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09-12-16  浏览次数:490次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 作者:苏建华 作者单位:110032 辽宁,沈阳市儿童医院 【摘要】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发热、腹泻、呕吐等临床表现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65例8个月至3岁患轮状病毒感染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更昔洛韦)和对照组(炎琥宁)。观察2组治疗前、后发热、吐泻、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结合变化。 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发热、呕吐、脱水、腹泻次数,血、便常规改变均较治疗前明显减轻,治疗后,更昔洛韦组退热轮状病毒转阴和腹泻次数好转平均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d后消化道症状的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结论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显著。 【关键词】 更昔洛韦注射液;轮状病毒;小儿 轮状病毒是世界范围内2岁以下婴幼儿腹泻病的主要病原体,也是婴幼儿致命性腹泻的首要原因 [1] 。迄今轮状病毒肠炎确切的发病机制仍未被人们完全认识。轮状病毒肠炎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我国北方秋冬季小儿常见腹泻病。因此亦有秋季腹泻之称,经粪-口传播,亦可引起呼 吸道感染而致病[2] 。临床上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抗病毒药 物疗效各异。2003年3月~2004年4月,我院对确诊的40例患儿使用更昔洛韦治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5例轮状病毒肠炎住院患儿均符合《诸福堂儿科学》小儿腹泻病诊断标准[3] 。将65例轮状病毒感染(RV)患儿随机分为更昔洛韦组40例和炎琥宁组25例。入院时2组患儿的性别分别为(男/女)21/19例和7/18例,平均年龄中位数(M)为6个月~2岁。粪便为稀水样或蛋花汤样,多数病例未检出红白细胞,少数WBC≤3个/Hp,粪便轮状病毒阳性,细菌培养阴性。病程为5d和4d。低、中度/高热为21/9例和12/13例。合并肺炎10/40例和4/25例。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为8.0×10 9 ~12.0×10 9 /L,淋巴细胞计数为0.57×10 9 /L和0.62×10 9 /L。肝功和心肌酶谱异常分别为12/40例,9/25例。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均做血液常规大便常规及轮状病毒、肠道菌群、肝/肾功能、CK-MB及血气、离子测定。记录每天体温、腹泻次数、量、呕吐、尿量、口渴等症状。监测血气及电解质。治疗期间观察与药物有关的发热、皮疹、消化道症状等。 1.2 治疗方法 在一般对症治疗基础上,更昔洛韦组使用更昔洛韦(湖北科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0mg/(kg·d)+10%葡萄糖100~200mL静滴(>1h)。疗程5d。炎琥宁组用炎琥宁3~5mg/(kg·d)静滴,疗程5d。肝功能异常者加用美能保肝,心肌酶谱异常者加心肌营养药物。2组均不用抗生素,给予补液纠正脱水及酸中毒,并调整饮食,对症治疗。5d后复查肝功能和心肌酶谱(CK-MB)及便常规和轮状病毒。 1.3 疗效判定 显效:用药后3d内体温恢复正常,腹泻次数减少,3次/d或以下,尿量、呕吐改善者及RV转阴占1/2,大便外观正常或成形。有效:用药后5d内体温降至正常,腹泻次数减少,4次/d或以下,水份明显减少,尿量、呕吐改善者及轮状病毒转阴占1/3。无效:用药后5d内体温>37.5°C,腹泻次数及尿量改变不明显或加重。 2 结果 治疗后,更昔洛韦组退热和腹泻好转平均时间(3.23±1.40)d和(3.35±1.17)d均较炎琥宁组(4.24±1.16)d和(4.12±1.24)d明显缩短(t=2.591,P<0.05;t=3.019,P<0.05),更昔洛韦组和炎琥宁组发热及腹泻次数好转一半所需平均时间分别为[(3.28±1.22)d/(3.80±1.35)d,t=1.619]和(3.45±1.25)d/(3.90±1.18)d、t=1.369]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d做便RV复检转阴率为治疗组22例(55.0%)、对照组10例(40.0%),差异显著(P<0.01)。WBC和淋巴细胞计数CK-MB及肝功能恢复正常例数2组无显著差异。更昔洛韦组显效率62.5%(25/40)高于炎琥宁组28.0%(7/25)。(χ 2 =7.326,P<0.01)。但组间总有效率92.5%(37/40)和80.0%(20/25)无显著性差异。(χ 2 =1.220,P>0.05)(见表1)。表1 更昔洛韦组及对照组疗效比较 注:χ 2 =7.326,P值<0.01 不良反应更昔洛韦组中仅1例出现严重呕吐。减慢静滴速度后症状消失。炎琥宁组有11例在注射炎琥宁后2~4h出现发热(38.5°~39.5°C)予口服布洛芬后体温下降。其中4例出现与本病无关的皮疹,停药后2d内皮疹自行消失。治疗5d后血小板无异常。患儿便RV(+)转阴。血常规2组均未见白细胞低于正常值下限者。 3 讨论 轮状病毒感染对机体的损害较为广泛,临床表现各异,预后差异较大,可侵犯多个脏器,也可产生神经系统症状,甚至可引起暴发性心肌炎、瑞氏综合征而死亡的现象[4] 。也有人普遍认为RV早期发生的病毒血症是造成肠道外其他器官和系统感染的前提。在发展中国家是引起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5] 。轮状病毒肠炎的发病机制:病毒侵入肠道后在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上复制,使细胞发生空泡变性和坏死,其微绒毛肿胀不规则和变短,受累的黏膜上皮细胞脱落,致使小肠黏膜吸收水和电解质的功能受损。肠液在肠腔内大量积聚引起腹泻,同时发生病变的肠黏膜细胞分泌双糖酶不足活性降低,使食物中糖类消化不全而积在肠腔内。肠道内水和电解质运转失调,葡萄糖吸收功能障碍引起腹泻[6] 。选择有效药物对改善RV预后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更昔洛韦是一种合成核苷酸类广谱抗DNA病毒药物,在正常细胞内不被磷酸化。故对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有报道认为长期使用更昔洛韦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婴儿中,可引起WBC和PLT值的降低比例分别为20%和10%。目前临床已采用更昔洛韦和炎琥宁治疗该病。有研究认为2者均有效,但报道药物的疗效不尽相同。分析其原因在于各个研究中受试对象的年龄,病程长短及RV感染后,机体的反应不同。本研究表明,更昔洛韦组使RV部分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正常所需时间短于炎琥宁组。退热结果、腹泻症状改善时间以及患儿轮状病毒转阴及对药物耐药性方面明显优于炎琥宁组。在本组患儿短期使用更昔洛韦未引起WBC降低且对血小板无影响,因此短期使用更昔洛韦治疗小儿RV肠炎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 金玉,黄湘,方肇寅,谭家余,王瑞可,谢华萍,章青,等.兰州 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1):17. [2] 项全申,门振兴,傅文芳.中国儿科专家经验文集[S].1994,249-250. [3] 胡亚美,江载芳主编.诸福棠儿科学[S].上册,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289. [4]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儿科学[S].上册,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1294. [5] 袁丽娟,钱渊,刘军,等.北京及我国4个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VP4、VP7型别的研究[J].病毒学报,1994,(10):1311-1344. [6] 孙苹.更昔洛韦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J].中国医师杂志,2002,4(4):429.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