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训练对68例脑瘫患儿的治疗观察
发表时间:2010-11-08 浏览次数:1132次
作者:陈洪波, 齐旭升, 汤芙蓉 作者单位: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儿科,湖北 十堰 442000
【关键词】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训练是使脑瘫患儿回归社会的主要康复治疗方法。康复医生在制定训练计划时,应充分考虑脑瘫患儿的年龄、脑瘫类型、障碍程度和智力水平等因素,这样才能使制定的训练内容实用有效,并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为2001年7月~2003年5月在我科住院治疗满3个月的脑瘫患儿68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23例;<1岁8例,~3岁28例,~6岁14例,>6岁18例,平均年龄4岁2个月±3岁3个月;轻度19例,中度27例,重度22例;偏瘫和双重性偏瘫18例,四肢瘫23例,双瘫27例;智力正常33例,智力缺损35例。脑瘫的诊断、分型、分度均符合1988年全国小儿脑性瘫痪座谈会制定的标准[1]。智力缺损诊断标准应同时满足:①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测试水平低于正常[2];②韦氏智测IQ<70分[3]或CDCC发育指数<50分[4,5]。综合能力评定使用自制的《脑瘫儿童综合能力评定表》[6]。
1.2 方法通过患儿住院后进行的首次综合能力评定制定训练方案。训练内容分为以下几类:① 低难度训练:包括头控制、翻身、俯卧位支撑、俯爬、坐位保持及平衡、手膝位保持、爬行等重心较低的活动项目; ② 中等难度训练:包括膝立位保持、单膝立位、跪行、辅助站立(用站立架或外力辅助的被动站立)等训练; ③ 难度训练:包括立位平衡、独立或辅助下步行、实用性步行等训练; ④ADL训练:包括穿衣、进食、入厕、入浴、社会适应等项目及其有关动作的训练。<3岁患儿主要进行低、中难度训练,>3岁患儿主要进行中、高难度训练。患儿障碍程度越重,训练的难度越低。偏瘫患儿可较四肢瘫患儿更多地进行高难度训练。是否进行ADL训练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大,ADL训练越重要。3个月后再次对患儿进行综合能力评定。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软件,对两次综合能力评分进行配对t检验。
2 结果
经过3个月训练后,所有患儿的综合能力评分均有提高(见表1),表明个体化训练疗效明显。表1 脑瘫患儿训练前后综合能力评分变化 注:对于训练前后综合能力提高分数,智力正常患儿与智力缺陷患儿比较、不同年龄组间比较、不同障碍程度组间比较及不同瘫痪类型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3.1 不同年龄段脑瘫患儿的训练<1岁患儿:此阶段是小儿脑发育最快、运动模式尚未固定的阶段[7],抓紧此时的训练可为患儿今后的康复打下良好基础。早期训练(低难度训练)的顺序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障碍较重的患儿,翻身、坐、爬的训练必不可少。过早进行难度较大的训练,如站立行走,只能强化异常范型,加重患儿的心理负担。~3岁患儿:大多数脑瘫患儿在1~3岁时能够确诊,康复训练也多在此时开始。站立行走训练究竟是由年龄决定,还是由障碍程度决定一直存在争论[8]。我院的训练原则是偏重于后者。重度障碍患儿虽不能过早进行行走训练,但必须进行低难度训练和辅助站立训练。~6岁患儿:轻度障碍:以实用性步行训练为主,如进行室外步行、越障碍、跑跳、攀爬等训练,同时,还应加强ADL训练,为入学做准备。中度障碍:行走、立位平衡是主要训练内容,生活自理训练亦应重视。重度障碍:重度障碍患儿难以独行,可根据智力水平加强生活自理训练,争取生活自理;运动功能训练要围绕生活自理活动的需要进行,如坐位的维持及平衡、体位的变换等。 >6岁患儿:无论轻、中、重度障碍,生活自理训练及与生活自理动作有关的运动功能训练是主要内容。
3.2 不同类型脑瘫患儿的训练
3.2.1 痉挛型: 痉挛型患儿常在年龄很小或功能很差时依靠下肢增高的肌张力站立,但不应在此时加强站立训练,以防进一步增高异常的肌张力,使患儿的异常张力范型固定。此时应进行降低肌张力的训练。
3.2.2 痉挛型双瘫: 此类患儿因下肢肌张力的影响难以保持长坐位,因而影响穿脱衣的能力。所以,即使患儿能够行走,长坐位训练对降低下肢肌张力、扩大关节活动度也很重要,而且对纠正步态也有帮助。
3.2.3 偏瘫或双重偏瘫: 因患儿一侧支撑能力差,使爬行训练很困难,而步行功能的获得相对爬行容易[9]。此类患儿必须进行患侧支撑训练,忽视患侧支撑而一味强化行走易造成偏瘫步态,且因患侧保护性伸展差,易摔倒。
3.2.4 徐动型: 常为四肢瘫,四肢中线位活动困难,不一定先会爬,再会走,故手膝位爬行训练比行走训练困难。
3.3 智力水平对训练的影响智力较差的脑瘫患儿接受外界环境信息的能力和理解力较差,多以被动训练为主,而且,在训练运动能力的同时予以智力语言的训练很重要。但有文章报道,智力较差儿童对形象思维的接受能力更敏感,所以右脑的刺激对其更有效[10],如进行运动训练时伴以音乐刺激(不要歌词只要节律刺激)可提高训练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智力水平是影响康复疗效的重要因素,与文献报道一致[11]。根据我院康复治疗的实践,可有以下结论:①脑瘫患儿的训练应遵循个体化原则;②脑瘫患儿训练的阶段性与年龄、功能状态、脑瘫类型、智力水平因素有关,应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1] 林 庆,李 松.小儿脑性瘫痪[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96-97,104-105.
[2] 左启华,张致祥.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88.68.
[3] 林传鼎,张厚粲.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测验指导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心理测试中心,1988.59.
[4] 范存仁.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测验手册[M].北京:团结出版社,1988.22-23.
[5] 张厚粲,周 容,陈国眉,等.CDCC中国儿童发展量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心理测试中心,1992.32-33.
[6] 胡莹媛,吴卫红,李燕春,等.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法的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1,7(3):108-115.
[7] 林 庆.小儿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6,11(2):65.
[8] 任世光,王淑哲,张育锦.蕾波法对小儿脑损伤综合征及脑瘫的疗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1,7(4):163-165.
[9] 南登昆译.克氏康复医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481.
[10] 郑 毅,蔡卓基,张广平.右脑开发增智法治疗精神发育迟滞[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5,28(6):340-342.
[11] 胡莹媛,田心明,李燕春,等.小儿脑瘫诊断与综合康复疗效探讨[J].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院刊,1993,4(4):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