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0-11-02  浏览次数:398次

  作者:张建军 段云飞

  关键词 心肌损害;新生儿窒息;1,6-二磷酸果糖

  新生儿窒息可致新生儿多脏器损伤,不仅可造成缺氧缺血性脑病,而且心脏也易受到损伤,造成心肌损害。本文应用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3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自1999年4月~2003年6月共收住窒息新生儿180例,其中窒息后心肌损害63例(35%),均符合虞人杰等提出的窒息并心肌损害参考依

  据 [1] 。随机将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63例分为FDP组(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31例,男20例,女11例。胎龄37W~40W,出生体重2500g~4000g。其中重度窒息18例,轻度窒息13例,生后呼吸不规则20例,呼吸暂停2例,心动过缓17例,心动过速4例,心律不齐3例,心音低钝2l例,心脏杂音6例,原始发射减弱26例,消失4例,肌张力低下23例,激惹10例,心电图异常20例,表现为T波改变、ST段移位、室性早搏、右室高电压、Q-T间期延长:对照组32例,男18例,女14例。胎龄37W~40W,出生体重2500g~3900g。其中重度窒息19例,轻度窒息13例,生后呼吸不规则18例,呼吸暂停3例,心动过缓19例,心动过速5例,心律不齐2例,心音低钝23例,心脏杂音4例,原始反射减弱25例,消失5例,肌张力低下26例,激惹12例,心电图异常21例,表现为T波改变、ST段移位、室性早搏、右室高电压。两组在性别、胎龄、出生体重、窒息程度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均有可比性。治疗前两组心率、心电图变化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治疗前两组心肌酶变化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FDP(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10950287),剂量250mg/kg?d。用输液泵0.5h内输入,每日1次,7d为一个疗程。两组均于生后24h内及治疗后7d取静脉血。日本产OLYMPUS 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速率法测定LDH、CPK、CK-MB、HDBH。每天观察心率、尿量、心脏杂音等情况。生后24h内及治疗7d后由专业技师做心电图检查。 表1 治疗前两组心肌酶谱活性测定结果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评定

  临床表现如意识、呼吸、心音、心率、原始反射、吮乳等5d内完全恢复为显效,7d内恢复为有效,7d以上仍不恢复或病情加重、自动出院、死亡为无效。

  2.2 临床疗效

  治疗组显效21例(67.74%),有效8例(25.8l%),无效2例(6.42%),其中死亡、自动出院各1例;对照组显效12例(37.50%),有效11例(34.37%),无效9例(28.13%),其中死亡2例、自动出院3例、反应差4例。两组总有效率呈显著性差异。(χ 2 =5.13,P<0.05)。

  2.3 治疗后心率、心电图改变 治疗组治疗前心动过缓17例,心率恢复正常平均约(2±1.2)d。对照组治疗前心动过缓19例,

  心率恢复正常约(5±1.5)d。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性(t=6.57,P<0.01);两组均于治疗7d后复查心电图,治疗组治疗前心电图异常20例,治疗后恢复正常16例。而对照组治疗前心电图异常21例,治疗后恢复正常10例。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性(χ 2 =4.63,P<0.05)。

  2.4 治疗后心肌酶谱测定

  两组均于治疗7d后复查心肌酶谱,治疗组3l例,心肌酶谱恢复正常者26例(83.87%),异常者5例(16.13%)。对照组32例,心肌酶谱恢复正常者18例(56.25%),异常者14例(43.7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χ 2 =5.70,P<0.05)。

  3 讨论

  围生期窒息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机体的损害是全身性的。其主要原因是缺氧和血流动力学的病理变化 [2] 。正常情况下心肌细胞以有氧代谢为主,故对缺氧非常敏感。新生儿窒息后缺氧使体内氧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物酶增高,可直接损伤生物膜,使细胞膜结构破坏,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心肌酶及同工酶释放增多,导致血清心肌酶及其同工酶活性升高 [3] ;同时缺氧使心肌能量代谢的氧化磷酸化过程受阻,ATP生成不足,能量耗竭,心肌细胞膜钙泵衰竭,细胞膜内外的钙离子梯度不能维持,大量钙离子内流,影响心肌的正常舒缩功能。临床表现为:心音低钝、心动过缓、心律不齐等。严重者可引起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本文两组生后24h内心肌酶及其同工酶定量均增高,且与窒息程度呈正比,尤其以CK―MB增高时诊断心肌损害有较高特异性和敏感性。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发生率为28%~44%,甚至高达65.5%。心衰发生率达26.3%。本组窒息后心肌损害发生率为35%基本与之相符。尸检证明:围生期窒息心肌损害率为37.8%。表明心肌受损致死率较高。因此,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的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促进患儿健康、减少后遗症有重要意义。

  内源性FDP是细胞内能量代谢物质,外源性FDP可以透过细胞膜,通过刺激磷酸果糖激酶的活性,聚增细胞高能磷酸池及细胞内ATP浓度,促进钾离子内流,回复细胞极化状态,从而有益于休克、缺氧、损伤等状态下细胞能量代谢和葡萄糖的利用。通过提高钙泵能量,防止钙离子内流,从而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减少对生物膜和红细胞膜结构的破坏,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能使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含量增高,延长细胞生存寿命,稳定红细胞膜并增加其韧性,有助于血红蛋白与组织之间氧的交换,从而增加了缺氧组织对氧的利用,使缺血的周边组织含氧量增加 [4] 。另外,FDP尤其对缺血性心肌更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在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同时并缺氧性心肌损害时,应用FDP治疗既有助于心功能恢复,也可使缺氧缺血性脑病损伤恢复更快。本文结果显示:治疗组在临床表现改善,心率、心电图、心肌酶谱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应用FDP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疗效显著,不仅可以促进心肌组织及心功能恢复,而且可以改善预后、减少新生儿病死率。

  参考文献

  1.虞人杰,李 黎,汤泽中.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的临床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1997,35(3):139~141

  2.刘 敬,曹海英,何纯义,等.新生儿窒息多脏器血流动力学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1998,36(2):69~73

  3.牛保太,王 艳,瞿 春,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心肌酶变化与脑CT的关系[J].实用儿科杂志,2001,16(5):374~375

  4.韩玉昆,许植之,虞人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81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