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部外科疾病80例误诊分析
发表时间:2011-06-27 浏览次数:406次
作者:李浩宇 金立民 魏晓巍 姜林平 金颖 作者单位:130051长春市人民医院
【摘要】 目的:通过对小儿疾病被误诊病例80例进行分析和探讨,对今后的儿科疾病诊断有所借鉴。方法:回顾分析8年来80例小儿腹部外科疾病被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分别给予手术或非手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经B超或手术证实为腹外疾病。经手术治疗41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4例,空气复位5例,其余行非手术治疗,均康复出院。结论:儿科疾病为一类特殊人群的疾病。针对儿童的特点,熟悉儿科各疾病的鉴别诊断,是防止儿科疾病被误诊的关键。
【关键词】 腹部外科疾病,误诊,儿科疾病
资料与方法
1999~2007年收治小儿腹部外科疾病患者80例,男39例,女27例。年龄6个月~13岁,平均6岁9个月。以腹痛为主,其中伴有恶心、呕吐22例,腹泻15例,发热38例。误诊为:阑尾炎47例,美克尔憩室炎1例,肠系膜淋巴结炎5例,肝脓肿4例,肠套叠10例,腹腔脓肿3例,胆囊结石10例。所有病例均经B超或手术证实。
本组经手术治疗46例(阑尾切除39例,美克尔憩室切除1例,腹腔脓肿引流2例,胆囊切除4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4例(肝脓肿),空气复位5例(肠套叠),其余行非手术治疗,均康复出院。
讨论
由于小儿生理特点,疼痛定位不准确,检查时哭闹不配合,对病史经过或不能描述,或描述不准确,家长代述也常含糊不清等,因而对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带来很大困难。另外,非专业儿外科医师由于对小儿腹部外科疾病的认识不足,往往只考虑到一般的儿科疾病。以上是造成临床误诊的常见原因。
小儿腹部外科疾病除有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伴随症状之外,均有精神差、不喜抱、不活泼、饮食不正常,触及腹部哭闹加剧的病史,故对伴有上述症状的腹痛患儿,应考虑到腹部外科疾病的可能。特别是伴有转移性右下腹痛或右下腹恒定压痛的患儿,首先要想到急性阑尾炎的存在。小儿急性阑尾炎是儿科急腹症中最常见的疾病。但没有小儿外科的基层医院常常不能做出及时正确的诊断,由此造成阑尾穿孔,个别病例可能发生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后果[1]。对于腹痛症状不典型的患儿,可在应用适量镇静药物使其平静后,再做仔细的腹部检查,腹部压痛最重处往往是疾病的原发部位。若持续腹痛伴发热持续不退,临床又查不到具体原因,要考虑腹腔感染的存在,并借助B超等检查确诊。
儿童胆囊结石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营养过剩、学习繁重、活动少、肥胖等均导致机体代谢紊乱,胆固醇过饱和、胆汁比例失调,成核因子占优势,胆囊运动过缓,排气障碍是儿童胆囊结石形成的主要原因。儿童胆囊结石病不像成人那样伴有典型的胆囊炎症状和体征,以反复发生的慢性腹痛、常于进食后发作、疼痛部位不具体、腹胀、呕吐等消化功能紊乱为其主要特点。一旦腹痛发作,多能及时就诊,经常不伴有重度的胆囊急性炎症,并很少累及胆管。
小儿肠套叠为儿科常见的急腹症,但不典型肠套叠常易误诊,甚至危及生命。肠套叠患儿若出现腹痛(或哭闹)、呕吐、便血、腹块这四大症状及体征,诊断不难。但许多疾病都有腹痛、呕吐,单凭这两点诊断肠套叠依据不足,出现血便、腹块时诊断方可成立。血便往往在肠套发病后8~12小时出现,小肠套叠则多在发病后24小时发生,而腹块有时又因小儿腹胀或哭闹,触诊欠满意,此时应行肛门指诊,有血便而未扣及腹块,仍应怀疑肠套,可行B超探查,有“靶环症”即可确诊。X线空气灌肠亦是可行的检查方法。分析误诊原因:①与临床医师经验不足有关。患儿年龄越大,肠套叠表现越不典型。②忽视理论学习和基本功训练。由于肠套发病初期仅有1~2个症状,首诊医师思维局限,满足于肠痉挛、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肠炎轻度脱水、肠蛔虫、菌痢等的诊断,而造成误诊。③体检不够细致:许多小儿疾病都可有腹痛(或哭闹)、呕吐,单凭这两点,诊断肠套叠依据不足,有便血、腹块时,方可确诊。据报道:仅48%的肠套病儿有便血,且多在病后8~12小时,这与肠套类型及肠壁血运障碍的迟早有关,本组病例均无血便,但在血便之前约有1/3病儿可在腹部扣及包块,若体检不仔细或因患儿不合作,又无肛门指诊,就容易误诊。④当患儿伴发其他疾病时,往往忽略了肠套叠的存在。当“感冒”患儿出现呕吐、哭闹时,应高度怀疑肠套叠。腹泻患儿多有肠蠕动亢进,易诱发肠套叠,腹泻患儿有黏液血便也不能轻易诊断肠炎或菌痢。美克尔憩室多位于离回盲瓣15~100cm处,炎症的憩室易与肠壁粘连而诱发肠套叠,应引起重视[2]。
小儿外科腹部疼痛发展变化快,且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治疗过程中家长顾虑较多,到手术时病情多已较重,加之抗病能力差,炎症不易局限,长时间延误治疗会导致不良结果。所以在治疗过程中,若患儿精神状态变差、体温升高、白细胞无下降趋势、腹部体征趋于明显,则应早期果断手术治疗。
儿科病相对较成人单纯,虽以呼吸道、消化道和营养性疾病多见,但腹部外科疾病也为数不少。一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怕影响孩子学业,片面顾虑X线对身体的损害,另外,儿童不享受公疗和医保,在治疗过程中家长往往还考虑经济因素,不愿意做过多辅助检查,故儿科临床诊断中使用X线、B超、CT、MRI等检查较成人少得多,而影像学检查恰恰对腹部外科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所以对诊断困难的患儿进行影像学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再者,作为临床儿科医生,应不满足于一次性诊断,特别在发病早期,更不得轻易下诊断。下诊断时,思路宜宽不宜窄,诊断后也应注意发现能够推翻首次诊断的依据。千万不能麻痹大意,以致于失去手术的最佳时机,甚或失去抢救的机会[3]。
【参考文献】
1 毛瑞琪.Qingdao MedJ,2001,33(2):24-28.
2 黄沈,黄亚华,林娜.儿科不典型肠套叠7例误诊分析.中国综合临床,2000,16(2):18-24.
3 黄步齐.小儿急腹症的诊治思路.成都医药,2001,27(1):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