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小儿川崎病合并多系统损害76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1-03-17  浏览次数:437次

  作者:康晓明,顾镜月,王显鹤,杨松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关键词】 川崎病 多系统损害

  川崎病(KD)又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其病因、发病机理不明,是全身中小动脉系统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疹性疾病,可致多系统损害,以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呼吸系统损害为主,最严重的为冠状动脉损害,可引起心肌梗塞,甚至猝死。现将我院自1999—10~2009—10收治的川崎病合并多系统损害76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6例KD患儿均符合1984年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修订的诊断标准,其中典型川崎病58例、不典型川崎病18例。 男44例、女27例,男女之比为1.81:1;年龄小于1岁16例、1~6岁38例、6~14岁22例,6岁以下占70.1%。

  1.2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发热5d以上,双侧眼球结膜充血,不定型皮疹,口唇潮红、杨梅舌,急性期手足硬性水肿、恢复期甲床皮肤移形处膜状脱皮,颈部非化脓性淋巴结肿大。符合上述主要症状5项以上者即可诊断典型川崎病;不足4项结合心脏彩超有冠状动脉改变者考虑不典型川崎病。

  1.3 各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

  1.3.1 心血管系统损害52例,占68.4%,心电图异常23例,其中窦性心动过速9例、Ⅰ°房室传导阻滞4例、频发室性早搏4例、ST-T改变6例;心肌酶增高21例;冠状动脉扩张≥3mm24例,占31.6%。

  1.3.2 血液系统损害62例,占81.6%,血小板增高58例占76.3%、轻度贫血16例、白细胞增高21例。

  1.3.3 呼吸系统损害30例,占39.6%,有咳嗽症状18例;肺部湿罗音12例;胸片示肺部纹理增强、模糊16例,渗出性点片状影14例。

  1.3.4 消化系统损害21例,占27.6%,腹痛、腹泻、呕吐6例;肝大4例,脾大2例;肝功能异常15例,均有谷丙、谷草转氨酶增高。

  1.3.5 泌尿系统损害17例,占22.4%,表现为蛋白尿、镜下血尿、白细胞尿,肾功能检查均正常。

  1.3.6 神经系统损害5例,占6.6%,表现为头痛、呕吐、嗜睡,脑脊液检查2例压力增高、脑脊液常规检查正常。其中各系统损害中,两个以上系统损害63例占82.9%。

  2 讨论

  本组76例KD患儿中,发病年龄以6岁以下为主,占71.1%,男性多见,病变可累及全身各系统,以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为主,可引起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目前川崎病已成为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了解川崎病的多系统损害,有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小儿川崎病临床表现多变且不典型,尤其是发热伴有呼吸道、消化道症状,而川崎病特有体征不典型时,更易漏诊、误诊。因此,对发热5d以上抗感染治疗效果不好,伴有川崎病特有体症3个以上时,应及早行心脏彩超检查,及早发现冠状动脉病变,及时应用阿司匹林和丙种球蛋白治疗,减少多脏器损害,尤其是心血管系统损害,防治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降低死亡率,对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万镇.加强对川崎病诊治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2,40(2):66

  [2]胡亚美,江载芳主编.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02

  [3]孙裕平.川崎病心血管外损害及其发病机理[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3:3738

  [4]阿依古丽.川崎病85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4):2223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