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0-10-26 浏览次数:432次
作者:彭湘兰 作者单位:(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儿科,广西巴马547500)
【摘要】 目的 探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心电图完全恢复正常34例,占85.00%;对照组完全恢复正常24例,占60.00%,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观察组治疗后心肌酶谱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效果确切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心肌炎,病毒性;儿童;川芎嗪注射液
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科心血管常见疾病,且逐年增多,与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给家长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早期治疗极为重要,目前对其治疗尚缺少特效高效的治疗方法[1]。我院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1998年1月~2009年6月病毒性心肌炎患儿80例,均符合1999年昆明会议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2]。本组病例发病前均有发热、鼻塞、咽痛、咳嗽、腹痛、腹泻等病史,临床表现为乏力、胸闷、心悸、气短、晕厥、全身关节酸痛等;体检表现为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2~3级吹风样杂音、舒张期奔马律、心包摩擦音等。X线示心脏扩大、心尖搏动减弱。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ST段压低及T波低平,双向倒置、QT间期延长。心脏彩超: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节段性或弥漫性室壁运动减弱。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7.8±3.5)岁;病程(14.8±4.6)天;病情分型:轻型26例,中型11,重型3例。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7.6±3.9)岁,病程(15.1±4.8)天;病情分型:轻型25例,中型12例,重型3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①对照组常规方法治疗:能量合剂(ATP 20mg,辅酶A 100u,肌苷0.1g,维生素B6 0.1g)加入10%葡萄糖100ml内静脉滴注,每天1次。维生素C 150~200mg/kg加入10%葡萄糖50~100ml内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10~14天。②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4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0~14天。观察期间,两组均卧床休息,合并感染者酌情加用抗生素,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明显者对症处理。
1.3 观察指标
①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观察;②血清心肌酶谱检测;③临床疗效。治愈:症状与阳性体征完全消失,X线胸片心影形态及心胸比例正常,心电图及超声正常,运动试验结果阴性;显效:原主要指标明显减少或消失;进步:原主要指标好转,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无效:原主要指标无变化,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变或病情恶化者。
1.4 统计学处理
SPSS 12.0统计软件包进行资料录入、整理及统计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治愈14例,显效12例,进步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00%(38/40);对照组分别为10例、11例、11例、8例,总有效率为80.00%(32/4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χ2=6.67,P<0.01)。治疗组心电图完全恢复正常34例,占85.00%;对照组完全恢复正常24例,占60.00%,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7.45,P<0.01)。观察组治疗后心肌酶谱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见表1。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K、CK-MB、LDH、AST参数变化比较(略)
3 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是因为各种病毒及其毒素引起的心肌细胞弥漫或局灶性的病理损伤,出现炎症细胞浸润,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变性、坏死、纤维化及瘢痕组织形成,年龄多见于40岁以下人群和儿童,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末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与病毒对被感染心肌的直接损害和病毒触发人体免疫反应而引起心肌损害有关[2]。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目标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心肌炎后遗症,降低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生率。目前对病毒性心肌炎尚无特效疗法,主要是根据病情及时采取综合治疗。急性期西医采用对症治疗和卧床休息,对症支持治疗、控制心衰、纠正和减轻心律失常,但疗效不肯定[3]。本组总有效率80.00%、心电图完全恢复正常率为60.00%,也说明效果一般。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为机体正气不足,复感邪毒,侵犯心脉,气血阴阳受损所致[4],属中医学“风温”、“心悸”等范畴,多因正气不足,素体虚弱,外感温热邪毒乘虚而入,耗气伤阴以致心之气阴两虚;心气不足,则血行无力,血流不畅,可致气血瘀滞于内,故出现心悸、气短、胸闷、头晕、乏力、自汗等症。本病以气阴虚为本,血瘀为标,治宜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以标本兼顾。川芎嗪注射液为中药川芎提取物制成,具有行气活血化瘀作用。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川芎嗪为伞形科藁本属植物,川芎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属于酰胺类生物碱,化学结构为四甲基吡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具有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保护血管内皮和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抑制心肌重构和细胞凋亡的作用、对离子通道的影响及抗炎作用[5]。
本研究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0%(P<0.01);心电图的恢复正常85.00%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0.00%,而且治疗后CK、CK-MB、LDH、AST参数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表明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效果确切,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磊,马沛然.病毒性心肌炎治疗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7):694.
[2]Takeda N. Cardiomyopathy:molecular and immunlogical aspects (Review) [J]. Int J Mol Med,2003,11(1):13-16.
[3]陈瑞珍.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和治疗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06,9(18):1484-1487.
[4]谭忠友,肖祥彬,易岂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机制研究和临床治疗进展[J].重庆医学,2009,38(7):866-867.
[5]任志强,孙兰军.川芎嗪的心血管药理作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5):570-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