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小儿湿疹68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0-01-25 浏览次数:515次
作者:崔金星 作者单位:157000 黑龙江 牡丹江,牡丹江市中医院儿科【摘要】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小儿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文以叩刺耳后静脉为主,针刺双侧曲池、血海及大椎。中医辨证分型:风湿热型加风市、天枢;脾虚湿困型加足三里;阴虚内热型加三阴交、太溪;风湿瘀阻型加天枢。结果 治疗小儿湿疹68例,临床总有效率92.6%。疗效的快慢与患者的病程、饮食、针感强弱、体质有关。结论 针刺治疗小儿湿疹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湿疹/治疗; 皮炎,变应性接触性/穴位疗法; 针灸; 儿童
小儿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临床特点为自觉皮肤瘙痒,多形性损害,对称性分布,浆液性渗出,容易反复发作导致慢性湿疹[1]。笔者于2006~2008年在英国工作期间采用针刺疗法治疗68例患儿,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8例患儿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16岁;病程2周至3年不等,其中1个月以内者16例,1个月至半年者41例,7个月至3年者11例。68例患儿中有47例经西医治疗后效果不明显,常反复发作。
1.2 辨证分型
1.2.1 风湿热型 发病急,斑疹色红,痒甚,溃烂,有少许渗出液,伴口干,大便不爽,小便黄,舌红苔薄黄腻,脉弦滑。
1.2.2 脾虚湿困型 斑疹色浅红,间有溃烂渗出;伴头昏乏力,胸闷,纳呆,便溏,舌淡苔白,脉滑。
1.2.3 阴虚内热型 病程日久,反复发作,皮损潮红或暗红,少量水泡和轻度溃烂,伴口干,五心烦热,小便短赤,舌红苔少,脉细滑。
1.2.4 风湿瘀阻型 病程日久,反复发作,皮损增厚色暗红,触之硬,可有苔藓样变,痒甚伴有抓痕,血痂,皮肤粗糙,舌暗苔白,脉弦细。
1.3 治疗方法 取穴:叩刺耳后静脉,针刺曲池、血海、大椎。风湿热性加风市、天枢;脾虚湿困型加足三里;阴虚内热型加三阴交、太溪;风湿瘀阻型加天枢。除大椎外均取双侧。治疗方法:梅花针及32号1寸针灸针。风湿热性用泻法,其余各型均用平补平泻法。每周2次,5次为1个疗程。
1.4 疗效判定标准 (1)治愈:皮疹消退,无瘙痒,可有少许色素沉着,随访半年无复发;(2)有效:皮疹和炎症等症状明显消退,瘙痒减轻;(3)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2]。
1.5 预后与转归 68例经过1~3个疗程治疗,痊愈36例(52.9%);有效27例(39.7%);无效5例(7.4%)。总有效率92.6%。
1.6 典型病例 某男,12岁,初诊日期:20051112,主诉:全身及四肢湿疹6个月。症状:全身及四肢红色皮疹,局部有抓痕,及少许渗出液,伴口苦口中异味,便干,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数。平时喜食巧克力、奶酪等食品。西医诊断为湿疹,经激素类药物治疗4个月,效果不明显。中医辨证风湿热型。取穴,首先耳后静脉叩刺出血,针刺曲池、血海、大椎、天枢、太冲。以上治疗4次后,皮疹明显减少,痒减轻,大便通畅。继续治疗4次渗出全部吸收,瘙痒消失,皮疹基本消退,嘱忌辛辣食品及肥甘食品,过敏试验海鲜过敏,忌海味食品。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
2 讨论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皮疹多样性,对称分布、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为特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任何季节,但常在冬季复发或加剧[3]。小儿湿疹在英国是常见皮肤病。中医认为本病多因食入鱼腥海味,或贪食生冷,湿邪内生;脾失运化,湿热内蕴;也可风湿博于肌肤,日久血行受损而兼见淤象,每次因饮食不当,情绪波动病情反复发作[4]。欧洲儿童皮肤比较敏感,再加饮食及起居环境等因素,湿疹患病率较多,反复发作,西医长期激素类药物的治疗,转变成慢性湿疹的较多。
体会:针灸治疗小儿湿疹是有效而安全的治疗方法,针灸治疗关键是辨证施治,无论西医诊断病名如何,只要辨证清楚,取穴准确,疗效明显。治疗中耳后静脉叩刺起到清热凉血,疏风活络,调和气血。曲池清泻阳明邪热,血海化太阴之湿,理血和营,大椎清表热。西医对湿疹尚无特殊疗法,药物作用单一,主要以激素类的外敷药物为主,容易产生副反应和药物依赖性,而针灸则有其优势和特色。对本文进行统计,总有效率92.6%,可见整体疗效是肯定的。针灸治疗不仅有局部治疗作用,还能调整整体功能。
【参考文献】 [1] 兰绍波,宋修亭.如意金黄散外治湿疹162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4):482.
[2] 马绍尧.急性湿疹104例辨证施治[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2):24.
[3] 徐连亮.湿疹散治疗小儿湿疹[J].陕西中医,1985,6(3):130.
[4] 刘洪旭.中药治疗慢性湿疹体会[J].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7,3(4):369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