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纳洛酮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0-11-01  浏览次数:409次

  作者:冯建华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广西钦州535000)

  【摘要】 目的 探讨纳洛酮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3例。观察组于未发生呼吸暂停前即予纳洛酮预防性治疗,并与对照组按常规治疗进行比较,观察两组间呼吸暂停发生率、吸氧时间、体重增加速度、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出生10天呼吸暂停发生率(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49.21%);胎龄36周时其发生率(14.29%)也低于对照组(58.73%),P均<0.01。观察组在吸氧时间、体重增至2kg日龄、住院时间方面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或P<0.05)。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预防性应用纳洛酮,能降低呼吸暂停的发生,减少吸氧时间,有利体于重增加及缩短住院时间。

  【关键词】 婴儿,出生时低体重;纳洛酮;呼吸暂停

  呼吸暂停是指呼吸停止时间超过20s并伴有心动过缓和紫绀的异常现象,多见于低出生体重儿。由于新生儿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所致,近几年研究发现其与内啡肽类物质有关。目前临床上常采用甲基黄嘌呤类物质——氨茶碱来治疗,但有时效果不理想,而且有一定副作用。笔者对出生后未发生呼吸暂停的极低出生体重儿,预防性应用纳洛酮,并与同期常规治疗组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12月~2007年12月,在我院产科及外院出生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于出生24h内转入我院新生儿监护室,共126例,其中男83例,女43例。并符合以下条件:①胎龄28~34周;②体重1 000g~1 500g;③孕母无使用镇静剂亦无基础疾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见表1)。对入院前已发生呼吸暂停,入院后死亡或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者,不列入本研究。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观察组于入院后未发生呼吸暂停即予静脉滴注纳洛酮首次0.1mg/kg,继之按0.1mg/k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以0.03~0.05mg/(kg·h)速度静脉泵入,每天1~2次,每次维持3~4h,胎龄28~31周者,用药2周,如无呼吸暂停发生,出生第3周起纳洛酮则减为1次/d静脉滴注;胎龄32~34周者,用药1周。对照组入院后出现呼吸暂停时,先予托背、弹足底等刺激呼吸恢复。如一天内呼吸暂停≥3次,或第一次呼吸暂停时机械刺激无效,需气囊加压才能恢复呼吸者,即给予氨茶碱负荷量,按5mg/kg加入5%葡萄注射液20ml,维持3~4h,12h后给予维持量2mg/kg,每天2次。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给予保温、微量泵输液、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治疗。整个过程中监测患儿呼吸、血糖、血电解质、血气状况,及时处理。

  1.3 观察指标 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在出生后10天内、胎龄36周前呼吸暂停的发生率、住院期间需要吸氧的时间、体重增加至2kg的日龄、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两组观察指标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呼吸暂停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10天内呼吸暂停发生率以及36周呼吸暂停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表2 两组呼吸暂停发生率比较

  2.2 两组吸氧时间、体重增加至2kg的日龄、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在吸氧时间、体重增加至2kg日龄、住院时间方面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或P<0.05),见表3。

  3 讨论

  呼吸暂停是早产儿常见症状之一,呼吸暂停发作时,患儿皮肤青紫、心率减慢、肌张力降低、血氧饱和度下降,可导致缺氧缺血性脑损伤。<35周的早产儿都有发生呼吸暂停的可能,呼吸暂停发生的频率及严重程度与胎龄成反比[1]。有报道[2]极低出生体重儿于生后1周内,呼吸暂停发生率可达50%~70%,而超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发生率可达90%[3]。本组资料显示:对照组极低出生体重儿中,80%左右呼吸暂停出现于生后10天内。在生后10天内呼吸暂停的发生率为49.21%,而胎龄36周时,呼吸暂停发生率为58.73%,明显高于观察组。Ibara等认为[4],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脑损伤的发生与呼吸暂停有相关性,故早期预防呼吸暂停发生,也是减少极低出生体重儿脑损伤的重要措施之一。表3 两组吸氧时间、体重增加、住院时间比较

  近年来研究表明[5],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样物质β-内啡肽(β-Ep)血浆水平增高与呼吸暂停始发及复发密切相关。它引起呼吸抑制主要是通过降低脑干神经元对二氧化碳敏感性,抑制其通气功能,且β-Ep被低氧刺激后分泌明显增加。用纳洛酮治疗后降低,提示有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参与呼吸调节。这一结果为临床医生使用纳洛酮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纳洛酮是阿片受体拮抗剂,可全面拮抗和阻断β-Ep对人体的生物作用,清除或减轻对人体细胞的损伤,针对性拮抗及阻断β-Ep对呼吸循环及中枢系统的抑制作用[5]。逆转β-Ep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从而减少呼吸暂停的次数,减轻其自行恢复的难度,缩短呼吸暂停的时间及减轻呼吸暂停时SpO2及心率下降的程度。此外,纳洛酮还有抗自由基作用;还能增加心输出量,使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缺氧得到改善;亦能改善脑血流量,保证脑干等重要部位的血流供应,促进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阻断缺氧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病过程,促进早产儿智力发育[6]。目前,纳洛酮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组资料提示:观察组由于预防性应用了纳洛酮,故呼吸暂停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呼吸暂停发生的减少,使早产儿减少了吸氧时间,顺利开奶而增加体重,并早日出院。

  本研究提示,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预防性使用纳洛酮,能显著降低呼吸暂停的发生,由于因呼吸暂停所引发的各种并发症减少,使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减少吸氧时间,较快适应自身胃肠营养的吸收,从而使体重增加,同时缩短了住院时间。而且纳洛酮安全性大,不良反应小。故纳洛酮预防性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杜立中.出生极低体重儿呼吸暂停的有关问题[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7):394.

  [2] 辛颖,魏克伦.有关极低出体重儿的几个问题[J].小儿急救医学,2002,9(1):63.

  [3] 张雪峰,童笑梅,叶鸿瑁.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4,31(3):134.

  [4] Ibara S, Ikenoue T, Sameshima H, et al. The perinatal risk factors of 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 (PVL) in premature infants [J]. Nippon Sanka Fujinka Gakkai Zasshi,1995,47(11):1243.

  [5] 陈继昌.实用早产儿管理与常见疾病诊治[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38-41.

  [6] 张少丹,钱培德,张淑琴,等.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6,11(4):207-209.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