示羊水异常者5例。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及转归。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以呕吐为首发症状者26例,腹胀19例,胎便排出延迟12例,黄疸3例,拒乳、呻吟、呼吸困难5例,发热2例。并发症:并发消化道穿孔2例,水电解质紊乱23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5例,新生儿败血症1例。

  2.2 诊断方法

  确诊方法为临床表现、X线检查(立位腹部平片,上消化道造影及钡灌肠)B超及剖腹探查。

  2.3 畸形类型

  肛门闭锁、先天性巨结肠各8例,肠闭锁6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5例,食管闭锁3例,食管裂孔疝2例,胃扭转胎粪性腹膜炎并小肠穿孔1例,十二指肠缺如、肠扭转不良、脐膨出各1例。

  2.4 治疗及转归

  娩出时即为死胎1例,出生后因早产、呼吸窘迫综合征致呼吸衰竭死亡1例,手术治疗20例,手术前诊断符合率90%以上,治愈11例,术后因电解质紊乱、中毒性肠麻痹死亡2例,自动出院7例。余需手术治疗者,因家长放弃均自动出院。

  3 讨论

  导致出生缺陷有两大原因:(1)遗传因素25%;(2)环境因素。有学者认为,大多数出生缺陷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两种因素加上一些不明原因可占出生缺陷的65%[1]。围生儿消化道畸形在新生儿出生缺陷中并不少见。消化道畸形的形成多见于胎儿期4~8周时,因各种因素引起消化道发育障碍,除少数为染色体异常综合征的局部表现外,大多数受环境因素影响,特别是感染因子在胚胎早期作用的结果。另外如X线、微波、电脑、电视、铅、烟草、酒精、农药等因素的影响亦不容忽视。消化道畸形种类繁多,所占比例报道不一,有文献报道以肠扭转不良、空回肠畸形居首位[2],也有报道以巨结肠、肠扭转不良为首[3]。本组以肛门闭锁和先天性巨结肠为首。掌握消化道畸形的临床特点和X线检查是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关键。

  3.1 呕吐与消化道畸形

  呕吐为最常见且最早出现的症状,本组占72%。呕吐表现为反复性和持续性,生后不久口腔内有大量泡沫样物溢出者,应首先考虑先天性食管闭锁,胆汁性呕吐多提示十二指肠梗阻,如生后3~5 d出现间歇性、反复胆汁性呕吐,则肠扭转不良可能性大,空回肠闭锁或狭窄者,其呕吐的发生因闭锁部位的高低及狭窄程度而异,高位闭锁呕吐发生早而频繁,呕吐物为胆汁,低位闭锁呕吐多于生后2~3 d,呕吐物为胎粪样物。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呕吐时间及程度与便秘和腹胀的程度有关,多在生后1周左右,并且进行性加重。肥厚性幽门狭窄多在生后2周出现呕吐,呕吐物主要为奶汁。

  3.2 腹胀与消化道畸形

  腹胀为消化道畸形的重要表现,占53%,腹胀的原因为不完全性或完全性肠梗阻,出现时间、部位及严重程度与畸形类型有关,生后数小时出现的腹胀常见于肠闭锁,生后1~2 d出现的腹胀常见于肛门闭锁,巨结肠腹胀出现的时间较晚,且排便或灌肠后可缓解,有文献报道,新生儿巨结肠的发病率占低位性肠梗阻的25%[4],故有明显腹胀的新生儿应考虑此病。肠扭转不良早期多无腹胀、但当合并肠狭窄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时可出现腹胀、便血或呕血。

  3.3 胎粪排出延迟与消化道畸形

  先天性肛门闭锁生后无胎便排出,肠闭锁患儿多无胎粪,但发生在高位闭锁时可排出少许白色胎便,巨结肠患儿大多数有胎便迟排,继而便秘,腹胀反复出现,肠扭转不良、肥厚性幽门狭窄等不完全肠梗阻患儿大多胎便排出正常。

  3.4 X线检查与消化道畸形

  高度怀疑有消化道畸形者均应行X线腹部平片检查,当腹平片诊断有高位性肠梗阻存在时可急行手术,钡餐有助于幽门及空肠以上病变的诊断,但有引起幽门梗阻的可能,同时肠管内残留钡剂将增加手术的难度及术后感染可能,因此对于食管闭锁,小肠闭锁、狭窄者建议应用碘油造影,灌肠检查适用于肠扭转不良、先天性巨结肠及其他低位性肠梗阻。

  总之,注意消化道畸形的早期症状,及时检查,一旦确诊,尽早手术,提高治愈率。术前应积极控制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术后注意监测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加强保暖,静脉高营养并坚持抗感染治疗,同时注意血气、离子、肝肾功能改变及患儿肠鸣音恢复情况、大便排出时间等。本组行手术治疗者预后大多良好。

  【参考文献】

  1 蒲昭和.首都医药.导致婴儿畸形的环境因素,2002,11:33.

  2 陈玲,刘皖君,常立文.新生儿消化道畸形62例分析.中华儿科杂志,1998,36:686687.

  3 李德渊,陈娟,陈大鹏.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临床分析.中华新生儿科杂志,2006,21:3435.

  4 柴建春,王强生.新生儿消化道畸形40例临床分析.淮海医药,2006,24:495.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