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配合中药防治小儿咳喘100例
发表时间:2009-06-22 浏览次数:695次
作者:王利萍
【摘要】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配合中药防治小儿咳喘的疗效。方法:100例患儿均采用穴位贴敷配合中药的疗法。结果:100例患儿经本法治疗后,治愈28例,显效40例,好转2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4 %。结论:内外合治小儿咳喘,疗效显著,不仅可以控制疾病的复发,而且还能达到预防的目的。
【关键词】 小儿咳喘;穴位贴敷;中药治疗
我科自2000年开始,采用三伏天穴位贴敷配合中药疗法防治小儿咳喘10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以反复咳嗽、咯痰、气喘痰鸣经久不愈或感冒受冷后即咳嗽气喘者为选择对象。100例中,男性63例,女性37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13岁;病程最短3月,最长5年。以咳嗽为主85例,气喘为主15例。观察1年以上者为统计对象,因1年以上患儿均经历一个易复发的季节。
2 治疗方法
2.1 穴位贴敷法
(1)药物组成:黄芪、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各等份,共研细末密封备用。
(2)操作:将药末用鲜生姜汁调成膏状,制成直径为1 cm,厚约为0.5 cm大小的药饼,其中央放少许冰片粉,敷贴于相应的穴位上,用直径为2.5 cm的圆形塑料薄膜覆盖于上,然后用医用胶布固定。
(3)选穴与治疗时间:定喘(双)、肺俞(双)、心俞(双)。若痰多加丰隆(双);胸闷气憋加膻中;反复感冒加大椎。时间选在每年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1 d上午。贴药时间一般为3 ~ 4 h,若感觉灼热起泡则提前取下,隔10 d贴1次。
2.2 中药治疗
(1)药物组成:党参20 g、茯苓20 g、白术20 g、炙甘草10 g、半夏15 g、陈皮15 g、干姜10 g、炒枳壳12 g、杏仁12 g、莱菔子15 g、炙麻黄9 g,共研细末装入空心胶囊备用。
(2)服用方法与时间:于末伏贴敷后开始服用,3 ~ 6岁每次2粒,7 ~ 13岁每次4粒,每日2次,服用30 d。
以上两种治疗方法配合使用,连续治疗3年。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主要是根据家长介绍在治疗后的第1年冬季发病情况与治疗前比较进行判断。治愈:咳、痰、喘消除,未再复发;显效:咳、痰、喘明显减轻,偶有发作;好转:咳、痰、喘减轻,发作次数减少;无效:症状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100例中,治愈28例,占28 %;显效40例,占40 %;好转26例,占26 %;无效6例,占6 %。总有效率94 %。
4 典型病例
崔某,男,6岁,小学生,于2000年7月20日以咳嗽、气喘反复发作2年就诊。患儿1998年因感冒未愈贪食生冷而致支气管炎,此后每逢感冒受冷或冬季感寒而复发。发则咳嗽,咯吐白痰,气喘痰鸣,胸闷气憋,夜寐不安,食欲不振。终年不敢进食水果,每年至少发作三四次,每次发作均住院治疗才能控制。诊断:慢性支气管炎。经穴位贴敷配合中药治疗1年后,冬季发作基本消除,并能进食水果。为巩固疗效,第3年继续治疗。1年后随访,再未复发。
5 讨论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气血未充,稍有护理不当,贪凉饮冷极易损伤脾胃阳气,致痰湿内阻,冬季寒冷,肺卫受寒,气道阻塞发为咳喘。根据《内经》“春夏养阳”的原则,采用三伏天穴位贴敷疗法以振奋阳气,扶正祛邪。因为夏季阳气旺盛,人体腠理疏松,气血畅通,药物经皮肤渗透容易吸收。故选用温阳益气、祛痰止咳、理气活血的易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