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763例儿童潜伏期结核感染调查分析

发表时间:2010-02-03  浏览次数:540次

763例儿童潜伏期结核感染调查分析作者:杜淑玲 徐红梅    作者单位:014040 内蒙古,包头市铁路医院    【摘要】  目的 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筛查潜伏结核感染,为预防结核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包头铁路地区3个月~18岁不同年龄组763人进行结核菌素试验,抽取人群均接受过卡介苗初种。结果 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为阴性(-)、阳性(+)、中度阳性(++)和强阳性(+++)。阴性率(-)3岁以后变化不大,0~3岁39.34 % 、 3~7岁62.86 % 、8~14岁59.38 % 、>14岁41.6 % 。阳性率(+)3岁以后明显下降,0~3岁52.94 % 、3~7岁22.82 % 、8~14岁25% 、>14岁25 % 。中度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年增高,0~3岁7.72 % 、 3~7岁10.7 % 、8~14岁15.63 % 、>14岁25 % 。强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年增高,0~3岁0.11 % 、 3~7岁3.34 % 、8~14岁12.5 %、14岁后强阳性率明显增高为33.33 % 。结论 结核病的易感者主要集中于3~14岁,人体接种卡介苗后的特异性免疫力只维持5~10年。对3~14岁的儿童应加强结核病的监测。    【关键词】  潜伏结核感染;儿童;预防结核病   儿童潜伏结核感染是指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结核菌素试验阳性除外的卡介苗接种反应,X线胸片,或临床无活动性结核病证据者[1]。本文探讨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筛查潜伏结核感染的情况,以期为预防结核病提供资料。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5年4月~2007年5月采用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包头铁路地区3个月~18岁不同年龄组763人(其中男366人、女397人)作为筛查对象,所有对象均接受过卡介苗初种,无重大疾病。    1.2  方法  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由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试验操作人员固定,技术熟练,用1∶2 000稀释0.1 mL含5个结核菌素单位的PPD,一般注射于左前臂掌侧面中下1/3交界处皮内,使之形成直径6~10 mm的皮丘,48~72 h观察反应结果,测定局部硬结直径来判断反应强度。判断标准参照2004年9月第6版《儿科学》。局部皮肤硬结直径<5 mm 为阴性(-),≥5 mm为阳性(+),10~19 mm为中度阳性(++),≥20 mm为强阳性(+++)。    1.3  治疗  近期研究表明,有密切结核感染接触史和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尽管没有感染,也应给予抗结核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以减少重复感染的机会。我们选择结核菌素试验中度阳性77人、强阳性26人进行治疗。给予异烟肼5 mg/(kg·d),最大剂量10 mg/(kg·d)[≤300 mg/(kg·d)]1次/d口服,疗程6~9个月。2  结果    2.1  阴性率随年龄的增长变化不大,但3~7岁组阴性率最高为62.86 %,与1996年中华儿童保健杂志报道的307名小学一年级新生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率65.73 %接近。    2.2  阳性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中度阳性率和强阳性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年增高,每年约提高1 %~1.3 %(χ2检验P均<0.05)(见表1)。14岁后强阳性率明显增高为33.33 %。 表1  儿童各年龄组PPD试验结果3  讨论    诊断潜伏期结核时,必须详细采集病史、进行查体和胸部X线检查,以排除活动性结核病。在接触结核杆菌后3个月内结核菌素试验,可能不出现阳性也应考虑按照潜伏期结核进行治疗。对结核菌素阳性反应、X线胸片有钙化,应按潜伏期结核感染治疗[2]。本文3~7岁儿童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率最高达62.86 %,据医学信息网报道接种卡介苗后所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力维持5~10年,保护率为80 % 。小儿初次接触结核杆菌是否发展为结核病主要与机体的免疫力、细菌的毒力和数量,尤其是细胞免疫强弱有关。