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粪还原糖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0-12-16 浏览次数:578次
作者:方全中 作者单位:325800 浙江省苍南县人民医院儿科
关键词: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粪
轮状病毒是引起小儿腹泻的常见病原体, 主要感染6至24个月的婴幼儿,由于其对肠绒毛的破坏,可以引起继发性乳糖缺乏或活性降低和乳糖不耐受症,表现为粪便中还原糖的改变。但人们对轮状病毒性肠炎引起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症认识不足,致使患儿继续进食含乳糖丰富的母乳及乳制品,导致腹泻加重或迁延,现已引起国内外临床儿科医师的广泛关注。为探讨患儿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乳糖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作者对2004年12月至2006年2月收住的58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进行粪还原糖测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58例均以腹泻为主要症状且轮状病毒抗原检测为阳性的住院患儿,男36 例,女22例;2 个月~1 岁21 例,~2 岁26 例,~3 岁11例。均为急性起病, 大便性状呈水样或蛋花汤样,腹泻次数<10次/d 31例,10~20次/d 20例,>20次/d 7例;入院时无脱水14例,轻度脱水21例,中度脱水19例,重度脱水4例。伴发热38例,呕吐29例;入院时病程不超过3d。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阴性或含少许白细胞,大便细菌培养阴性。对照组20例均为同期住院的诊断为症状性腹泻的患儿,男13例,女7例;年龄4个月~3岁。其原发疾病有上呼吸道感染16 例,肺炎3 例, 毛细支气管炎1例,腹泻次数4~8 次/d,大便性状为稀糊便或蛋花汤样 。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无异常,大便细菌培养阴性,轮状病毒抗原阴性。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用无菌试管采取新鲜粪便送检。观察组中22例经治疗6d左右腹泻停止或好转后再次送检。粪还原糖检测采用改良斑氏试剂法[1]。测定粪还原糖根据上清液颜色和红色沉淀的多少判定阳性程度。蓝色无沉淀示(-),绿色微量沉淀示(±),微红或无色少量沉淀(+),浅黄色较多量沉淀(),深黄色多量沉淀(),黄褐色大量沉淀()。轮状病毒抗原检测使用单克隆抗体免疫技术检测轮状病毒试剂盒。
1.3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58例粪还原糖测定阳性45例(77.58%),其中16例(+),16例(),10例(),3例();轮状病毒阳性的45例中复查22例,转阴性16例,3例由()转(+),3例由()转(+);对照组20 例,阳性3 例(15.00 %) ,均为(+);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4.61,P<0.01)。45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病程>6d粪还原糖阳性25例,其中4例(+),10例(),8例(),3例();病程<6d粪还原糖阳性20例,其中12例(+),6例(),2例();两组还原糖()以上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9.39,P<0.01)。
3 讨论
轮状病毒是引起小儿腹泻的常见疾病,5 岁以下小儿多见,而6个月~2岁为发病高峰期,这个年龄段的患儿仍多以含乳糖丰富的乳类为主食。现代相关研究表明,轮状病毒感染可使小肠双糖酶尤其是乳糖酶活性降低,从而继发乳糖不耐受,导致渗透性腹泻。乳糖的消化吸收在小肠上部,上皮细胞刷状缘分泌乳糖酶,水解糖为单糖,通过细胞的主动转运而吸收,肠乳糖酶活性减低或缺乏时,使未吸收的乳糖停留在肠腔内,由于其渗透作用,导致水和Na+、Cl-向肠腔运转,直至肠内容物与细胞外液的渗透梯度达到平衡,肠腔液体量增加可促进肠蠕动,加速肠内容物通过,引起水样便,未消化的乳糖到达末端回肠和结肠,一部分被细菌代谢为乳酸、乙酸和氢气,这些有机酸进一步增加了肠腔的渗透压力,促进腹泻发生,严重者可有脱水酸中毒[2,3]。本资料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粪还原糖检测结果显示,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1),进一步证实轮状病毒感染可使小肠双糖酶尤其是乳糖酶活性降低。因此作者认为,粪还原糖检测结合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的联合应用有助于轮状病毒的早期诊断,及早指导治疗,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如进食含乳糖丰富的食物会使腹泻加重或迁延[4]。本资料也发现病程>及<6d患儿还原糖()以上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说明轮状病毒性肠炎病程越长,继发乳糖不耐受症越重。因乳糖酶活性恢复时间约需2~3周,所以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去乳糖饮食意义重大,可采用去乳糖奶粉、发酵酸奶、豆浆、米汤等[2]。在轮状病毒感染早期因小肠绒毛上皮受损导致乳糖酶活性明显下降,大便中乳糖酶含量明显增多,感染6d后随着绒毛上皮修复,乳糖酶活性升高,粪还原糖明显减少[5]。本资料22例粪还原糖阳性患儿经治疗6d病情好转,粪还原糖转阴达16例,与文献报道一致,提示及时复查粪还原糖有助于判断疗效。
总之,由于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病原体为轮状病毒,结合粪还原糖检查有助于轮状病毒腹泻严重程度和愈后情况的判断及早期诊断与治疗,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且实际的意义,适合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 许蓓,叶瑞云.改良斑氏试剂法以粪还原糖的测定.中华儿科杂志,1994,32(1):3739.
2 孙丽霞,唐国津.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治疗新进展.医学文选,2005,24(5):831~833.
3 Parashar UD,Gibson CJ,Bresse JS, et al. Rotavirus and severe childhood diarrhea.Emerg Infect Dis,2006,12(2):304~306.
4 招钜泉,张强英,余咏文,等.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与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临床关系.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0(18):138~139.
5 Chermesh I, Eliakim R. Probiotics and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where are we in 2005? World J Gastroenterol,2006,12(6):853~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