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先天性肾病综合征1例

发表时间:2010-10-18  浏览次数:410次

  作者:郭志梅,刘 芳,杜志方,劭 毅 作者单位:(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儿科,河北 石家庄 050082)

  【关键词】 先天性;肾病综合征;误诊

  病儿,女,年龄10 d,系第2胎第2产,其母无明显诱因胎动提前发动于当地县医院自然分娩娩出。阿氏评分不祥,出生体重1 680 kg。生后唇、四肢末端发绀,反应差。当地县医院儿科头颅CT示“颅内出血”,胸片检查提示“肺炎”,诊断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吸入性肺炎,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给予止血、抗感染、营养脑细胞、改善呼吸功能治疗10 d。为进一步诊治以“早产儿,低体重儿,新生儿败血症”收入我科,测血糖 3.7 mmol/L。母孕期体健,无妊高征、糖尿病、病毒感染病史,母婴血型不祥。生后已排胎便数次。入院查体:体温 36 ℃,脉搏130次/min,经皮氧饱和度95%(头罩吸氧5 L/min),体重1.79 kg,早产儿貌,哭声弱,刺激反应差。全身硬肿、皮肤颜色发灰。头颅无畸形,前囟有张力,大小约2.5 cm×2.5 cm。眼睑水肿,巩膜无黄染。心率 130次/min,律齐,心音有力。腹部膨隆,腹部触诊不满意,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弱。双下肢硬肿,四肢活动少,肌张力高,足纹理少。入院后诊断:(1)新生儿败血症;(2)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早产儿;(4)低出生体重儿。入院后给予生命体征监测、禁食、限液、持续胃肠减压、灌肠;泰能联合万古霉素抗感染,鼻饲雷尼替丁,止血,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改善循环等综合治疗,患儿反应好转,皮肤颜色转红,无尿少,但全身水肿无好转。入院后连续3次查尿常规均提示大量蛋白尿(尿蛋白++++);血生化示:白蛋白9.6 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5 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78 U/L,总胆红素 58.8 μmol/L,直接胆红素18.2  μmol/L, 腺苷脱氨酶 28 U/L, 磷酸肌酸激酶 929 U/L,CK-MB 102 U/L,肌肝 157 μmol/L, 尿素 13.7 mmol/L, 乳酸脱氢酶 293 U/L,胆固醇 10.11 mmol/L。血培养阴性。 依据患儿(1)生后进行性加重的全身水肿;(2)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诊断为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给予间断输注白蛋白,限液,利尿,加强支持治疗,患儿水肿好转,反应改善,开始吃奶,腹胀消失,尿量正常。诊断明确后向家长交代本病预后差,家长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讨论 先天性肾病综合征[1](congenital nephrotic syndrome)是生后不久(3~6月内)起病,具有肾病综合征四大特点的疾病,与其他年龄组小儿的肾病综合征比较,在病理、临床表现及预后上均有其特点。 患儿常为早产儿,有大胎盘,鼻小,鼻梁低,眼距宽,肌张力差。本病无特异治疗,只能对症、支持治疗,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无效。本病预后差,多于6月~1岁内死于感染,如能存活至2~3岁常死于尿毒症。因此最彻底的治疗2岁后行肾移植。 故应力争产前明确诊断以考虑是否终止妊娠。患病胎儿血中的α-胎儿蛋白漏入尿中,排入羊水后,可经胎盘吸收入母血,故妊娠16~20周后可检测孕妇血或羊膜穿刺液,测其中α-胎儿蛋白,以明确诊断。

  本病例误诊的主要原因是:(1)初诊的当地县医院没有进行全面的尿常规检查及生化检查。而是依据头颅CT及胸片结果诊断为“吸入性肺炎,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2)转入我院之初仍考虑严重感染引起的全身硬肿,且使用了对肾脏有损害的万古霉素。此患儿入院时可能合并有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皮肤颜色、反应均好转,但水肿无明显好转。(3)新生儿尿液标本留取困难。本病教训提示:(1)住院新生儿应完善尿常规检查,如遇不明原因水肿、硬肿表现者更应及时进行尿常规检查(必要时可导尿留标本)。另外,新生儿因皮下脂肪薄,水肿与硬肿往往不易区分,当遇有全身硬肿的患儿时,除考虑感染、低体温、脑病等因素引起外,还应想到单纯水肿也可表现为全身硬肿。新生儿,尤其是有早产、窒息等因素时肝功能合成蛋白的功能受阻,容易出现低蛋白血症,但血浆白蛋白水平一般不会低于20 g/L,当出现顽固水肿、不能纠正的低蛋白血症时要考虑到先天性肾病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方,褚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63-1665.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