当细胞免疫反应不足以杀灭结核杆菌时,结核杆菌尚可通过巨噬细胞经淋巴管扩散到淋巴结,引起发病。新生儿和婴幼儿必须及时进行合格的卡介苗接种,但接种卡介苗所产生的免疫力也是相对的。婴幼儿抵抗力弱,受到重复感染的机会较多,年长儿到青春期发病率又复上升。因此对3岁后小儿应常规的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筛查,及时发现潜伏结核感染,尤其是以下高危儿童,如体弱瘦小、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不明原因发热和消化不良、浅表淋巴结肿大而不痛、反复腹痛、皮肤反复慢性溃疡、无痛性血尿等,均应结合结核菌素试验,再做相关的检查进行追踪观察,并要考虑到隐性结核感染的可能,确诊结核感染者需预防性治疗,因结核菌素试验是确定结核感染的主要方法之一[3]。本文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率随着年龄增大而下降,与1996年中华儿童保健杂志报道的接种卡介苗2~4年后阳转率维持从91.8 %下降到68.1 %接近。卡介苗接种是机体感染结核菌之前的预防措施,一般认为卡介苗接种后的变态反应持续时间为3~5年,有人通过对卡介苗的接种后观察结核菌素阴性率的方法判断变态反应的持续时间。接种卡介苗2年、3年和4年阳性维持率有逐年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4]。机体在感染结核菌后,在产生免疫力同时,也产生变态反应,均为致敏T细胞介导的,是同一细胞免疫过程的2种不同表现。本文结核菌素试验中度阳性和强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尤其是14岁后强阳性率明显增加占33.33 % 。发病率及痰液涂片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升高,这提示结核病在我国仍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应开展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识别传染病的能力。日常生活中要避免接触传染源,少去公共场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洗手,不对他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不随地吐痰。痰是呼吸道传播疾病的元凶,致病菌通过痰污染空气,污染空气中的尘埃,就可能引起感染,一定要改正随地吐痰的陋习。预防和控制结核病,重要的是彻底治愈肺结核病人特别是传染性肺结核病人,阻止结核菌传播,避免周围健康人受到结核菌的感染。结核感染多是经呼吸道传播,室内要注意保持通风换气,定期消毒以减少结核杆菌的传播机会。年龄越小,发病的活动性越大,年龄越大,病灶呈隐伏或非活动的可能性越大[5],故应预防性治疗。现在的健康观念在不断的改变,认为感染结核后无所谓没必要服药的人越来越少,利福喷汀和吡嗪酰胺具有强有力的杀菌效果,特别是吡嗪酰胺对细胞内缓慢生长的细菌具有杀灭作用,为预防结核病的发病和复发提供了理论依据[6]。国际上对卡介苗复种效果深入研究,发现复种卡介苗并不能给机体带来额外的保护作用,在合格的卡介苗初种后复种卡介苗并没有实际意义。出生后未接种过卡介苗的儿童缺乏对结核病的免疫作用,而接种了卡介苗的儿童可能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达到完全免疫保护作用,在结核菌的侵袭下仍能发病[7]。    结核病成为传染病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结核病疫情居高不下,发达国家结核病又卷土重来,结核病的感染趋势有所上升[8],结核病的流行是全世界易被忽视的健康危机,已成为最紧迫的公共卫生问题,是世界顽症。有关卫生防疫部门对流动人口、易感人口应该定期进行体检,以期及时筛查结核感染,发现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是根本的防治途径。【参考文献】[1] 杨锡强,易著文. 儿科学[M].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43256.[2] 赵晓英. 儿童潜伏期结核感染的诊断和治疗[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3,18(7):395397.[3] 段恕诚,刘湘云,朱启熔. 儿科感染病学[M].第1版.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3,418425.[4] 张佩斌,等. 卡介苗接种2~4年后卡痕结素试验及结素阳性维持率的比较[J]. 中华儿保杂志,1996,4(4):200[5] 程华,等. 7~8岁儿童卡介苗复种前结核菌素试验分析[J]. 中华儿保杂志,1996,4(4):241.[6] 马丽萍. 联合用药预防结核菌素强阳性儿童发病的临床意义[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5):371372.[7] 唐海明. 儿童肺结核的X线特点及其与卡介苗的接种关系[J]. 中华儿保杂志,1999,7(2):188.[8] 黄晓乔,等. 婴儿结核菌素试验阳转266例分析[J]. 铁道医学,2001,29(4):259.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