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初探
发表时间:2010-10-27 浏览次数:371次
作者:金正勇,金梅花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临床医学院 儿科学教研室,吉林 延吉 133000)
【关键词】 留守儿童;情感障碍,精神病性;心理免疫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城市或农村青壮年出国或外出打工,出现大量的留守儿童.随着离婚率的上升,留守儿童倾向更加严重.因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留守儿童往往会在心理上出现一些不适应感,行为上出现一些偏差,严重者可发展为心理畸形,表现为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及心理疾病.目前,儿童心理疾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对于心理疾病而言预防重于治疗,预防的关键是增强儿童的心理免疫能力.所谓心理免疫是指人在患病或预防疾病时,应具备坚强的战胜或抵御疾病的信念,对待各种事件时沉着冷静,遇事不慌,控制自己的情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效地调动机体内部的免疫力量,使机体各组织器官发挥其最佳功能.通过增强心理免疫能力可有效地调动机体内潜在的免疫力量,促进早期康复或预防各种传染性疾病[1].针对导致留守儿童心理障碍及心理疾病的病因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以增强心理免疫功能,抵抗心理疾病的发生,可采取如下几种方法.
1 普及心理卫生知识
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困惑无人给予解答与引导,易出现心理或人格发展上的障碍,部分儿童可出现心理偏差,甚至造成心理疾病.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集中表现在恐怖倾向、身体症状和对人焦虑等3个方面.轻度焦虑可不对免疫系统产生不良影响,但严重的长期焦虑可损害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心情沉重和忧郁可使T细胞减少,而忧愁可暂时抑制T细胞功能,严重的抑郁可使淋巴细胞反应性降低,NK细胞活性降低,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降低成正比.心理应激反应抑制抗体产生,外周淋巴细胞减少,全血淋巴细胞转化功能降低,抑制效应与应激强度呈正相关.因此认为在不同年龄阶段,应对留守儿童开展相应的心理卫生知识教育.
2 加强心理疏导,消除心理疾病
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大部分留守儿童无明确的学习目的、强烈的进取心和旺盛的求知欲.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督,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自制力弱.若遇到学习困难或对老师的教育方法稍感不适,就失去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学校恐惧症而厌学甚至辍学,过早地步入社会.造成留守儿童心理不健康的原因中既有内部心理脆弱的因素,又有外部环境的压力[2].因此,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疏导时,学校、社会及教师应调动各种教育手段,充分利用学校的温馨、教师的关爱、班集体的温暖去感化学生.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和家庭情况采取不同的疏导手段,如通过班会、团队活动及课外活动让留守儿童慢慢体验,接受教育,帮助留守儿童全面提高心理素质.应帮助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及人际关系,增强自尊心及自信心,促进心理免疫,增强心理抵抗力.
2.1 加强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以人为本,关注受教育者的情感进而以情动人的教育.每个人都需要爱的滋润,留守儿童更为如此,因为留守儿童长期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留守儿童经常得不到他人疼爱,长期处于孤独寂寞、压抑或忧郁状态,不但会造成身体上的营养不良和发育迟缓,而且还会发展成心理变态、人格失落及个性扭曲等情绪或行为的失去平衡或失去控制状态.外出打工或离异的父母应给予子女以更多的情感支持,如经常打电话或写信等,老师、同学和社会应尽可能弥补由于亲人不在身边而导致的爱情缺乏.来自各方面的情感支持有助于培养留守儿童对各种事物的认识,心理上逐步树立抵御挫折的信心,有利于保持良好的情绪,而良好的情绪可使机体处于最佳状态,抗病免疫系统发挥最佳效能.
2.2 提高学习热情 学习热情主要来自于学习兴趣,要帮助留守儿童发挥自己的潜能,确立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指导他们在学习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具备积极进取乐观的学习态度.教师应充分利用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因势利导,用肯定和鼓励的手段及方法去强化它,发展它.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比别人强,自信心和勇气就会油然而生,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达到最佳效果并取得更好的成绩,而好成绩又反过来促使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提高学习热情是心理功能健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可以促进心理健康,树立积极的心理状态,增强机体对疾病的耐受力和抵抗力.
2.3 培养自信心 培养自信心对儿童而言至关重要,而众多留守儿童由于基础知识较差,面对自己能够完成的事情,畏缩犹豫,裹足不前,压制了他们内在能力的发挥,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容易导致心理疾病.一般表现为性格内向孤僻,敏感多疑,不愿与别人交往,对外界的一切漠不关心,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容易受到社会不良言行影响,有的留守儿童则脾气暴躁,逆反情绪严重,有的寡言少语,表现出抑郁症状[3].具有抑郁症状者,在心理因素或生物因素作用于人体时,免疫系统容易受到损害.为了提高留守儿童的身体及心理免疫力,应消除他们的自卑感,重塑自信心.重点是消除留守儿童缺乏安全感的心理状态,减轻学习负担,提高适应环境与人际交往能力,全面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抵御不良心理状态对机体的伤害,起到预防发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作用.
2.4 应用期望效应 期望效应: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要想使一个人更好地发展,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对自己充满期望,能让人奋进不懈;对他人充满期望,可促进相互协作;对未来充满期望,可明确前进的方向.积极的期望可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
3 社会支持
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不仅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是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来完成的社会系统工程.把3者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使之有机结合,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形成合力,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制和相关的监督体制.在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中社会要承担责任,需要社会的关怀和支持.各级政府部门应明确划分并担负责任,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并协调参与的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努力使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4].应做到全社会关心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提供条件,以增强其心理免疫功能,让所有的留守儿童都能够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邸茹杰,程增魁.进行“心理免疫”,增强抗病能力[J].中华实用医学,2004,6(8):63.
[2] 叶曼,张静平,贺达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6,27(6):67.
[3] 岳慧兰,傅小悌,张斌,等.“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2006(10A):4.
[4] 杭永宝,王荣.改革六大体制确保农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