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小儿回盲部嵌顿于左侧腹股沟斜疝8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1-05-13  浏览次数:404次

  作者:占小平 李定 作者单位:311700 浙江省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

  【关键词】 腹股沟斜疝

  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是外科常见急腹症,疝内容物多为小肠或大网膜,回盲部多为右侧滑动性疝的内容物,而回盲部嵌顿于左侧腹股沟斜疝的病例较为少见。本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回盲部嵌顿于左侧腹股沟斜疝8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手术治疗左侧嵌顿性腹股沟斜疝60例,其中回盲部嵌顿8例,占13.33%。均为男性,年龄8~23个月,平均16个月。嵌顿时间4h~3d。临床表现:哭闹不安8例,呕吐6例,严重腹胀3例,腹部X线检查4例有阶梯状液平面的肠梗阻表现。

  1.2 手术方法

  8例均手术治疗,其中2例行嵌顿疝松解疝囊高位结扎术,5例行嵌顿疝松解疝囊高位结扎加阑尾切除术,1例因嵌顿时间长达3d,手术时发现回盲部已坏死,于右下腹另作剖腹探查切口,行右半结肠切除术。

  2 结果

  本组8例患者均治愈,无肠漏、腹腔脓肿等并发症。

  3 讨论

  婴幼儿腹股沟斜疝并发嵌顿,临床甚为常见,回盲部多为右侧滑动性斜疝的内容物。但回盲部嵌顿于左侧腹股沟斜疝的病例较为少见,临床有关报道不多。发病率也不尽相同,韦勇杰等为39.28%[1],本组为13.33%。

  回盲部嵌顿于左侧腹股沟斜疝有一定的病理基础:(1)婴幼儿在生长发育时,左侧睾丸下降到阴囊内,但腹膜鞘状突未闭锁,便形成了先天性左侧腹股沟斜疝。(2)正常回盲部位于右下腹部,婴幼儿由于发育的原因,升结肠与后腹膜固定不够,结肠系膜相对较长,活动度较大,形成了移动性盲肠[2],这是造成回盲部嵌顿于左侧腹股沟部的主要病理解剖因素。左侧卧位时,移动的回盲部可移到左下腹部。当患儿因各种原因引起突发性腹内压增高时,回盲部便经内环口向外突出,因回盲部相对较粗大,不易回纳而引起嵌顿疝。随着患儿的发育,盲肠和结肠逐渐变得粗大,使肠系膜相对缩短,回盲部趋向固定,发生嵌顿的机会便会明显减少,故本病好发于<2岁的婴幼儿,本组8例平均年龄为18个月。提示临床上遇到婴幼儿左侧嵌顿性斜疝,应考虑有回盲部嵌顿的可能。回盲部嵌顿于左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特点为:(1)回盲部嵌顿常引起完全性低位肠梗阻,会较早出现呕吐、腹胀等症状。(2)回盲部较小肠粗大,同时常伴有阑尾的嵌顿,故回盲部嵌顿后手法复位的成功率较低,如强行手法复位,容易引起肠管的破裂。(3)回盲部系终末血管供血,缺乏交通支,嵌顿后其肠管牵拉力较大,易引起肠管血供障碍,发生肠坏死破裂的机会较多。本组1例嵌顿3d后才来院就诊,术中发现回盲部肠管已坏死,不得已行右半结肠切除术。

  回盲部嵌顿于左侧腹股沟斜疝行急症手术时,术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麻醉状态下嵌顿疝内容物有可能会自行松解回纳,未能及时发现已坏死穿孔的肠管,而回盲部嵌顿后发生坏死穿孔的机会较多。故手术时应小心操作,尽量避免疝内容物自行回纳引起的漏诊,必要时可另行剖腹探查嵌顿肠管的情况。(2)回盲部嵌顿时间较长充血水肿明显时,在行疝松解过程中,常会引起回盲部浆膜的撕裂、甚至肠管的破裂,而经左侧腹股沟切口进行破损肠管的修补或切除,有时会非常困难,为安全起见,必要时可行右下腹剖腹切口对回盲部进行全面的探查。(3)回盲部嵌顿常伴有阑尾的嵌顿,引起阑尾的充血水肿,虽然松解后阑尾血供可逐渐恢复,但继发阑尾炎的机会增加,建议术中常规行阑尾切除术。(4)术中应常规探查回纳后回盲部的位置,以排除回盲部异位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韦勇杰,归奕飞. 小儿左腹股沟斜疝回盲部嵌顿22例诊治体会.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6,6:1006~1007.

  2 王果,李振东. 小儿外科手术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