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指标的应用及评价
发表时间:2011-12-07 浏览次数:382次
作者:常玉梅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252医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摘要】目的:探讨实验室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指标,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采用血清肌钙蛋白(cTnI)和肌红蛋白(Mb)免疫比浊定量测定法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活性定量测定法,仪器贝可曼,对53例AMI患者,12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和22例骨骼肌损伤患者,24例健康对照组检测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AMI组患者血清 cTnI 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AMI组Mb值显著高于正常值,除骨骼肌损伤组Mb有明显升高外,其他对照组测定值均在正常范围以内,与AMI组有明显差异(P<0.01),cTnI及Mb的灵敏性明显高于CKMB。结论:Mb是早期首选诊断指标,cTnI有独特的特异性和更宽的时间诊断窗,cTnI、Mb以及CKMB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在AMI早期诊断起着彼此互补的作用,并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肌红蛋白,肌钙蛋白I 肌酸激酶同工酶,MB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发达国家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和病死率一直占首位。在我国发病人数也在增加,并呈低龄化的趋势,因此,AMI的早期诊断、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在以往临床对心肌缺血性损伤的诊断主要依靠症状和心电图(ECG),大量的临床实践发现,约有25%的AMI患者发病早期可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1],ECG诊断敏感度仅为50%。实验室检测对心肌功能的酶类早期指标敏感性不高、特异性较差[2]。近年来实验室新的心脏标志物的研究发展,检测技术应用。我们对肌红蛋白(Mb)、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的同步对比研究在诊断AMI中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与分组
2007年10月至2008年4月急性胸痛发作后2 h~10 h内来我院就诊的患者179例,根据WHO诊断标准AMI 53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26例, 记录患者胸痛发作至采血时间,采血后立即分离血清30 min报告结果。骨骼肌损伤22例,正常对照24例,除外肝肾功能障碍、骨骼肌损伤和其他心血管系统疾病。
1.2 测定方法及判定标准
仪器BECKMAN CX5PRO cTnI、Mb均采用免疫增强比浊法,分别>1.68 μg/L、>90 μg/L为心肌损伤的临界值;CKMB酶速率法,>25 U/L临界值,试剂由贝可曼公司提供。
1.3 统计学处理
结果以±s表示,应用SPSS 11.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四组患者三项标志物测定值比较
AMI组与其他各组cTnI测定结果显示AMI组cTnI水平显著高于非AMI组(P<0.001);各组Mb测定结果显示除骨骼肌损伤组血清Mb水平升高,与AMI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外,另二组血清Mb水平明显低于AMI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AMI组测定CKMB与不稳定心绞痛组、健康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骨骼肌损伤组(P<0.05)。
2.2 AMI后血清中cTnI、Mb、CKMB 10 h动态观察变化
在我们动态观察的10 h AMI患者中,血清cTnI浓度随时间延长在不断升高,CKMB在6 h后明显开始升高, Mb水平变化最高点在第8 h,第10 h开始有下降趋势。
3 讨论
Mb是横纹肌组织所特有的一种含铁朴啉的红色蛋白质,肌红蛋白分子由分子量约17 000的一条肽链组成,含153个氨基酸残基, 其功能为运输或储存氧,参与葡萄糖氧化[3]。存在于心肌及骨骼肌细胞的低分子蛋白, 约占肌肉总量的0.1%~0.2%。 正常人血清中含量甚微,当心肌和骨骼肌受损伤时,可最早从受损肌细胞释放至血中,本文表1中对27例AMI患者的动态观察,Mb在2 h明显增高,比cTnI、CKMB更具有价值,所以Mb在心肌受损早期敏感性最高。在四组患者中,骨骼肌损伤组Mb同样表现为较高值,因而说明其特异性较差。并提示Mb水平越高,心肌受损范围越大,坏死越严重。在AMI发病1 h~2 h内就可在血中检测到升高,故Mb阴性特别有助于排除AMI的诊断,同时在排除其他因素(如骨骼肌损伤)引起的假阳性结果后,结合临床表现,单项Mb阳性的病例可初步诊断为AMI。Mb动态观察8 h达到峰值,10 h开始回落。
cTnI是肌钙蛋白复合体中亚单位之一,参与钙离子诱导的肌肉收缩,存在于心肌细胞内壁上,少部分为可溶性,游离于胞浆内,大部分以结构蛋白形式固定于肌源纤维上,为不可溶性[5],它的N端比骨骼肌多了31个氨基,因此cTnI仅表达于心肌纤维,目前所知人的骨骼肌组织在任何阶段都不表达cTnI,故cTnI的心肌特异性很高[3]。本文研究表明,AMI患者血清中的cTnI含量明显高于不稳定心绞痛组、骨骼肌损伤组和正常对照组,说明血清cTnI检测对诊断AMI患者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与其前论点相吻合。在27例AMI患者的10 h动态观察中,血清cTnI中的含量随时间的延长在逐渐增高,4 h以后阳性值可达到100%,肌钙蛋白敏感性和特异性比传统CKMB均高(见表2)。当人体处于正常情况时,人体血清中几乎难以测到cTnI存在,一旦心肌细胞缺血缺氧,心肌细胞发生可逆性损伤时,游离的cTnI从被损的细胞膜释放入血液,造成短暂而迅速升高,如发生不可逆性损伤时,结合部分的cTnI从肌纤维上降解下来,不断释放,导致血中cTnI持续升高。
目前,我们采用Mb、cTnI与传统CKMB联合检测, 在AMI早期诊断起着彼此互补的作用,其在保证特异性的同时,敏感性也达到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最难能可贵的是,其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达到100.0%。所以单纯采用某一项检测诊断AMI是不够的,我们建议对可疑AMI患者必须进行标志物的联合检测,才能可靠有效的为临床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诸骏仁.重视心肌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0,15(1):47.
[2]郑佐娅.心血管疾病的生化标志物[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4,3(3):221.
[3]Ridker PM,Cushman M,Stamper Mu Tracy RP,et al. Inflammation,aspirin,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apparentiy healthy men[J].N Engl J Med ,1997,336(7) :973979.
[4]刘果霞.血清酶类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价值[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6,22(1):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